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球壶》的创作心得与感悟

2022-04-25 07:24:52张爱娣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陶刻艺人紫砂壶

张爱娣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随着茶文化的兴盛,茶禅一味的文化概念也随之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理念。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世界越贫瘠,饮茶文化恰好能让人们的步伐慢下来,感受一下紫砂壶和茶文化结合所带来的心灵的放松。一位台湾著名女作家曾经说过: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在静心饮茶中,所有的一切都回到最简单的开始,唯有茶香壶香久久不散。而要想泡一壶好茶,就需要挑选好的茶具,紫砂壶则为泡茶的首选,因为紫砂壶泡茶能保持香味浓郁持久,而且其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化学物质,不施加釉水,以纯天然的砂泥来贮存茶水,不仅在功能上,在艺术层面也和茶文化达到了水乳交融、人器合一的境界。

自明朝开始,紫砂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在茶道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行列以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紫砂人。六百多年的绵延发展,紫砂壶的造型非常繁多,虽然紫砂陶的特质使它不易灌浆成型,但是它的韧性使得紫砂泥的可塑性极强,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和各种技巧的工艺品。同时紫砂壶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艺人从自然、生活、情感角度出发,搜寻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来充实、壮大紫砂的造型队伍。

在紫砂的发展历史中,流传了无数经典的壶型,他们曾经惊艳一时,被无数后人模仿,即使在当下也依然流露出超前的美学价值,被人们欣赏和收藏,紫砂壶式“掇球”绝对算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流传至今,依然百看不厌。本文介绍的作品为《掇球壶》,此壶造型简雅,意义非常,其在紫砂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此外,该作品简约而不简单,真正做好一把掇球壶,让曲线过渡自然、饱满,不光是需要手上功夫的积累,改需要有高超的技艺支持,在作品中,艺人用满腔的赤诚之心,以手中的砂泥为器,塑造了一把简约的圆器经典。

《掇球壶》在紫砂壶所有的造型中是比较特别的存在,它是把多个不同大小的圆球堆积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造型,整个壶所有的基础造型都是以圆形为主,圆形的壶盖,圆形的壶钮,圆形的壶嘴和壶把,似乎整个作品都是圆的世界,不同大小的圆相互叠加、连缀,最终组合成一个经久不衰的紫砂经典,它就是“掇球”。整壶围绕“圆”这一几何图形展开,圆身、圆颈、圆盖、圆钮……浑身的部位无一不是圆的,这样的组合造就了《掇球壶》的简约大气,也造就了《掇球壶》的独一无二。

此壶的基本形制为“圆”,其特色为“圆”,因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艺人着重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圆”,而且需要“圆”得流畅,“圆”得饱满,“圆”的挺括有张力。在制作《掇球壶》时,艺人首先将风化好的熟泥拍打成一定宽度、厚度、长度的泥条,然后将一定尺寸的泥条打造成符合茶壶要求的泥棒、泥块,然后用矩形车、铁转盘等工具将泥条围绕着转盘盘成空心的圆圈,从下而上慢慢拍打成圆筒状;圆筒成型后,再用木棒耐心拍打,将身筒打薄、打匀。到此,掇球壶的模型基本出来了,下面的就是修改模型,使得其满足紫砂壶“稳定、牢固”的要求。我们欣赏《掇球壶》,觉得其造型简单大气,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却是繁琐异常,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条不紊的完成,稍有差池,整件作品就会毁于一旦。

掇球壶基本都是素面素心的光器,以简约雅致的造型而著称。不过在此壶上作者为了增加观赏性选择了在壶面上进行陶刻装饰。不知从何起,陶刻从一众紫砂装饰中脱颖而出,成为最能代表紫砂雅气与拙气的装饰技法。事实上,在紫砂壶并不算平整光滑的壶面上进行陶刻,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达到了明快质朴的艺术效果。而在《掇球壶》圆融的壶面上,艺人以钢刀陶刻了一幅意境强烈的山水画,远山近水,山高水长,在茶壶中留下了旷远、豁达的意境之美。山水意象,一直是中国画的精髓,其构筑的美妙意境是西方油画、水彩画所不能达的境界。在《掇球壶》中刻入山水画,是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是手工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碰撞。山石嶙峋、川流不息,艺人通过刻刀在壶面上一刀一刀留下了痕迹,刀痕深浅中留下的是祖国河山的壮阔,刀锋变化中显示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刀光阴影中展露的是紫砂陶刻艺术的神奇。此壶不仅壶型流芳千古,制作工艺、装饰技巧更是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可谓是做到了“经典”二字。

如今的紫砂壶不单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是成为很多投资者的新宠,紫砂泥由于自身的稳定性、延展性和透气性,用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能够发挥茶叶最大的香味,改善水质,成为泡茶功能最好的茶器,无可取代。经典传统器型之一的《掇球壶》,由匠人使用原矿紫砂泥全手工制成,将其投入到文玩市场上,发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在日趋成熟的收藏市场和拍卖市场犹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受到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巨大的升值空间。紫砂壶不仅实用,其艺术价值更是一再受到肯定,赏玩、收藏之中都在默默契合人们的精神世界,滋润人们的心灵。在诸多美名和关怀的环绕下,紫砂壶不仅成为了一门高深的艺术,其使用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都开始显露出来,并带动茶文化、传统书画文化一起走进千家万户,再一次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让世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化中国。

猜你喜欢
陶刻艺人紫砂壶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6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6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老艺人的匠心
学生天地(2018年32期)2018-11-07 12:19:32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