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林兴造专书《园冶》看粤中庭院

2022-04-25 02:08:24姜涛陈宇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园冶

姜涛 陈宇哲

摘 要:通过研读《园冶》一书,对明代的造园理论与方法实践进行探究,提取其“体宜、尚雅、时尚”的造园理念、实践原则与审美意趣,与粤中庭院所体现的时代性、简洁性与现代性进行对照与印证,以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造园立意、建筑布局、谋篇理景等方面,多角度理解粤中庭园营建之法与造园之道。

關键词:园林兴造;《园冶》;粤中庭园;东莞可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2020GXJK572)、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改项目“‘双课融合 创意增值’——岭南文化特色创新创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园冶》为中国第一部古典园林兴造范式之书,代表了明代叠山建园的造园艺术顶峰,于崇祯七年(1634年)付梓。作者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明代吴江人,原为山水画家,他将其施画山水的理念与技巧布列于所构建的园林之上,使得所施作的园林享誉一时。计成五十三岁时,因感无力将其所能施展于更多的园林之上,而薪传无着,故穷其毕生心血与智慧,将冶园的心得与经验援笔成书,以成《园冶》[1]。

《园冶》全书分为三卷,共十三篇。由总到分,由外而内对园林营造逐一论述,对造园的理论与实践均以图文互证的方式详细著述,绘有图式共二百三十五幅。全书先论园林整体的兴造原则,次叙计成营建园林的理论概括成“园说”,包括卷一至卷三的精华与要义。卷一首列“兴造论”“园说”,随后分“相地”、“立基”、“屋宇”(含图11幅)、“装折”(含图62幅)四篇;卷二为“栏杆”(含图100幅);卷三为“门窗”(含图31幅)、“墙垣”(含图16幅)、“铺地”(含图15幅)、“掇山”、“选石”、“借景”六篇。自园林的相地立基到园林中主体建筑的安排与布局,再到建筑物中门窗的装折与栏杆的样式,墙垣、铺地的设计,叠山选石的做法与技巧,最后提出依其叠山经验所归纳的园林借景之法。该书的受众以园林爱好者和当时的园林叠山师为主,并且其应明代的园林时尚而生,以充实建构园林的专业知识而作[2]。

计成身兼文人、画家与园林建造师三重身份,其将毕生的造园实践经验集结成书。以一介文人的身份参与园林营建,这使得其特别重视风雅的诗文意境。又因为其以画家的身份从事园林营建,所以重视信手随境的合宜和灵活巧妙的合时创作。山水画境的“雅”、新颖风尚的“时”以及灵活巧妙的“宜”,此三点贯穿《园冶》全书,合而为其书的主体意识[3]。可见“体宜、尚雅、求变”为计成的造园理念与实践原则。

多年来众多学者对《园冶》颇为重视并且对相关问题已进行研究论述。1981年陈植著《园冶注释》,是研究《园冶》的重要著作,随后的学者亦多以此为蓝本进行研究。阚铎的《园冶识语》认为《园冶》的主题思想是“务取随意,不拘常套”[4],陈从周认为《园冶》“总结了因借、体宜之说”[5]。同意此说法者还有张法《计成 〈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6],孟兆祯院士认为计成大师具有随时代前进的持续发展观[7]。康格温在《〈园冶〉与时尚:明代文人的园林消费与文化活动》中展开论述,将园冶主体意识归纳为“宜、时、雅”三点[8]。计成在《园冶》开篇的“兴造论”中就强调“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得体合宜 未可拘牵”,“……斯谓‘精而合宜’者也”,“……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摆出其讲求时宜、不拘俗套、追求雅致、创新求变的造园观点,贯穿全文,并具体充分地举例论述。

一、《园冶》中的“体宜、尚雅与求变”

宜:不受限制,不拘制式,不受限于旧有观念,能够因时、因地、因需作出得体合宜的设计。如“兴造论”中“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又如“园说”中“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雅:山水画境与诗文雅趣。古人造园充分体现“雅”文化,无论是园林造景、草木植栽,抑或是楹联匾额,处处追求意境与风雅。由于计成的画家和文人身份,其在《园冶》中多次提出造园如作画的论点,如“掇山”中“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深解高人图山画水之意,以叠山作品寄托丘壑之情[9]。又如:“掇山”中“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园说”中“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立基”中“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等,都体现了园林兴造与意境风雅的密切联系,在营建物质环境的同时追求精神层次的风雅,呈现其美感经验与美学思维。变:与时俱进,追求时尚,以发展的眼光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在“装折”篇中提出“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园说”中则是“制式新番,裁除旧套”。由此可以看出计成注重古今潮流的变化,以创新求变的态度追求潮流与时尚的发展与变化。

二、粤中庭院的体宜

“立基”开篇有言:“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造园立基,先定厅堂位置。庭院建筑与住宅建筑在形制上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庭院建筑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情况需有赏景的功能,庭与院景致呼应,相得益彰。庭院的建筑布局以景先行,要根据四季变化的景色来设计,灵活处理,合宜有致。建筑朝向不必遵守风水的规定,但安门要合乎规矩。“屋宇”开篇强调:“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比论,野筑惟因。”再次强调园林建筑布局要以四季时景为依据,平面形制和布局随景而变。住宅建筑必须循规蹈矩,但园林建筑只讲因缘[10]。

传统的建筑空间体现着东南西北绝对方位的对称与秩序,例如以南北轴线贯穿,坐北朝南对称的建筑布局,而庭院建筑体现的是前后左右相对方位的灵活与变化。人们从平面图鸟瞰可园全景,平面布局在垂直水平不断重复叠合的折线中逶迤变化,由下至上、由近及远、开门见山、层层收缩,庭院空间与功能空间紧密结合,建筑空间布局南低北高,前疏后密,楼阁厅堂等主体建筑绕庭布置,博房广厦,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其余建筑随景而设,恰恰体现出计成“先乎取景,妙在朝南”“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的造园理念。

粤中庭院的建筑类型多样,造型丰富,朝向包含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规模上可分为主体建筑、次要建筑和小品类建筑物。主体建筑有楼、堂、厅、阁等类型,这类建筑体量较大,造型丰富,具有正式的使用功能,位于庭院中的重要位置,是为庭院的主要景点,如可楼、可堂、绿绮楼、邀山阁等。次要建筑包括轩、榭、舫等,其建筑造型相对小巧灵活,对庭院空間组织和造景起重要作用,如可轩、擘红小榭、雏月池馆等。小品类建筑物包括亭、廊等。亭作为点缀景色,提供休憩赏景的空间,不可或缺;廊道有组织交通、划分空间、遮风避雨、引景塑景的功能,如可亭和环碧廊。

“立基”篇有言:“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屋宇”篇有言:“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古之曲廊,俱曲尺曲。”“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强调廊是造景的重点,是营造空间变化的重要部分,曲长则胜,妙于变幻。可园的主庭院由曲尺形的环碧廊围合而成,廊道和墙垣连接,形成开朗的庭院空间,形状大小可以随需要变化,园中广栽果树,茂密浓绿的枝叶挡去炎炎夏日的阳光,枝头累累的佳果供园主和友人们品尝,更是吟诗作画的极好素材。如:花之径的“开径不三上,回旋作之折”,环碧廊“长廊引疏阑,一折一殊赏”。

三、粤中庭院的尚雅

“立基”篇曰:“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适兴平芜眺远,壮观乔岳瞻遥。”计成建议园主于视野高远处营建崔巍的楼阁,可使园主感受到王维诗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1]的胸襟与境界,远眺望岳抒发激昂情怀。这一论述在可园有很好的体现,可堂的四楼便是邀山阁,其作为全园的最高点设置在园内的重要位置,可堂作为主体建筑,统领全局,楼高共4层,高约17.5米,建筑形体轻巧,体量较小。拾级而上,居幽揽远,可登高遥览远处山川美景,景观上弥补了园小的不足,把百越山海如莲花山、黄旗山、罗浮山等山景,邀入阁中。园主张敬修在《可楼记》中描述建园思路时写道:“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其中“幽”与“远”在可园的造园中表达得淋漓尽致,邀山阁的“荡胸溟渤远,拍手群山迎”等,都是抽象诗文与造园实景的完美结合。

“立基”篇对花木植栽有详细论述:“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入鲛宫;一派涵秋,重阴结夏。”计成对园林植栽主张种菊栽梅、柳月荷风、寻幽移竹、桃李不言,处处体现古人追求高风亮节,以及风格雅致的情怀,与当时以宅相、风水、吉凶决定植物栽种的主张截然不同。

可园的花木植栽处处体现风尚雅致的精神境界,从“一分起屋半栽花”便知花卉植栽在可园的重要性。院内广植岭南花木,更不乏以花木植栽来命名的景点,如桂花厅(可轩)、花之径、问花小院、花隐园、滋树台、擘红小榭、环碧廊等。《双清室题榜跋后》有言:“双清室者,界于筼筜、菡萏间,红丁碧亚,日在定香净绿中,故以名之也。”展现了一幅厅堂立于水旁,竹子清润、荷苞待放之景。“小桥莲叶北,琴幽行室虚。碧荫翻荇藻,肯信我非鱼。”曲池内的游鱼穿梭在莲叶和荇藻中,赏园者步行在一路三折的花之径,曲折变化多角度欣赏着庭院美景。可园的池塘为曲尺形,曲池上跨湛明桥,绕池建有可轩和双清室,与曲池呈吻合形式布置,绕塘步行廊道曲折多样,进退凹凸,形成丰富的变化空间,使整个池馆庭院呈现出韵律感十足的序列构成。人游其中既赏到庭院美景与鸟语花香,又体验到厅楼台倒影入清池,好像能通往水下龙宫,再现了《园冶》中“池塘倒影,拟入鲛宫”之境。

以青砖和红砂岩夯筑而成的滋树台,园主修建此台种植兰花表达对兰蕙的钟爱,借用屈原《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小小平台“滋兰树蕙”,展现园主张敬修孜孜不倦培育英才的广阔心胸和高尚品格。又有诗云:“擘红亭子晚乘凉,几度评量色味香。茉莉球边三百颗,不虚生长荔枝乡。”描绘了园主与好友在亭中品果、作诗、赏景,环顾四周是清新的茉莉花田和果树成荫的环碧廊。根据张敬修的《花隐园课菊说》,花隐园之所以取名“花隐”是因为花中隐者菊花,是园主种菊之所,园主学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隐逸山林中到达与世无争的境界。问花小院取“花能解语”之意,小院虚掩于竹林中,无竹不成园,竹叶摇曳,光影斑驳,竹韵雅致,姿态可入诗入画,给园主和好友画家居巢提供了完美的写生实物。竹子虚而有节,素雅宁静,居而有竹,更显园主高雅淡泊、虚心有节的修身情操。“三冬少雪,四季常花”,岭南粤中地区一派秀丽的水乡景色,自然气候条件良好,可园中广栽果树,可观可赏,可遮挡夏日阳光,可结出佳果供人品尝,更是作诗入画的独特题材,尽显物尽其用的务实态度。

四、粤中庭院的求变

《园冶》中的“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等篇讲述园林建筑的装饰设计。“装折”篇起首则曰:“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说明园林装饰与构筑园林一样,再次重申造园中心主旨离不开“宜与变”。“门扇岂异寻常,窗棂遵时各式”,强调门扇的花格设计是否时新而不落俗套,窗棂的样式是否与时俱进且创新有变。“古以菱花为巧,今之柳叶生奇,加之明瓦斯坚,外护风窗觉密”,门窗的花格,古代以菱花为主,现在流行柳叶。窗格里装上明瓦,不但明亮,而且比糊纸糊纱结实得多;外面再加上一层可向外打开的风窗,则更能保护私密[12]。可园绿绮楼采用支摘窗与趟窗混合的形式,窗户以蚝壳为材料,将其磨成薄片,采光性极好,同时具有耐热、防阳光直射与海风侵蚀的特性,可满足休憩与观景的不同功能。可园雏月池馆,立于池水之畔,形如楼船舶岸,亦称船厅。坐西向东,前后设计玻璃屏风门,左右墙体设支摘窗,为园主宴请会客和品茗赏景之胜地,不仅能保持私密性,还可兼顾欣赏可湖美景的功能。造园者巧妙地采用支摘窗的形式,窗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面的窗户固定,保持室内的私密性,中间和上面的窗户相连,可以折叠开启,可遮阳挡雨,通风透气,亦可将可湖美景纳入眼帘,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受外界干扰。

“古之户槅,多于方眼而菱花者,后人减为柳条槅,俗呼‘不了窗’也。兹式从雅,予将斯增减数式,内有花纹各异,亦遵雅致,故不脱柳条式。”过去的门扇棂花为方眼分隔的菱花,后简化为柳条棂,样式素雅,计成对其花纹进行增减处理,遵循雅致的同时以寻求变化。粤中庭院喜用套色玻璃窗花,有蓝、绿、红、黄四种。窗棂组成多为简洁的多边形几何装饰纹样。从施工工艺来讲,直线几何造型相对于曲线更易加工,窗棂和玻璃构成的窗花几何形直观明朗,便于切割安装,从而体现岭南人务实高效的精神和直观思维。漏窗也是可园的一种窗景,是具有装饰性的透空窗户,形式上有方、圆等不同形状,花纹图案也丰富多样。漏窗可以减少小空间的封闭感,做到小中见大。漏窗本身为景,窗棂内外景色互借,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通过漏窗框景,皆为佳境。移步观景,窗景变化多样,目不暇接。如可园东面的围墙外种植菊花,隔着墙体上透漏的窗格,菊花朵朵若隐若现,提升了花隐园的意境。

“栏杆信画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栏杆的样式是为随手信画,以简便为雅,古时常用的回文和万字一概不用。“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祛之不尽,扣之则废,无可奈何者。世俗村愚之所为也,高明而慎之。”进入园内,花旁、水边、环山、夹径等处的墙,应从雅遵时,令人欣赏。石、砖、漏、磨,各有其样式,亦为园景的一种。历来墙垣大多任凭匠人雕琢花鸟仙兽,还以为精巧,但其实不但不适于园林,宅堂前也不适合,原因是鸟雀做巢,鸟粪提供杂草养料,草根深茂难除,硬扣则损坏雕花,这是愚俗的做法,高明人慎之[13]。“雕镂花、鸟、仙、兽不可用,入画意者少”是说不要雕镂花鸟仙兽,这些意象缺少画意。可见计成在造园时主张一切从简从雅,不追求复杂具象的图形装饰,追求雅致的“简”与创新的“变”。

“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脚下铺地纹样,步步莲花,是否有仙人下凡之感?山林小路,仿佛躬身便有翠羽可拾,岂不恍惚如春常在?“或砖或瓦,嵌成诸锦犹可;如嵌鹤、鹿、狮毬,犹类狗者可笑。”若用砖瓦镶嵌出锦文尚可,若拼成鹤、鹿、狮子等各种动物纹,一旦画虎不成反类犬,就可笑了[14]。“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图案灵活,砌法随人,善于变化并无定格。

计成在“鋪地”篇中认为庭院的铺地与住宅应有区别,要体现园林游赏的趣味,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鹅卵石、冰裂纹青石板、乱石等,做出不同的设计,强调自由发挥,灵活适宜,反对过于具象直白的图形,并且强调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和创新,如“废瓦片也有行时,破方砖可留大用”。不得不说其具有一种可持续的惜物观、环境观和生态观。

可园对于铺地是不同的空间采用不同的样式,材料选用岭南本土的红阶砖和青砖砖饰,打磨光滑的水磨青砖,素雅、质朴,图案处处体现几何纹饰之美。可轩(桂花厅)门前种着桂花,门罩透雕为桂花形,地砖纹饰为桂花纹样,铺地材料为大阶砖和青砖组合而成,通过锯、锉、嵌拼成桂花的菱形,打磨光滑,严丝合缝,技艺细致。张敬修《可轩题识》有言:“春晖日永,寸草心长,载展乌丝,敬寓祝延之意云尔。”可见此处是园主母亲所居之处。位于可轩旁的双清室取“人境双清”之意,建筑四角设门,布局奇巧,平面呈“亚”字型,此处的铺地也呼应了建筑布局、天花和窗饰,同样采用“亚”字纹样嵌套而成,故称亚字厅。

“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掇山时要考虑台榭的位置,邀月宜台,招云宜榭;沿溪问柳,循径寻花[15]。可园内有石山与平顶榭组合而成的“假山涵月”,位于园中重要建筑可堂之前。叠石造型的假山用材为珊瑚石,由于吸水,上可植草,远观石山外形颇似狮子,石山上的植物似狮毛蓬松,假山与平顶榭相连,二者结合形成“狮子上楼台”庭院一景,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在园内作为主要庭院带动其他空间。

五、结语

以上通过将《园冶》的“体宜、雅致、求变”与粤中庭院可园的造园立意、建筑布局、谋篇理景等方面进行了对照与印证。计成在园林理论和实践方面与现代主义风格“避免多余的装饰、少就是多、简约与纯粹的形式、形式跟随功能”等特征高度一致,而计成在三百年前就已达到如此高度,而19世纪的粤中庭院具备了功能优先、避免过度装饰、提倡简洁雅致的特点,与明代文人拥有了相似的美感经验和表达方式。

计成提出的“时宜得致、古式何载”促使人们不断思考如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内容和形式,如何在辩证中“变”与“不变”。承前方能启后,创新方能发展,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方能开拓立新。在今天以景观生态环境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经典对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2][3][8]康格温.《园冶》与时尚:明代文人的园林消费与文化活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49,68,60.

[4][5][11]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27,252,71.

[6]张法.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5):75-79.

[7][9][10][12][13][14][15]计成.园冶读本[M].王绍增,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172,27,51,147,161,172.

作者简介:

姜涛,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教育、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陈宇哲,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教育、空间设计。

猜你喜欢
园冶
古代道器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探究
《园冶》中的铺地艺术
《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探究
浅析《园冶》中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与园林意境
《园冶》导读
谈《园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现代园林设计思想于《园冶》中的继承与发展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9:52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9:02
论《园冶》的准生态文化体系
鄱阳湖学刊(2016年5期)2016-11-15 00:29:56
从《园冶》探析扬州影园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