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思考和分析

2022-04-26 15:47詹栋培
商场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动因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詹栋培

摘 要: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完善,上市公司的数量逐步增加,使得证券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盈余管理作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有利资源的手段,时常被一些企业用来误导信息使用者。虽然一些上市公司会因为会计造假而面临证监所的处罚,但是难以得到全面的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不但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正常稳定运行,而且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因此,有必要对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措施

在我国,企业要得到高速发展,上市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不仅能够为企业筹集到资金,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一些重组公司、ST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扭亏为盈的目的,实施的手段大多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完善各项法规制度,提高盈余相关信息的质量,改善证券市场环境,健全资本市场体制,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及股东等利益相关群体提供真实又准确的财务信息。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范围要求内,通过各种手段对公司的报告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从而达到期望盈余水平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特征:一是最终对外发布的盈余可能是董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进行盈余管理后的综合结果。产权的分离导致董事会与经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不同,为了不同的利益,董事会为了提升企业市场价值,经理人员是为了增加自身效用。二是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来看,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调整后的利润并不会使得整个公司的实际盈余发生变化,只不过是改变了公司总的实际盈余在会计年度中不同的分布。三是盈余管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要求范围内的一种合法行为,灵活地使用会计和非会计的手段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优化。盈余管理只是合法地将实际盈余在公司的各个会计年度中进行重新分配,并不影响整个会计年度的实际盈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被发现。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盈余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管理者薪酬以及税收和股利分配等方面重要的指标,使得管理者对盈余的确认计量极为重视。而且存在着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等规则,利润的确认存在期间问题,给盈余管理带来了空间。“盈余管理”是合法地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实現最大化效用或市场价值的行为;“利润操纵”是非法的采用欺诈行为改变企业利润信息实现误导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1.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1) 盈余管理可以将大量的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信息,通过均衡平滑化向外部传达原本难以传达的内部信息,有助于降低原本的传递成本,而且减少了因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产生的无用干扰信息,为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决策空间。

(2) 适当的盈余管理能够改善公司的形象,向外界传达公司积极的一面,增强投资者、债权人及外界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心。有些时候为了更好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2.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1) 盈余管理是对会计信息根据管理目标的需求进行控制和调整,使得报表上的会计数据与企业的经营实际状况脱节,一旦使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会给使用者带来误导。

(2) 盈余管理虽然可以增加管理者还有企业的利益,但是盈余管理的过度利用会造成管理者对其的过度依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再是通过创新努力来获取利润,盈余管理控制或调整出来的利润并不能给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收益,如果这一事态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就会严重危害到社会秩序和资本市场,最终不仅无法实现管理者的预期目标,还会影响企业形象。

(3) 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驱动力量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上市公司还存在诸多利益相关的群体,各群体的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将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资本市场动机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市筹资涉及到公司的根本利益,市场的不完善给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为了提高股票价格稳定持续增长的每股盈余,为了上市、配股、增发股票避免ST、PT等,企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1) 公开发行股票动机。我国对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都是要求符合一定的盈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企业为了能够上市融资,会想方设法对报出的报表数据进行修饰。

(2) 维持上市资格动机。我国对上市公司维持上市的资格也有明文规定,一旦连续两个会计期间发生亏损或出现财务状况的异常,会被特殊处理冠以“ST”情况,为防止进一步恶化,企业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3) 再融资和配股动机。企业通过再融资的资本成本将远低于债务筹资的成本,为了达到证券法再融资的要求,企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配股获得的资金并不会限制使用用途和额度,这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最佳的融资方式。

(4) 市场动机。企业为了向外界传递企业市场价值升高的信号,通过调高利润水平捧高股票价格。小型上市公司为了在被并购时增加筹码,故意调节利润从而提高收购价格。

2.契约动机

企业为了获得各方的信任和支持,通常会与他们签订各种契约,而契约只有在签订的某方违反了,才会影响到各方的利益,否则不会影响到各方的冲突成本或者代理成本。签订的契约会存在履行的标准,这些标准通常都是财务数据,也就是通过会计处理后得出的数据。上市公司主要有两种契约关系。

(1) 报酬契约动机。随着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管理者通常是会与企业签订契约,管理者的报酬是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相挂钩,因而管理者会用盈余管理来实现契约中的报酬政策,来保住自身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名声及丰厚的资金报酬。

(2) 债务契约动机。债权人会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限制企业资产的运用范围等要求,以防止企业为了获取超额利润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契约中通常会有一些具体的要求限制。因而管理者会调整发布的盈余,提高账面的偿债能力,以避免违约风险。

3.政治成本动机

政府会对某些特定企业特别关注和监督。一旦企业的盈余水平高于或低于一定水平,政府会对此做出反应,加强监管力度,社会也会对此加以关注,从而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和企业形象。比如银行业、保险业、石油业等行业,利润出现较大偏离容易招致社会不利舆论,导致政府采取措施使得企业面临更高的政治成本。基于这些考虑,企业会利用盈余管理的各种手段,调节利润,即使在企业繁盛时期,也保持较低的利润,从而减少社会关注,减轻社会责任,降低政治成本。

4.税收筹划动机

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税收法律法规无法及时做出反应,留下了税收筹划的空间,并且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使得企业有了通过盈余管理进行税收筹划的动机。企业所得税的缴交基数很大程度上是以企业利润作为计算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利润调节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虽然从企业经营较长一段时间来看总体盈余是固定的,但是在一个会计年度中调节企业利润可以符合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获得税收减免。

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1.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关联交易指企业与相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各种物质的交换和转移,有些交易是不公允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从原来的国有企业中剥离出来的有很多,他们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给关联交易提供了机会。

(1) 利用交易价格,实现利润转移。关联方之间的交易通常不用公允价值进行,由于存在控制关系,通常是遵循协定价格的原则,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价,当利润水平偏低时,低价购入关联企业的商品或者高价将商品销售给关联企业,使得利润从关联企业流入到上市公司,实现利润的转移。

(2) 利用转嫁费用负担转移利润。关联方之间很多时候存在着费用分摊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应该根据制定的合理的分摊标准进行分摊,然而上市公司可能为了实现某一特殊目的,为了提高自身的盈余水平,由母公司调低或者免去其应缴纳的管理费用,转而由母公司承担其管理费用等其他本应由其承担的费用,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实现了费用的转嫁、利潤的转移。

(3) 利用资金流动转移利润。有关规定明确写明资金在企业之间不可以互相借用,但是其中的占用费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说法,这给予了企业更多的机会,同时企业之间经常会有业务往来,占用资金的情况难以避免,这给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当上市公司利润水平偏低时,上市公司就不交资金占用费,甚至母公司归还上市公司以往上交的占用费,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实现了利润的转移。

2.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政策一旦开始运用,就不得随便改变,但是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门槛不高,使得一些企业通过政策的变更获得额外的利润。会计估计是公司对不确定性的事项结果进行判断,存在着较强的灵活性。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是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在测试时要合理估计可能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依据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上市公司在利润水平偏低时少提减值准备,这样就可以增加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而利润偏高时,可以多提减值准备为以后年度少提做准备。

(2) 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要每年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由于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的金额通常较大,其折旧政策的变更对公司的利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上市公司对折旧方法进行变更、使用年限进行延长都可能导致当期及未来的会计盈余发生变化。

(3) 变更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进行盈余管理。合并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包含其控制下的所有子公司,能够反映整个集团的情况。上市公司倘若要将其某家子公司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可以通过出售转让或减持股份的方式;若要将原不属于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纳入报表范围,可以采用增加投资比例或收购的方式。通过合并报表范围的变更可以增加或减少合并利润。

3.利用资产和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完善等目的实施的资产重新组合配置的过程。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经济危机的同时,债权人根据与债务人形成的约定或法院的判决做出自身减少收益的事项。当上市公司陷入困境时,其利益相关者往往以资产或债务重组的名义做出让步给予支持,通过不公允的交易实现利润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关联方交易,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及负债剥离出来,转移给关联方企业,以此消除不利影响;(2)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相关联的非上市公司的优良资产进行置换,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3)上市公司低价收购非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同样达到资产重组的目的。

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相互牵制,受托人对委托人负责的一种制度。为了防止出现利润操纵行为,应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首先,公司内设经理层、监事会和董事会三大结构,这三者分别行使管理职能、监督职能、决策职能,需要形成三方职权相互制衡,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公司的最佳业绩。其次,改变经理层的薪酬制度,建立以企业市场价值为基础的长期激励机制,实现报酬与业绩相挂钩,减少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让经理人能够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将企业价值最大化放在首位。最后,企业管理者以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将报酬与业绩紧密相连,有效解决委托制度带来的利益冲突。

2.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中规定企业应该自我测试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漏洞,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在于全面预算、会计系统、组织策划、内部审计、资产保全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经营及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协调内外审计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控制体系,较好地减少管理层对报出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使得管理者更好地实现受托责任。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避免内部控制人的寻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公正地充当保护公司利益的角色,适当地增加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可以降低操纵利润的水平。监事会本应是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外的监察机构,完善监事会的组成结构并强化其独立性,从而建立企业内部完整的牵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防范盈余管理的实施。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是盈余管理的直接实施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盈余管理的泛滥程度,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盈余管理的实施。首先,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非常有必要,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后期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使他们可以主动抵制盈余管理。其次,建立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给予会计造假人员更大的风险和惩罚,尽量杜绝其存在的侥幸心理,告知可能存在的对其未来的重大影响,以此避免过度的盈余管理。最后,会计人员对理论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盈余管理的实施产生影响,要了解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和影响。在保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为外界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4.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

企业能够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太多可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对一些具体交易或事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式。再加上交易和财务工具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准则及相关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滞后。首先,应当在不失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企业一定灵活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对规定的条款进行明确与细化。及时对新型的交易和财务工具进行补充规定,出台适用的操作指南和实施办法,弥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其次,准则中的定义和解释应尽量详细的阐释,减少模糊性语言和概念,避免造成多种解释,从而加强执行情况的检查。在新准则和相关法规中对一些可能引诱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地方应进行修正,对一些指标加入多重因素,多重限制可以降低盈余管理的可能,较好地避免企业为了满足指标从而进行盈余管理。

5.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盈余管理最终影响到的就是会计信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盈余管理的产生。首先,要建立严格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披露,上市公司在季度报告后一个月内要提供董事会公告,对年度预测的盈利情况进行结果汇报,是否能够完成预期目标,有何重大变化。应当及时披露与关联方进行的交易,不论交易是否公允,都应该将其对当期盈余的影响进行披露。还应该增加披露一些盈余信息,如消除了关联方交易影响后的净利润,同时消除非经常性损益与关联方交易影响后的净利润。其次,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以及CPA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真实可靠,该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才具有参考价值。最后,加强相关法规的建设,严查会计信息披露伪造,加大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执法。

6.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

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主要是要有能力通过分析,找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审计报告中体现,从而提醒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多加关注。要有效审计盈余管理情况,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各方面素质要过硬。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在审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盈余管理的痕迹,并且找出其中的纰漏加以指正。盈余管理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注册会计师关注的审计风险应该更多放在管理层欺诈亏损或增长过快的企业的盈余管理。最后,完善审计业务的准则体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使其职业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審计监督成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监管的主要力量。

六、结论

盈余管理是一把需要正确掌控的双刃剑,一旦有所偏差就可能发展成利润操纵,其后果不堪设想。在给企业带来暂时成功的同时,也可能为长远的一次出错造成影响,因而对盈余管理应当进行控制和监督,必要的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有利作用,消除其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11.

[2]王建刚,刘庆艳.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20(2):121-125.

[3]杨婷.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J].财会学习,2021(13):2.

[4]齐延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研究[J].会计师,2019(20):2.

[5]路军伟,张珂,于小偶.上市公司IPO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9(8):7.

[6]宋菲,刘依然,周嘉南.会计准则导向,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公司业绩[J].商业研究,2020(12):14.

猜你喜欢
动因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浅谈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