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艳菁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500)
脑梗塞患者病情发作后会使得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问题,致使引起脑组织软化及坏死等不良问题,导致其在临床中出现昏迷、头痛以及功能障碍等不良问题[1]。脑梗塞病症的治疗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且有个体化趋向、无法治愈、复发率较高的特点,由于此病症患者发生不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机率相对较高,导致预后水平较差,容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为改善这一问题,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促进脑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预后效果[3]。同时,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果,辅助临床质量获得预期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成本[4]。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19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62例脑梗塞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与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1.1一般资料
入选62例脑梗塞患者主要于2019年4月-2021年8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纳入标准: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5];同意参与研究,且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时对入选者临床资料进行保密处理。排除标准:大面积脑梗塞或脑梗塞后仍处于昏迷状态[6];合并重大器质性疾病、言语障碍及基础性疾病[7];护理不配合或配合度较差。两组资料统计学差异较小:对照组中男17例(54.84%)、女14例(45.16%),年龄:(60.87±5.44)岁,BMI:(26.74±2.64)kg/m2,病程:(4.50±5.33)年;研究组中男18例(58.06%)、女13例(41.94%),年龄:(60.59±5.24)岁,BMI:(26.32±2.37)kg/m2,病程:(4.76±5.26)年。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科学性及个性化的饮食规划,同时指导其进行吞咽及语言功能训练等,此外,还应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早期体位康复护理:注意对患者良肢位的摆放,以每2h为1次的频率进行体位姿势变化,可将软枕放置于患肢下方,以提高患肢舒适度。(2)早期肢体按摩康复干预: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应对其面部及上下肢进行按摩,以自轻至重的力度进行按摩,但最大按摩力度应控制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通过刺激及疏通相关身体部位的方式来加快体内循环,每日按摩次数控制在2-5次,每次按摩时间把握在半小时左右[8]。(3)早期活动训练干预:①病情稳定后,及早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定时转换体位姿势,需以每2h为1次的频率对体位姿势进行变换,适宜脑梗塞患者保持的体位姿势包括有:健侧卧位、仰卧位以及患侧卧位,其中以健侧卧位姿势为主,体位姿势调整后,需将患者的患肢摆放处于功能位。每日进行2-3次的锻炼,即协助患者进行腕指关节及肩部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使其体位姿势保持在舒适状态,以起到放松肌肉的效果,并自近端大关节至远端小关节进行外展及内收活动。②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首先进行站立训练,待其下肢肌力恢复至一定水平后进行行走训练,期间谨防跌倒。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早期活动,例如自主翻身、起坐以及移位等,期间避免生拉硬拽身体,注意对肢体的保护。③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及全身性活动,应自大关节逐渐向小关节过渡进行活动,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量及训练方式。④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的动作训练,训练前先对其进行一定的宣教及心理疏导,告知其此阶段的训练需具备良好的耐心及耐力,例如捡豆子等,以通过精细化动作训练来强化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NIHSS评分评估,较低的分数值对应较轻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9]。(2)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FMA评分评估肢体活动能力,较高的分数值对应较高的肢体活动水平[10];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较高的分数值对应较高的日常活动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6软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计量资料用t计算,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严重且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
2.2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弱且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脑梗塞病症的发生与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关系,这导致此病临床患病率逐渐提高。临床发现[11],该病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上运动神经损伤情况,致使神经传导受损,导致下运动神经无法正常接收,以致于发生神经失效或者是支配紊乱的情况,若不能及时对此现象进行纠正,将容易发展为偏瘫,而有效的护理指导对改善这一问题价值显著,且可为患者病情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近些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减少偏瘫等后遗症机率方面有极大的帮助,此项护理措施的核心思想为:在患者病情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达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且可避免长期卧床而诱发关节挛缩等不良症状,使之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普遍认为此护理模式实施优势显著,并作出满意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对患者早期体位干预,即通过定时摆放合理的体位姿势,来稳定肢体状态,避免发生肢体功能异常情况。将注重早期按摩干预,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在预防压疮等不良症状的基础上,协助活动训练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还会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运动训练,会先进行被动训练,待进行到主动训练时,将逐渐自肢体关节训练过渡至精细化动作训练,以显著改善肢体及日常活动能力水平。本次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相关内容并非为机械化及教条化的训练指导,而是会尤其注重护理期间的护患沟通,在帮助患者了解相关护理内容的基础上,使其积极配合训练,取得预期护理效果。需注意的是,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应尤其警惕患者安全,应依据其实况把握好运动强度,并做好跌倒等不良风险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