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垍航 毕擎 项海青 陈世益 袁轶俊 蔡维未 张琼 钭晓帆 赵晨 宋学良
1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杭州310014)
2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杭州310016)
3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上海200040)
4 杭州市急救中心(杭州310021)
杭州将于2022 年9 月举行第19 届亚运会,鉴于医疗保障工作对于大型洲际性运动比赛的重要性,有必要对运动会各项目的运动损伤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对医疗资源进行分配和布局。由于并没有太多系统性的文献和资料对历届亚运会各项目的运动损伤进行报道和评估,因此,本文通过对近15 年来报道的历届夏季奥运会运动损伤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比赛项目的损伤风险,旨在为本次杭州亚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借鉴。
关于夏季奥运会运动损伤数据的报道在2008 年之前尚不系统及完善,故搜索关于2008~2020 各届夏季奥运会及2010~2018各届夏季青年奥运会(青奥会)运动损伤的文献报道,并筛选出有原始数据记录的文献。其中2020 东京奥运会的官方数据报道文献尚未发表,2014 第2 届南京青奥会及2010 年第1 届新加坡青奥会的文献无原始数据记录,故本文最终收录并分析的数据包括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1-4]。对所有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包括各运动项目的参赛人数、总受伤人数、训练中受伤人数、比赛中受伤人数等,计算运动损伤风险并排序。我们根据公式i=n/e计算运动损伤发生率(i)的汇总测量值,其中n是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人数,e是相应运动员的总人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取双侧0.05,通过泊松回归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 及其95%置信区间。
纳入本项研究的运动员总人数为36404 人次,共发生运动损伤4039 例,运动损伤总发生率为11.1%。各参赛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排序如表1 所示,其中发生运动损伤风险最高的项目依次为小轮车、跆拳道、足球、七人制橄榄球、山地自行车、拳击、手球、曲棍球和举重(发生率>15%)。而发生运动损伤风险最低的项目依次为赛艇、攀岩、射击、皮划艇、轮滑、射箭、游泳、场地自行车、高尔夫和马术(发生率<5%)。在所有4039 例运动损伤中,有1518 例(37.6%)会导致运动员无法继续当天的比赛或训练,相对比较严重,其中手球项目比例最高(53.0%)。
表1 各项目总体运动损伤发生率及造成缺席≥1天的运动损伤发生率(%)
此外,我们对各项目在比赛和训练中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比赛时受伤多于训练时(62.1% vs 37.9%)。其中团体球类项目,如棒球(89.5% vs 10.5%)、垒球(85.7% vs 14.3%)、曲棍球(85.4% vs 14.6%)、手球(81.8% vs 18.2%)、水球(81.1% vs 18.9%)、足球(77.8% vs 22.2%)、篮球(72.5% vs 27.5%)的运动损伤大多发生在比赛时,而射击(14.3% vs 85.7%)、跳水(18.5% vs 81.5%)、皮划艇(20.0% vs 80.0%)、花样游泳(22.2% vs 77.8%)等这些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项目的运动损伤则大多发生在训练时。
我们还分析了男、女性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女性运动员总体的损伤发生率为11.5%,高于男性运动员的10.4%(χ2=10.58,P<0.05;RR=1.10(95%CI 1.03~1.18))。女性运动员受伤比例最高的运动项目为射击(RR=4.53(2.11~9.73),P<0.001),而男性运动员受伤比例最高的运动项目为水球(RR=1.68(1.01~2.79),P=0.018)。
随后我们又对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分别进行了统计(表2、3),结果发现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依次是膝关节(占比12.2%)、大腿(占比11.0%)、踝关节(占比9.1%)、腰椎(占比7.9%)、小腿(占比7.9%)和足部(占比7.2%)。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依次是关节扭伤/韧带断裂(占比20.8%)、肌肉拉伤(占比16.9%)、挫伤/血肿(占比14.5%)、皮肤裂伤(占比10.3%)和腱病(占比8.9%)。
表2 各部位运动损伤例数统计
最后我们还对2008、2012、2016 这三届奥运会及2018 青奥会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组间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5.5,P<0.001)。进一步对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并予以Bonferroni校正后,我们发现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的运动损伤率明显高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χ2=59.65,P<0.001)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χ2=60.17,P<0.001),而2018 年青奥会的损伤率则更高(χ2=17.40,P<0.001)。
(续表1)
(续表2)
表3 各运动损伤类型例数统计
本研究对2008、2012、2016 三届奥运会及2018 青奥会的运动损伤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体运动损伤发生率为11.1%,与以往报道的一些其他大型体育赛事大致相当,如2010温哥华冬奥会(11.2%)、2014索契冬奥会(14%)等[5,6]。发生运动损伤风险最高的项目依次为小轮车、跆拳道、足球、橄榄球、山地自行车、拳击、手球、曲棍球和举重。
小轮车运动属于短距离、高速运动,运动员需要在高速骑行过程中完成跳跃、翻腾等各种高难度动作,类似于极限运动,动作技术运用稍有不当就非常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该项目损伤发生率超过了1/3,高居首位,其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肩锁部,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血肿。跆拳道运动属于格斗对抗性运动,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性强,并且以腿法踢技为主要进攻手段。由于腿击在攻击范围和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超拳法,因此在激烈的身体接触和对抗中,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概率也很高。本研究显示其最常见的三个损伤部位依次为膝关节、大腿和跟腱,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关节扭伤,这也与其踢腿动作较多的特点有关。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也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跑动范围大,身体对抗性强,需要应用身体相对不灵活的下肢来完成各种对抗比拼,并且还存在铲球、冲顶、封堵等危险度较高的技术动作,因此足球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高危项目之一。本研究显示足球项目最容易损伤的两个部位是大腿和踝关节,最常见的两种损伤类型分别是挫伤/血肿和关节扭伤。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在2016 年里约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具有团队项目中最为激烈的对抗性,这导致橄榄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极高,并且容易发生重度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橄榄球项目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皮肤裂伤,而其韧带断裂的发生率也较高。山地自行车运动由于需要在崎岖不平的路段上高速骑行竞技,对运动员的专项技能要求复杂,也是一项非常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本研究结果显示,山地自行车项目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血肿和皮肤裂伤。拳击运动是对抗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并且运动员双方都是以击倒对方为目的,特别是会频繁击打对方头部与颜面部,所以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也非常高。这一特点也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拳击项目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就是面部,其次是头部,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皮肤裂伤,特别是颜面部的软组织裂伤。另外拳击项目脑震荡和骨折等严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其他项目相比也相对较高。手球运动是一种集体球类项目,规则中允许推、拉、抱等合理动作。运动员在快速攻防中会进行直接、激烈的身体对抗,比赛中常有快速冲刺、起跳及变向等技术动作,因此也极易受伤。相比于橄榄球等其他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手球运动没有佩戴高强度的护具,因此手球项目一旦发生运动损伤,易导致运动员无法继续当天的比赛或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此比例高达53.0%。手球项目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关节扭伤。曲棍球运动也是一项对抗性强的集体运动项目,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要求,在比赛中存在频繁的身体接触和冲撞侵犯,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同时由于曲棍球运动中,球棍和球都是硬质物,高速飞行的球和挥舞的球棍也容易造成其他运动项目中少见的球击伤和棍击伤。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曲棍球项目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膝关节和面部,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血肿和皮肤裂伤,并且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不低。举重运动被视为力量的象征,其特点是人体要在短时间内发挥肌肉最大的力量,将杠铃举过头顶。但大重量的负荷对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动作都有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腰、肩、肘、腕、膝等部位的损伤。本研究显示举重项目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腰部和肘关节,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除了以上九大损伤发生率高的运动项目之外,水球项目的运动损伤发生率紧随其后排在第十位,并且在2008、2012、2016这三届奥运会逐年增高,其损伤风险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这可能与水球运动竞技对抗愈发激烈有关。对于以上这些高危项目,本次亚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需要特别关注,分配更多的医疗资源。
对于那些在比赛中对抗强度高的团体球类项目,本研究显示其比赛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高于训练时。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有直接身体接触的集体项目,在比赛时对抗的激烈程度远高于训练时。高强度的对抗会导致直接冲撞损伤,也会引起体力下降、技术动作变形等间接致伤因素,所以大部分的运动损伤会发生在比赛时。因此,针对这类项目,本次亚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也将在比赛进行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运动损伤最多的部位集中在下肢和下背部。这可能与相比于其他部位,下肢和下背部需要负担人体在高速奔跑、变向、跳跃,以及高对抗、高负荷状态下的承重和冲击力有关,易受到损伤。
一般来说,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其运动损伤发生率越低。相对来说,青年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稳定性、专业能力水平、大赛经验累积、比赛心态调整等各方面与成年运动员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青奥会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奥运会。而亚运会参赛运动员虽然也是成年运动员,但其整体竞技水平要低于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因此其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可能会更高,这一点也对亚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亚运会特有的非奥项目并没有纳入本研究中,如板球、卡巴迪、武术、柔术、克柔术、壁球、藤球、龙舟,以及棋类、桥牌、电子竞技等智力项目。其中板球与棒球运动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国际单项赛事报道的损伤发生率在10%左右[7]。卡巴迪是流行于印度的古老运动,也是一项身体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因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根据印度相关的文献报道,卡巴迪运动最容易导致膝、踝关节以及小腿的损伤[8]。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亚运会上有套路和散打两大项目,武术套路比赛是运动员独自演练完一套动作后评委打分,与艺术体操项目有一定相似性,整体运动损伤风险不高。而散打比赛为身体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应用拳法、腿法、摔法等进行搏击格斗,与跆拳道、拳击等项目有一定的相似性,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很高。柔术和克柔术与柔道、摔跤项目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对抗性较强的格斗项目,总体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柔术是一种专攻降伏、以擒技见长、集综合格斗与实用自卫于一身的武道,主要特色是充分利用杠杆原理,重视地面缠斗、位置控制以及各种降服技。而克柔术是始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式摔跤运动,在中亚地区广受欢迎和重视,其技术特点基本可以理解为不带寝技的柔道项目。另外由于壁球、藤球、龙舟及智力项目等都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因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可能不高,其损伤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可借鉴相似的运动,比如壁球可参考网球,藤球可参考排球,龙舟可参考皮划艇等。
本次研究通过对既往奥运会运动损伤数据的分析,对各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和排序,确定了高损伤风险的运动项目,并对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进行了分析。不同项目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差别较大,对于那些高危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医疗保障资源。期望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对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起到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