PD-L1高表达伴STK11与KRAS共突变的晚期肺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2-04-26 06:10:48包淑钧陈杨宋慧慧韦坤辰唐昊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博利安罗贝伐珠

包淑钧 陈杨 宋慧慧 韦坤辰 唐昊

本文报道1例PD-L1高表达(TPS 60%)、STK11与KRAS共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经一线至四线方案的积极治疗,疾病始终呈现持续进展(一线使用AC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二线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三线GP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四线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且PD-L1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但该患者对上述方案均不敏感。该患者的诊治经验提示,STK11与KRAS共突变的存在可能导致PD-L1高表达的患者对免疫治疗无效,同时会弱化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岁,无吸烟史,既往有高血压及乙肝病史。2020年8月因“咳嗽咳痰3周”行胸部CT发现右肺尖结节、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右侧第9肋骨质破坏,伴癌胚抗原升高(24.04μg/L),进一步行胸部增强CT(2020年8月10日,图1A)提示右肺上叶尖段(一长径约3.3 cm的肿块影,边缘可见分叶、毛刺)肺癌伴右肺门、纵隔、双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转移及右侧第9肋骨转移可能。进一步行气管镜及EBUS检查(2020年8月10日,图2A和B)示右中叶及右上叶支气管黏膜浸润性改变伴狭窄,4R组及7组淋巴结肿大,于肿大淋巴结处行细针穿刺活检术,细胞学回报腺癌,免疫组化提示PD-L1表达60%,血浆基因检测提示KRAS基因p.Q61H丰度9.16%,STK11基因p.F157fs丰度15.98%,意义尚不明确的变异KEAP1丰度15.13%。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右上 周围型 腺癌 cT1N2M1c(肋骨)ⅣB期(EGFR、ALK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D-L1 60%),体力状态评分PS 1分。2020年8月21日一线予“培美曲塞900 mg d1+卡铂550 mg d1+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d1,q3w”方案治疗1次。用药后出现四肢中度水肿伴活动后气喘,考虑化疗药物引起组织渗透性增高所致,予利尿治疗后好转。2020年9月11日改予“培美曲塞900 mg d1+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d1,q3w”方案治疗1次。复查胸部CT(2020年9月27日,图1B)及癌胚抗原(47.05μg/L)评估PD。2020年10月1日、10月23日二线行“白蛋白紫杉醇450 mg d1+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d1+贝伐珠单抗500 mg d1,q3w”治疗2个周期。用药后患者气急较前加重,复查胸部CT(2020年11月10日,图1C)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胸水脱落细胞学找到腺癌细胞,评估PD。2020年11月13日三线行“吉西他滨2 g d1、d8+奥沙利铂0.2 g d1+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d1+贝伐珠单抗500 mg d1,q3w”治疗1次。用药后患者咳嗽气急再次加重,复查胸部CT(2020年12月3日,图1D)提示与前片大致相仿,但支气管镜(2020年12月4日,图2C和D)提示双侧支气管黏膜广泛浸润性改变伴多处结节样新生物,癌胚抗原持续升高(56.07μg/L),评估PD。2020年12月4日四线予安罗替尼12 mg/日(服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d1,q3w”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停用免疫治疗,予改安罗替尼单药维持,患者一般情况逐渐恶化,于 2021年2月死亡。

图1 不同时间点患者胸部CT检查像

图2 不同时间点患者气管镜检查像

讨 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已经有了成熟的治疗策略,本例患者PD-L1检测提示TPS 60%,根据NCCN指南一线采用标准治疗方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2个疗程(AC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首次胸部CT评估即病灶明显增大,考虑与合并STK11与KRAS共突变有关。STK11是一个抑癌基因,在LKB1-AMPK-mTOR信号通路中担任负调节因子,它的缺失改变肿瘤细胞新陈代谢,使得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既往研究发现,STK11在NSCLC中的突变发生率约为10%,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STK11、TP53和CDKN2A/B共发生的遗传改变是KRAS突变肺腺癌的三个主要亚群,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及免疫系统参与模式和治疗弱点[1]。多项研究表明,STK11与KRAS共突变是一个更具侵袭性的NSCLC分子亚型,Francesco Facchinetti等回顾性分析了接受铂基化疗的STK11突变的NSCLC患者,25例(8%)存在STK11突变,其中13例(52%)为STK11与KRAS共突变,结果提示KRAS和STK11突变共发生有不利影响趋势[2]。另一项回顾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在2407名NSCLC患者中,STK11突变占13.6%,KRAS/STK11共突变占6.5%,无论一线使用化疗还是免疫治疗,STK11突变与野生型相比OS 和PFS更差,KRAS/STK11共突变与野生型相比同样OS 和PFS更差[3]。研究者们进一步分析该共突变导致低OS原因,发现合并STK11突变的患者PD-L1表达水平低,常伴NRF2的负性调控分子即KEAP1基因的异常改变,从而导致PD-1/PD-L1抑制剂疗效差,Skoulidis F.等在一项纳入924例肺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STK11改变是TMB中/高肺腺癌中与PD-L1阴性显著相关的唯一标记,对PD-1/PD-L1抑制剂临床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到PD-L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并且在KRAS突变肺腺癌鼠模型中通过耐药性基因组谱分析发现STK11缺失促进了PD-1/PD-L1抑制剂耐药[4]。以上结果都说明特异性分子特征与PD-L1的差异表达相关,STK11突变改变肿瘤微环境,可能与肿瘤免疫抑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导致免疫活化的细胞因子显著降低和PD-L1表达下降,促进免疫逃逸,影响PD-L1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反应的预测能力[5]。

另有一些个案研究报道,即使PD-L1高表达,合并STK11突变,也会对免疫治疗产生抵抗,KwackW.G.等报道了1例70岁的晚期肺腺癌男患,测序显示是一种罕见的STK11/TP53/KRAS三重突变,伴高PD-L1表达,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然而肿瘤对这种治疗没有反应并导致疾病进展[6],FrickeJ.等同样报道了一名PD-L1 100%表达、STK11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疾病明显进展,治疗后再次测序提示PD-L1表达完全丧失,提示这可能是疾病过度进展或肿瘤免疫逃避的标志[7]。合并STK11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不论PD-L1表达高低,其免疫治疗效果均不佳,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加以证明。

大型Ⅲ期RCT研究结果显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治疗患者生存期可达24.3个月[8],2019年该治疗在中国患者的疗效,进一步获得真实世界数据支持[9],另有HackS.P.等针对腺癌的Ⅲ期研究证实PD-1/PD-L1抗体和抗VEGF药物的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临床结果[10],综合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同时靶向肿瘤血管和免疫是一个可行的策略[11],因此本例中二线治疗将化疗药物更新为三代,并将贝伐珠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用,但病灶仍持续进展。有文献曾研究NSCLC患者中,STK11对贝伐珠单抗敏感性的潜在预测价值,发现阴性/弱STK11状态的患者没有从贝伐珠单抗加化疗中获得显著益处,而中/强STK11状态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提示本例患者二线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与STK11突变导致抗血管生成药物代谢应激的控制受损有关[12],具体机制同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患者在一般状况较差,PS评分3~4分的情况下,四线治疗选择安罗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Yang Y.等研究发现支持这一治疗选择,安罗替尼可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浸润,提示其在肿瘤微环境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作用,当联合PD-1/PD-L1阻断时,安罗替尼具有显著的协同治疗益处[13]。但本例患者后期由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停用免疫治疗,改予安罗替尼单药维持。ALTER 0303研究评估了安罗替尼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二线治疗后进展的ⅢB/Ⅳ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提示安罗替尼处理的肺腺癌亚组可显著改善PFS(5.4个月)和OS(9.6个月)[14],WangL.等另有研究发现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从安罗替尼中PFS获益更多[15]。基于上述研究证据,本例患者最后单用安罗替尼维持治疗,一般情况逐渐恶化直至死亡,该患者的诊治经验提示STK11是一个不良预后指标,Papillon-CavanaghS.等分析2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数据证实,在多个治疗级别中STK11突变疗效均不佳,表明其可作为多种治疗对非鳞NSCLC预后判断指标[16]。针对本例患者合并STK11与KRAS共突变,目前多种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RicherA.L.等进行动物研究发现,在KRAS突变伴STK11缺失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中,AZD1775联合顺铂比单独顺铂延长了OS,研究提供了AZD1775与DNA损伤药物在KRAS/STK11 共突变的NSCLC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基础实验数据支持[17]。

本例患者PD-L1高表达伴STK11与KRAS共突变,经过多线方案治疗后,疾病持续进展,希望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STK11与KRAS共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多种治疗疗效不佳的机制认识更加全面,从而为后线治疗增添更多方法,使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更多获益。

猜你喜欢
博利安罗贝伐珠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对一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
帕博利珠单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芪休外洗方治疗安罗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帕博利珠单抗对5种常见恶性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新进展
安罗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博利康尼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
贝伐珠单抗长期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个月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