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市 200000
画家维尔赫姆•哈默肖伊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是富裕商人的儿子,家庭生活水平很高,很早便开始接触绘画。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丹麦杰出的艺术家,他的声誉远远超过了丹麦海岸的其他任何一个画家,拥有不可忽略的艺术地位。他的绘画作品涉及较广,包括肖像、风景和室内房间。自1885年哈默肖伊在哥本哈根举办的年度展览上初露拳脚的作品《年轻女子的肖像》(展示他的妹妹安娜)开始,就已经标志着他与丹麦盛行肖像画规范的显著突破,他独特的艺术绘画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就如当时菲利克斯•克莱默对这幅作品所说的:“柔和的色调和自由的笔触不被保守的评审团欣赏。”画中的安娜凭借她内向、遥远的目光和几乎空灵的外表,深深吸引着观看者。这个肖像中的女人完全脱离了肖像主体在其他情况下特定瞬间的描绘。除了肖像作品,哈默肖伊还会到哥本哈根周围的乡村和更远的地方旅行,在那里他把山丘、树木和云彩描绘齐整,并选择将大自然的元素形状进行排列;在欧洲,充斥在作品里的是当时雾蒙蒙煤烟污染氛围下的伦敦和空无一人的街道,但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他的室内设计,并在他后期专注房间作品研究时,开始将光线作为画面重要的一部分。
哈默肖伊的室内作品大多是描绘他在哥本哈根的住所,有时会在画面中安排一些人物出现,但画面的人物时常背离观众,各自不予交流,与整体暗灰的色调一起营造出轻微的紧张感和神秘感,这与他在哥本哈根和伦敦的宏伟建筑风景画中的氛围相一致,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哈默肖伊想要展示和分享的画面。从哈默肖伊的室内作品不难看出光在他绘画艺术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光作为绘画中的元素通常被艺术家所关注,而画家对光影的观察考究相对敏锐,因为这将会对画面的整体色调产生重要影响。在哈默肖伊的早期室内作品中,光被描绘成漫射的状态,直到后期才被清晰地运用在他的室内作品中,并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他的画作通常采用相对柔和的灰色调,调色板上的颜色极少。哈默肖伊的画作避免使用较为鲜亮的颜色,经常将不饱和的黄色、褐色和其他深色调作为画面基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画面色彩与光几乎不可分割,光变成画面色彩的一部分,哈默肖伊非常重视研究光线与画面灰色调的完美融合。
除了肉眼所见的色彩,或许哈默肖伊还会借助摄影技术的帮助来归纳画面的元素和色彩。例如作品《窗边的女人》(图1)。这幅画他得到了一张房间照片的支持,这张照片可能是他的朋友瓦尔德马尔•肖海德•穆勒拍摄的。这种情况无疑是与哈默肖伊协商后采取的行为。所有的家具和它们摆放的位置都在照片和绘画中重现。窗外的光作为画面的光源是我首先会注意的地点,其次是墙上的相框,色彩尤为亮眼,最后才是人物和室内的家具。画家选择性地省略了房间里的吊灯,目的大概是为了突出光线的色彩,创造一个更简单、更紧凑的空间效果。
图1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窗边的女人》1900年
除去哈默肖伊在工作中明显使用了照片作为辅助的几个具体的作品案例外,没有其他可能将他的画作与特定摄影原作之间进行比较。但从他收藏的照片中,与他许多绘画作品在主题和构图的选择上都非常相似。另外,摄影美学在几个方面与哈默肖伊的作品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限的色彩(毕竟由于技术原因呈现棕色或灰色色调,在许多情况下图片有印刷效果) 。当然,也存在着区别:在摄影的第一阶段,它记录了所有的细节,没有细微的阴影,而且照片也没有经过编辑和处理(除非摄影师从雾、背光和夜晚的黑暗等天气现象中获得支持)。因此,总的来说,摄影提供了对主题的看法和丰富的细节,这对哈默肖伊没有吸引力。但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如果说摄影对哈默肖伊作品形成时期产生很大影响,这一说法有待佐证。但摄影对哈默肖伊的绘画存在一些程度上的帮助这点是可以确定的。
相较于哈默肖伊早期的一些室内作品来说《窗边的女人》(图1)细节精度较高。这幅画虽借助照片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摄影师的镜头只能将窗户记录为带有光线的开口,但画家的眼睛却能很自然地调节房间各个部分的光线,使窗户在细节上的描绘与其余部分具有相同的清晰度。如果说哈默肖伊确实使用照片作为工作支持,那么在这时,他必须将照片搁置一旁,自己对光进行观察。此时,观察光这一形式创造元素在哈默肖伊的室内作品中便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我们都知道,光线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特定时刻。这里的哈默肖伊并不再是简单的考虑光与色调的融合,而是将光作为一个重要关注对象清晰地表达在作品里。
1900年哈默肖伊创作了作品《尘埃在阳光下舞动》是他艺术的一个高点,但实际上是他室内的非典型作品。透过窗户投射进来的强烈光线在门和地板上的反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个房间已经清除了令人不安的因素,没有任何的陈设和风景描绘,一切都被画家简化了。这里作为一个人们经常出入的房间,画面中却没有留下任何人物生活的痕迹。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看,这里出现任何人物似乎都会显得格格不入。房间里的灰色调偏冷,而射入的阳光会让人感到温暖。冷暖的对比不仅带来强烈的感官感受,而且能把如此强烈光的颜色和谐地融合进偏冷的室内色彩中,并且不多加修饰。有时哈默肖伊会强调房间里的细节。比如门上的把手和铰链,可有时他会选择完全忽略它们,只把门的框架简单地放在画面上。
图2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尘埃在阳光下舞动》1900年,来源:《Hammershøi Аnd Europe》
在几幅画中,墙壁和地板几乎呈现出非物质的特征。例如1930年,由泰特购买的哈默肖伊于1906年作品《室内》(图3),这幅画并没有像《尘埃在阳光下舞动》那样坚定和严谨光线,金色的光反射在面板和门上,使所有的形式看起来充满活力。焦点无条件地集中在房间本身,而不是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的建筑。这里的阳光和房间的温暖被整个色调打破,甚至给人有点鬼魅的感觉,这或许是哈默肖伊一个其他绘画方向的尝试。这两幅作品在同样的房间地点,连构图的形式都基本相似。阳光被采用斜线的方式进入到房间里,暖色调的阳光在画面中的颜色并不一致,他们都是基于服务画面里的其他元素。若是对比来看,在“舞动”尘埃中的阳光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侵略性”,而后者的阳光射入房间较为柔和,凸显日常化的特点。从哈默肖伊给作品取名为“舞动”的尘埃可见,图像是偏向于画面动态地表达,另一幅图则凸显的是普通房间的寂静氛围,两者的关注点存在明显差异。同是1906年的一幅作品《卧室》与之前的室内作品完全不一样。这里不单是一个房间的背景墙,而是两个房间,甚至是与室外的连接,观者的视野被画家扩大。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哈默肖伊用色与他的大部分作品相比更为大胆,但采用的色彩依旧有限,却能不改哈默肖伊作品的气质,空气中依旧感受得到阳光的温暖。哈默肖伊通过对光线的色彩与画面色调相融合,达到渲染画面氛围的目的。
图3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室内》1906年,来源:www.tate.org.uk
哈默肖伊在一些作品里利用窗帘来作为画面的一种构成形式,该构成形式曾被许多古代大师用作错视画的方式将观众吸引到构图中去,是指向作品场景的重要技巧。同时也可以向观众展示他们的绘画能力,就如同挂在画面前的窗帘一般栩栩如生。例如在荷兰画家维米尔的《绘画的艺术》和伦勃朗的作品《达娜厄》中就是这种情况的表达。哈默肖伊也是使用窗帘作为画面构成的一种形式手段,来突出室内窗户的存在。同样重要的依旧是通过窗户射出的光线。
在哈默肖伊1903年之后的多幅作品里,画中开始出现的是对于窗户的暗示。我们被告知画面的左侧有一扇窗户的存在,光刚好从这扇窗里透进来。哈默肖伊用窗户投射进来的光源打在墙壁上,不断地在室内环境中改变光源的渐变和位置。通过《客厅里的阳光》(图4、图5)这一系列的作品(是斯堪的纳维亚绘画学院中相当重要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哈默肖伊在不断地改变和安排房间里的各个元素:靠墙的家具、墙上的装饰、桌子和一个女人形象。不管是有窗户的画面还是通过金色的光线来暗示窗户的存在,哈默肖伊都选择在画面中把射入的光线不断改变,通过光线投射在地面或墙壁上的印记与整个房间的元素相配合,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色彩,以达到作品某种神秘和朦胧的氛围。窗帘只是作为暗示手段的其中一个方面,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从窗户中射出的光线。或许哈默肖伊想通过某一特定时间的光线,探索在不同时间透射到室内的效果。在这里,我并不确定哈默肖伊是否想要表达存在时间流动的暗示,也许他只是想通过作品提醒我们去注意光,去关注对时间的感知。
图4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客厅里的阳光》1903年,
图5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客厅里的阳光》1903年
除了自然光外,哈默肖伊在绘画中对夜晚的光也做了一些研究。在当时的艺术界很流行艺术家群像,主要有两种表达形式。丹麦艺术家经常在社交聚会上被拍到,这些照片作为艺术家作品的主题更多的是带来欢乐而不是他们艺术的使命。与这些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位法国画家,一群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向一位共同的导师致敬的作品。然而,哈默肖伊的绘画与这两种类型的画作截然不同。大幅作品《五人像》(图6)就是个典型例子。作品采用正面的构图,利用桌子与画面平行的摆放,以及人物的分组方式都让人回想起早期时代艺术家对《最后的晚餐》的描述。此外,背景墙被黑色的窗户划分为暗部和明亮的区域,这让人联想到了列奥纳多•达•芬奇对该主题《最后的晚餐》著名版本中的窗户和墙饰。这里当然没有任何关于象征主义传统与这个主题联系在一起的暗示。
图6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五人像》1901-02年,来源:www.artrenewal.org
这幅画充斥着一种纪念和热诚,远远超出了传统艺术家在这类画中的聚集。尽管如此,我对这幅画依旧存在疑问:一方面是最右侧人物的大脚正对着观众,有效地在充满虔诚的画面中“踢”出了一个洞;另一方面这幅画唯一的光源是两支蜡烛,但实际上它们在桌面上几乎不能发出图片里这样的光。因为桌面的白色占据画面最亮眼的部分,人物的面部有不同程度的光照和阴影。如果说后方的四个人物头顶上的光来源于画面外的房间上方,那为何位于最前方的人物被模糊地隐入黑灰的色调中去?对哈默肖伊的画作无论是进行粗略的研究和详细的考察,都不能消除人们对这幅神秘画作的印象。又一个探求夜晚光线的例子是《室内》(图7)。虽然夜晚在室内的桌子上读书是一幅草稿图,但不知是否存在人物的暗示,且描绘相对完整。电灯的光线通过光源逐渐弥漫在图片的整个角落,采用黄金分割的构图形式让观众的视觉直接能接收到画家的表达意图。
图7 维尔赫姆•哈默肖伊《室内》1891年,来源:www.metmuseum.org
如果我说艺术总是通过情感来沟通人们的心灵,这应该会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因为情感是绘画形式的内容表达,而形式创造了画家对艺术和审美的反映,这依赖于艺术家对形式元素在画面中的安排,而非依赖绘画的题材选择。艺术史上有存在太多这样的例子:在米开朗基罗这位艺术家的画中,不难发现他的后期精神生活,这说明决定艺术的变化发展进程并非大众,而是精神与智性的领导者。所以形式创造是艺术核心,精神的表达和对世界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形式创造。德沃夏克曾举例分析埃尔•格列柯与手法主义。《奥尔加波伯爵的下葬》这幅绘画强调精神世界。而哈默肖伊为我们带来的就是充满沉静光线氛围下的房间。
带着绘画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究竟能有怎样的不同?哈默肖伊用作品回答了这一问题。部分绘画作品或许基于图像,但某种程度上哈默肖伊对于光线的探索带给绘画,甚至是其他的艺术领域太多的可能性。一旦作品是建立于复制概念化之外的艺术便值得被学习和思考。
基于这一点,除了关注在绘画中影响我们的精神内涵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方式和物体的位置。在画面中一定要计划好自己的颜色、颜色的形状以及色调的对比,因为作品会直接向观众展示对象的视觉特征。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地把画面的所有关系都铺得很完整,永远都是在试错和尝试安排的过程当中。对于哈默肖伊的作品细致的看是非常薄而透,几乎没有怎么用色彩。所以我认为他的作品是提前计划好画面的构图和元素的位置,用有限的色彩直接绘制。因此,一个受艺术家想象力支配的非现实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哈默肖伊室内作品中的光运用就是其中的一种,是在多幅相似作品中不断尝试探究的结果。哈默肖伊将画中的一切用来表达内心视像的媒介进行排列组合,用人物、家具和光线在画面中不断变化,立足可知的东西探寻不可知的神秘,探求一个符合他自己的现实与非现实形式的完美结合,并以此影响着大批艺术家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