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琼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35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老年疾病,主要因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阻塞所致,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胸口疼痛、心悸、发闷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发生率也具有明显升高趋势。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法为主,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病情,但是患者由于担心疾病和经济负担等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影响其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2]。因此,临床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患者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干预模式,能够针对循证问题,获得循证依据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3]。本研究选取了80例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病例80例,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标准:(1)均经心电图、彩超等相关检查确诊;(2)临床资料完整;(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缺陷;(2)严重心衰、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3)精神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急慢性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9岁,平均(59.83±4.12)岁。病程1~8年,平均(4.09±1.06)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和19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59.81±4.15)岁。病程1~9年,平均(4.11±1.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给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等,使患者对疾病有准确认知。鼓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患者严格按照要求服用药物,并予以患者生活、运动等基础护理,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1)组建专门的护理小组。选择本科室具有较强护理能力和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工作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及疾病护理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负责护理工作。(2)提出循证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头脑风暴,对患者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循证问题。通过在万方、知网等资料库中检索关键词,搜集疾病护理相关资料,并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护理计划。(3)实施循证护理。①健康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介绍病情,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宣教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告知患者各项治疗手段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减轻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耐心稳定患者情绪,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组织心理沙龙座谈会,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想法,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通过播放音乐、下棋和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③生活护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叮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注意均衡营养,避免食用海鲜等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慢跑、打太极以及散步等运动,注意劳逸结合,以患者感觉不劳累为宜。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酒。④疼痛护理,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剧烈疼痛的情况,为减轻患者疼痛,护理人员可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症状改善后叮嘱其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对于应用硝酸甘油后疼痛仍无法得到改善者的患者,可予以吗啡肌肉注射,并对其疼痛情况进行持续监测。⑤用药护理,给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其做好心理准备。给患者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以及不规律用药可能会导致的后果,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鼓励家属做好监督。⑥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每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给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并鼓励患者填写病情追踪卡,详细记录每日饮食、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提醒患者按时复查。(4)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护理评价系统,及时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时纠正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选择较为典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分别用SAS和SDS量表评定,得分越低越好。(2)治疗依从性:患者能够完全遵医嘱服药、控制饮食为完全依从,基本能够遵医嘱用药和合理饮食为部分依从,不遵医嘱用药和饮食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希望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评估,包括3维度12 条目,总分 12~48 分,分数越高越好。(4)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5)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总分100分,以分值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以后面两项占比之和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需显著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2.2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研究组治疗依从率92.50%显著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3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希望水平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比较
2.4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n(%)]
2.5两组满意度比较
比较发现,研究组具有较对照组更高的满意度(P<0.05)。见表5。
表5 两组满意度比较[n(%)]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可导致猝死、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冠心病治疗方法有关,而且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用药等因素有关[5]。另外,劳累、季节变化等因素也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该疾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增加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6]。因此,临床应重视患者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护理措施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难以满足患者的多方位护理需求,导致总体效果欠佳[7]。
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模式,是在结合前人研究和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循证问题获取有价值的徐只能拿依据,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8]。因此,与常规护理相比,该护理方法更具计划性和科学性,能够将临床护理问题与理论依据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对于该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有资料显示,将该方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依从性,对患者的疗效提升和预后改善具有突出作用[9]。本研究显示,采用该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其SAS、SDS评分均显著较低,且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率和希望水平,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0]。表明该护理模式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由专门的护理小组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循证问题,并在查阅有关资料后,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护理计划,能够使各项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且科学性更强,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本研究显示,在不良事件方面研究组发生率更低,表明该护理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循证护理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强其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