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2022-04-25 10:34
健康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卢 玉

(洪湖市曹市中心卫生院 湖北 荆州 433203)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疾病的发病几率,呈逐年升高的状态,疑难杂症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这种情况对于临床检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1]。在疾病的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的检验是一种关键且常用的检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为血常规检查,包括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相关数据进行测定,从而为病情的判定提供有利的证据,可帮助验证医师的治疗效果[2]。然而,在进行采样以及检验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环节,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误诊,漏诊,影响治疗进程,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在本院2021年1月~ 2021年12月间实施体检的1000例健康体检者。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入组前签订同意书。(3)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

1.2方法

(1)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引发检测不准确的因素,分析后,制定良好的控制方案。(2)对血液检验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可规范地按流程检验。(3)检验前,对检验所用试剂、设备等,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正常后,再检验。(4)采集检验样本后,核对信息。(5)操作前,确保样本完好。(6)检验血液样本,在不同稀释液比例(1:5 000和1:10000)、不同温度(22℃和4℃),存放不同时间(0.5h和3h),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的数目变化[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稀释液比例,室温和低温下存放不同时间下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抗凝标本稀释比例的影响

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过不同比例稀释的血液样本,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含量差异巨大(P<0.05)。详情见表1。

表1 室温下存放不同时间(x±s)

2.2室温下存放不同时间

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过室温下不同储存时间的血液样本,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含量差异巨大(P<0.05)。详情见表2。

表2 低温下存放不同时间(x±s)

2.3低温存放不同时间

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低温下经过不同存放时间的血液样本,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含量差异巨大(P<0.05)。详情见表3。

表3 抗凝标本稀释比例的影响(x±s)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不稳定[5]。临床资料表明,导致检验结果不稳定的因素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因此,检疫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预防,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质量的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的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样本储存时间、温度和稀释液比例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验效果[6]。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影响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因素,还包括以下方面:(1)采血过程中,如果采血容器材料不当,会与血液发生反应,影响检测结果[7]。(2)在血液保存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温度,湿度,悬浮固体等,不符合保存标准,则血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8]。另外,少数样本的标记,也可能发生脱落,导致样本、患者之间,无法准确对应,造成不良后果。(3)在血液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运输不及时。如果血液采集和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6小时,样本将溶解并产生误差[9]。同时,如果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样本量会过少,无法达到标准血液检测量,也会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4)如果检验人员专业水准缺失,操作不规范,或者仪器和试纸存在质量问题,检验结果也会不准确。(5)分析错误。血液检测分析错误发生率较高,这是由检查员的错误造成的。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解注意事项。验血前咨询医生,不要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避免血液污染。(2) 使用合适的容器,防止血液、容器之间产生反应。(3) 加强标识,防止样本患者不符;密封样本,并确保在储存期间,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防止血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11]。避免放置时间过长[10]。(4)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检查,避免血液检测仪、血液检测条的质量问题,影响检测结果。(5) 加强临检验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综合能力,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当结果错误时,应当进行二次检测,保证结果准确性[12]。(6)检验完成后,使用抗凝剂比例为1:10000,处理样本,并保证短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如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无法完成检验,则应当将样本保存于温度较低的环境,防止样本变质[13]。(7)此外,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应保持顺畅的沟通,尽可能的掌握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既往史、身体状态等,使检验人员对结果能够有大致掌握,作出相应判断。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是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实际检验过程中,可能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出现误差,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应加强对误差因素的分析,提高检验准确性。

猜你喜欢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