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动脉血气的影响

2022-04-25 10:34
健康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阻塞性呼吸衰竭心率

余 阳

(吉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吉林 吉林 1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原因较多,一般与电解质紊乱、感染、营养状况不佳、缺氧等因素相关[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病情不断加重会导致患者产生呼吸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4]。近几年,伴随老龄化不断加重,临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患者人数不断增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并发呼吸衰竭后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临床通过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治疗逐步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疾病转归。本次将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1-2021.2时段从院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50例入组,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以上,对于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抽签法为患者分组,分组为分析组、参照组。分析组中男性、女性为12例、13例,年龄区间为62-90岁,平均计算得70.42±0.35(岁),参照组中男性、女性为11例、14例,年龄区间为61-91岁,平均计算得70.39±0.41(岁);为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并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基础资料对比,可显示P>0.05,则对比成立。

1.2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内科治疗,感染预防、祛痰、控制、解除气道痉挛、心力衰竭纠正治疗。参照组采取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设置氧流量1~2L/min。

分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美国卫康公司)治疗,设置自主呼吸/时间控制模式,调节3~5L/min。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进行评价,患者分数高表示生活质量高。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分析组、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分析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54.87±6.21(L)、PEF55.83±5.49(mL/s)、FEV1/FVC50.20±4.27(%)、FVC2.32±0.35(L)FEV154.34±6.34(%)与参照组比较,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者肺功能FEV182.23±6.32(L)、PEF75.21±7.32(mL/s)、FEV1/FVC80.32±6.34(%)、FVC3.27±0.44(L)、FEV182.78±6.42(%)相比参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分析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更理想(P<0.05),见表1。

表1 分析组、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2.2分析组、参照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分析组动脉血气指标pH7.84±0.25、PaO250.28±5.51(mmHg)、PaCO288.04±5.21(mmHg)与参照组动脉血气指标pH7.93±0.37、PaO250.90±5.52(mmHg)、PaCO288.02±5.23(mmHg)对比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pH(7.27±0.34、7.03±0.31)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组PaO2、PaCO2指标(82.26±7.42、45.34±6.39)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分析组、参照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分析组、参照组治疗前后患者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分析组生理维度、身体健康、心理维度、社会功能、家庭和谐等评分(41.43±11.45、42.42±11.36、42.43±11.34、41.47±11.33、42.45±11.32)与参照组生理维度、身体健康、心理维度、社会功能、家庭和谐等评分(42.45±11.38、41.43±11.59、41.14±11.32、41.46±11.37、42.42±11.32)比较,对比指标相近(t=0.3159、0.3050、0.4025、0.0031、0.0094,P=0.7534、0.7617、0.6891、0.9975、0.9926),治疗后,分析组生理维度、身体健康、心理维度、社会功能、家庭和谐等评分(78.22±10.32、75.34±11.27、78.32±11.24、84.37±10.73、87.57±10.41)与参照组生理维度、身体健康、心理维度、社会功能、家庭和谐等评分(52.65±13.48、51.44±11.45、53.39±11.57、64.42±12.74、64.71±10.37)对比,指标差异化明显,分析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t=7.5309、7.4381、7.7275、5.9886、7.7788,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4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对比

治疗前,分析组心率、呼吸频率(97.43±6.25次/min、28.42±1.42次/min)与参照组心率、呼吸频率(97.42±6.29次/min、28.47±1.52次/min),两组指标无统计学对比意义(t=0.0056、0.1202,P=0.9955、0.9048),治疗后,分析组心率、呼吸频率(92.51±11.27次/min、24.42±2.37次/min)与参照组心率、呼吸频率(95.43±11.48次/min、26.42±2.33次/min)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对比差异(t=0.9075、3.0089,P=0.3687、0.0042)。

2.5分析组、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分析组不良事件:鼻面部压伤发生1例(4.00%)、感染0例(0%)、口鼻堵塞1例(4.00%)、胃部胀气0例(0%),发生率8.00%,与参照组不良事件:鼻面部压伤发生4例(16.00%)、感染5例(20.00%)、口鼻堵塞2例(8.00%)、胃部胀气1例(4.00%),发生率48.00%对比,分析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X2=9.9206,P=0.0016)。

2.6分析组、参照组治疗相关指标比对

分析组自主呼吸时间7.43±0.42(h)、意识恢复时间7.85±0.59(h)、ICU住院时间10.49±0.55(d)、住院时间17.42±0.74(d),参照组自主呼吸时间9.41±0.58(h)、意识恢复时间10.57±0.62(h)、ICU住院时间12.45±0.87(d)、住院时间19.52±0.38(d),分析组各项时间均较短(t=13.8249、15.8904、9.5213、12.6222,P=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患者会产生气道阻力提升、气道闭塞、呼吸不完全,引发患者产生呼吸做功增加,具备较高的死亡率。一般诱因在于其合并呼吸衰竭症状,利用感染控制及预防、解除气道痉挛、祛痰等方法为患者实施治疗,但其起效慢,无法获得满意效果。临床大量研究中,无创呼吸机在临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当中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呼吸肌疲劳程度缓解,提升患者肺泡通气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功能,纠正高碳酸血症情况,使患者上气道阻塞有效解除,为患者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提供充分吸氧,帮助患者克服弹性阻力及气道阻力,使患者血气指标、换气水平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的肺氧合功能,使其呼吸肌疲劳状态得到缓解,更有利于促进潮气量水平提升,有效加速二氧化碳气体向外排出,更有利于患者提升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前,分析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参照组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者肺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分析组、参照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pH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分析组PaO2、PaCO2指标对比参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前,分析组生理维度、身体健康、心理维度、社会功能、家庭和谐等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对比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分析组生理维度、身体健康、心理维度、社会功能、家庭和谐等评分与参照组对比,指标差异性较大(P<0.05),治疗前,分析组心率、呼吸频率与参照组心率、呼吸频率对比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00%,与参照组发生率48.00%对比,分析组发生率更低(P<0.05),分析组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参照组更短(P<0.05)。

综述,应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能够积极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猜你喜欢
阻塞性呼吸衰竭心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心率多少才健康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