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助力跨境旅游发展探析

2022-04-25 12:49姚红
中国商论 2022年8期

摘 要:跨境旅游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导产业。研究发现,当前跨境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跨境旅游数据使用价值难以明确、数据质量难以保障、收支统计真实性难以控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跨境旅游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推进跨境旅游发展的新途径:优化调整相关外汇管理政策、建设非现场统计监测体系、加强跨境管理部门协同合作、普及宣传相关外汇管理政策、不断完善跨境旅游基础设施等。

关键词:跨境旅游合作;财政金融支持;發展新途径

本文索引:姚红.<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8):-03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4(b)--03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日渐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愈发紧密。因此,在国家贸易活动中,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只有在高效的国际合作中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我国作为世界旅游第一客源国与第一出境旅游消费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我国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出入境数据可知,该年度我国的出境游客达1.28亿人次,同比增长19.18%;入境游客达1.34亿人次,同比增长4.1%,出境旅游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入境旅游也保持平稳递增。我国于2015年正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带一路”倡议,并出台了税制改革、消费以及投资等相关政策;各地旅游部门为旅游环境的治理与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旅游企业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拓宽其业务范围,旅游业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度高达10.1%,成为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1]。目前来看,我国外汇局、旅游局、统计局等部门发布各地旅游收支数据已经成为中国跨境旅游发展势头猛烈的有力佐证,然而以上三个部门是通过不同的规则口径进行统计与核算的。积极开展我国跨境旅行收支统计研究测算、减轻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利于促进跨境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维护国际收支的稳定。

1 跨境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1.1 跨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出入境旅游和旅游收支逐步趋于稳定。根据我国旅游局在2016年发布的《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下半年旅游经济形势分析》可知,由于外围目的地恐怖活动频发、我国空气质量日益改善以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推动了入境旅游人次的稳步增长,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在下半年有望突破4%,国际旅游收入的涨幅高于5%。除此之外,在人民币贬值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下,“进口替代”效应迅速扩散,在游轮旅游、研学旅游等因素的影响下,下半年我国出境游会有小幅增长 [2]。

(2)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市场较为分散。根据我国2019年出入境旅游年报数据可知,除了大陆游客普遍青睐的日、韩以及港澳台等地,东南亚地区也逐步成为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选择地。2019年,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越南排名入境客源国的前五名,而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以及越南排名出国旅游目的地的前五名。

(3)出入境旅游的门槛设置愈加合理化。首先体现在免签地增加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升、中国游客消费能力卓越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截至2019年6月,与我国达成相互免签协议的国家超过了100个。其次体现在入境免签的迅速、便捷,我国推出了72小时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增加游客选择空间的同时也拓宽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

(4)游客出境旅游的目标更加集中。2019年我国出入境旅游年报显示,对于我国游客而言,出境更倾向于购物;对于国外游客而言,入境更倾向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艺术、山水景色以及中国美食等。

1.2 跨境旅游消费变动趋势分析

(1)出入境旅游的消费形式具有多样性。外国游客入境后,在消费方面更倾向于长线定制与散拼团产品,消费产品的种类繁多、跨度较大。中国游客出境在产品消费方面没有特定的选择,更偏向于深度体验与自由行。同时,中国游客相较先前的疯狂境外购物,现在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游览当地文化与品尝特色美食方面。

(2)出境旅游中第三方支付使用比率上升。中国银联已经与上百个国家、上千家企业、上万台ATM达成合作共识,使得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已基本实现直接使用银联卡消费,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过程与时间的浪费。其中,允许银联卡消费的商户包括航空、餐饮、酒店等方方面面,对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而言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3)跨境网购越来越受到青睐。跨境消费之所以得到提升,是受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后互联网跨境电商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我国商务部公布的2014年跨境电商数据显示,上线的商家超过20万家,成交额上万亿,相比2013年增长速度十分迅猛。自我国启动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后,跨境电商交易超过了百万比,所涉金额也突破历史新高[3]。根据我国2016年发布的《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可知,美、英、日三个国家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跨境电商消费国,而我国的跨境电商客户主要来自美国与英国。

2 跨境旅游发展对外汇管理的需求分析

随着跨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变化,无形之中给跨境旅游的外汇管理增加了很多压力。

2.1 个人外汇管理

首先体现在境外购房消费和个人境内消费两方面,现阶段,我国推行的外汇管理政策极大约束了个人境外投资,降低了个人投资的积极性,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也应该随之作出相应地变更。其次体现在个人购汇付需求的改变上。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作出了每人每年五万美元的限额规定,实际上这对于部分国人出境购物、境外留学、境外购房购车等远远不够,因此,这也是需要及时调整的

环节。

2.2 本外币联动管理

从当今货币市场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已经成为世界四大支付结算货币。随着自贸区建设、区域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境外结算的科学性与合法性得到稳步提升,也进一步稳定了人民币的市值。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作出了详细规定,指出金融机构可以直接为个人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等相关业务及服务。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公民可以省去货币转换等多余费用,简化了非必要的手续,节省了等待时间。且相较于外汇监管的复杂、困难而言,跨境人民币无论是监管还是结算都更为便利,具有弹性。但跨境人民币流动存在着监管部门重复或者不明等问题,导致外汇管理风险加剧,需要相关部门作出回应并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4]。

2.3 跨境电商外汇管理

目前,借助支付宝等三方平台进行跨境电子交易日益普及,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跨境电子交易涉及的项目很多,包括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等多方面内容。个人在进行跨境电商交易时不需要任何的中间商辅助,自己就可以完成所有流程。因此,对于上述跨境电商的监管需要外汇管理加以重视。

2.4 网络平台申报管理

网上银行与线下银行在很多方面已经达成一致,个人进行跨境收支时更加倾向于便利的网上银行,因此个人网络申报的频次随之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的收支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个人网络申报具有随意性,在交易项目、交易方式等类目的填写中,不规范、不完整的现象频出,对网络跨境交易监管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挑战。

3 外汇管理助力跨境旅游发展存在的缺陷

3.1 统计口径内涵不尽相同,无法明确数据使用价值

跨境旅游统计口径内涵是否一致决定了收支核验的准确性。我国针对跨境旅游的主要统计部门为外汇局、统计局与旅游局,而事实上这三者的统计口径内涵都有各自的标准与规定[5]。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冲突:第一,超过一年的留学教育是否被纳入统计范畴;第二,统计局与旅游局在国际旅游消费规定上存在差异;第三,出入境旅游收支信息不对称、不完善,存在核实困难等问题。

3.2 资金借道旅行收支渠道,无法控制统计真实性

现阶段,个人资本账户下的外汇收支符合监管要求,当前账户完全自由化。事实上,一些资金,如个人海外投资流过边境,通过旅行收入和支出渠道[6]。例如,在国际收支报告中,交易党的姓名载有财富金融公司(Massmu-Tualasia TD)。显然投资、金融、保险和其他资本支出与旅游(包括海外研究)的外国支出相混合。虽然占比少于2%,但是该国的统计数据将会与跨境旅游的实际收支产生冲突,此类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跨部门统计协作机制未建立,统计效果难以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逐渐站稳脚跟,跨境电商的便利性更丰富了游客的跨境购物体验。根据《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的数据,超过半数的不参团个人游客选择电子支付方式订酒店、买机票[7]。我国规定对跨境电商进行监管的部门为中国人民银行与银保监部门,但是实际监管存在滞后性,致使实时测算难度加大。跨境旅游收支信息需要旅游局、统计局、公安局、外汇管理局等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由于跨境支付涉及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税务部门、第三方平台等多方面的扶持,因此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协作是关键。但是实际上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信息共享系统与协作交流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境旅游收支的测算结果,加大了核算难度[8]。

4 外汇管理助力跨境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调整相关外汇管理政策

第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制定相应的跨境电商法规与跨境交易条例,用统一的法律规范对网络交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加以约束。规范跨境电商交易行为,既能为顾客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基本保障,也能从根源上缓解跨境网络交易的监管难题,进而提高了旅游数据统计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第二,要适当放宽个人境外投资门槛,拓宽境外投资渠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个人的外汇需求。第三,要顺势而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个人外汇的额度,而不是一直沿用每人每年五万美元的上限设定,满足个人外汇需求的同时推动国际金融往来。

4.2 加强非现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对金融机构境内、境外的监管和收支统计。外汇局对银行卡境外消费与个人外币消费作出了相关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应用统计平台应该实时对交易活动作出统计与检测,避免后期工作难度与复杂度的增加。同时,要注重数据的透明性与公开性,保障旅游贸易下跨境资金顺利流通。第二,要加强对于跨境旅游收支数据的核验与共享。各地旅游局应该定期对旅行社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开设专门的跨境旅游共享数据库,借助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促使各部门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4.3 加强部门协作

第一,完善旅游统计监管体系,跨境旅游涉及的各部门间应该达成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旅游局、公安局、海关、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还有银行、第三方平台、跨境电商等收付组织与机构。应从机构总部向下制定并传达完善的合作理念,确保各单位之间在充足的共享信息基础上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第二,要健全国内外货币联动监管机制,出入境人数的激增,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本外币之间的合作关系应该尽早形成。这就需要国家总行与外汇局出面,制定可行的合作机制,提升检测的可靠性。

4.4 加强相关外汇管理政策普及宣传

从我国目前的跨境旅游情况来看,跨境资金流出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方面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难度。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都是导致外汇流动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外汇局等部门积极借助各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各级朝着合理的方向迈进。同时,有力地宣传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推动国际金融产业发展等。随着跨境旅游发展步伐的加快,个人与团体境外旅游的收支状况正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相关数据表明,个人外汇管理、统计申报管理等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外汇局应该积极举办类似“金融宣传”等活动,并且要根据改革政策及时作出推廣与发布,通过宣传帮助更多人了解外汇管理政策,进而推动数据统计更加简便、快捷、准确,使宣传普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任朝旺,任玉娜.金融功能观视角下的数字金融与共享旅游融合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8-137.

黄文胜.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入境旅游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2):165-168.

程丹,劉利斌,张根根.广西入境旅游、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79-86.

明庆忠,周玉林.基于地缘视角的边境跨境旅游的合作与发展: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9(11):3-10.

吕勇斌,金照地,付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J].财政研究,2020(1):27-46.

黄爱莲.资本流动对跨境旅游合作区空间生产的影响:以东兴口岸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0(1):66-73.

杨继梅,马洁,吕婕.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0(4):74-80.

杨帆.跨境旅游资源国际合作开发探讨:评《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研究》[J].林产工业,2020(12):141-144.

Analysis of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Boosting Cross-border Tourism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YAO Hong

Abstract: Cross-border tourism is not only an emerging industry, but also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cross-border tourism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value in use of cross-border tourism data is difficult to be identified; the quality of data is difficult to be guaranteed; the data collection of incomes and expenditures is difficult to be certified whether true or no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These problem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tourism. Based on this,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new path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tourism, such as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relevant foreign policies for exchange management, building off-site statistical monitor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mong cross-border management departments, popularizing and publicizing relevant foreign policies for exchange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cross-border tourism infrastructure, etc.

Keywords: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financial support; new paths for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