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骋
摘要:“走读式”谈话是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重要的工作手段。其方法包括提前设计问答,模拟现场谈话;营造谈话氛围,掌握主动权;周密谋划内容,注意谈话节奏;抓住重点问题,记录准确完整;依纪依法办案,注意谈话禁忌。“走读式”谈话针对谈话对象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即试探摸底阶段、对抗相持阶段、动摇反复阶段、开口交代阶段、详细供述阶段,可采用相应对策:(一)高压突破,正面引导;(二)唤醒初心,说理点化;(三)利弊权衡,举案说法;(四)亲情感化,关注需求。以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使“走读式”谈话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走读式”谈话;谈话对象;心理变化;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2-0111-04
引言
“走读式”谈话,是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初核或立案阶段,采用“走读”方式与被审查调查人、有关涉案人员或协助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有关问题的一种谈话方式。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走读式”谈话成为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过程中一项常用手段和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走读式”谈话也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做好、做实、做细“走读式”谈话工作,不仅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规则》,还要将《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操作指引》的工作规定执行到位。高校纪委机关要牢固建立“确保安全是执纪审查工作最基本要求”的深刻认识,深入了解和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依纪依规依法开展“走读式”谈话工作。作为谈话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主动学习和深刻理解各项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还要活学活用,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灵活变换方法,在谈话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对象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确保“走读式”谈话工作的安全性,切实提高“走读式“谈话的效率,大大提升执纪审查工作质效,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走读式”谈话的方法及技巧
(一)提前设计问答,模拟现场谈话
谈话取证是一个团队和谈话对象之间智慧的较量,主要靠团队协作。要想取得办案速度、效率和质量的整体提升,就必须要整合和汲取谈话人员团队的力量,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及方法。谈话人员应当提前设计问答,模拟现场场景开展谈话,让谈话人员反复扮演和交换演练谈话人和谈话对象两个角色, 将从中发现的问题, 融入改进谈话方案和提纲中去,明确谈话的目的和重点[1]。
(二)营造谈话氛围,掌握主动权
针对被谈话人的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工作经历、性格特征等,运用不同的谈话方法和技巧,营造健康轻松的谈话氛围,主导和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一方面,谈话人员要树立权威,讓谈话对象意识到执纪审查谈话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梳理谈话对象的违纪违法行为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向谈话对象解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让谈话对象认识到不配合纪检监察工作或者不如实回答问题后果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谈话人员要确保公正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只有做到公正客观才能取得谈话对象的信任,有针对性地打消被谈话人的杂念和顾虑。
(三)周密谋划内容,注意谈话节奏
在对整体案件的事实了解不是很清楚,问题把握不是特别明确的时候,那么谈话的主要目的则是问清楚情况、搜集有关信息,这时候谈话人员需要设计一些循序渐进的问题,将提问范围放得广一些,以便更周到更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整体信息。如果对于违纪违法事实认定已经有了初步判断,在理清事实和线索的基础上,在谈话开始之前,谈话人员要提前谋划好先谈什么、后谈什么、怎么问、怎么谈等内容。从谈话一开始就将政策宣讲清楚,帮助对方树立端正的态度,以积极配合工作。谈话人员提问要做到清楚明了,注意坚持底气,适当保持硬气,使谈话对象找不出推卸的各种理由。谈话时,谈话人员必须要有准确的站位,提出的问题必须足够客观和严谨,要以谈话提纲为基础,又不能完全依靠提纲,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把握谈话节奏,保证工作平稳开展和谈话有序进行。当谈话对象对谈话人员的某一问题答非所问时,谈话人员应当及时深挖、了解究竟,然后再谈下一个问题。谈话人员也可以先了解其他问题,再绕回来问刚才谈话对象回避和回答模糊的问题,做到紧追不舍、步步跟进。如果出现谈话对象把问题扯远的情况,谈话人员要适时把问题拉回主线,引导谈话对象将回答落到所需的谈话内容上来[2]。
(四)抓住重点问题,记录准确完整
谈话笔录作为最重要的证据形式之一,内容直接关乎定性量纪。做好谈话笔录的整理制作是办案取证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一份要件齐全、逻辑严密的谈话笔录,不仅要求记录人具有流畅的书写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各项素质。对于谈话笔录的制作有如下注意事项:一是记录人和谈话人要配合默契。在谈话开始前,记录人和谈话人要深入沟通,互相配合。在谈话过程中,谈话人要将问题描述表达清晰,做到没有歧义,把控谈话节奏,配合记录人的笔录制作效率。二是笔录内容要准确明了。笔录应客观记录谈话人员的提问和谈话对象的回应,做到情节完整、措词明确、行文通顺,避免重复啰嗦的语句、避免有歧义的语句。三是笔录内容要逻辑严密。要做到同一个谈话对象对于相同事情的阐述不前后矛盾,一个谈话对象和其他谈话对象的谈话笔录也要供述一致,笔录内容与书证材料之间要相互印证[3]。
(五)依纪依法办案,注意谈话禁忌
谈话人员在谈话过程中应当耐心地对谈话对象做思想工作,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办案。一是不能先入为主,要全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实事求是。二是不能频繁换人,谈话人员要相对固定,关键时可以换人,新面孔对于谈话对象交代问题应有所帮助。三是不能威吓、哄骗、指供、诱供、逼供谈话对象,谈话人员在初期摸底时不能轻易表态,以免暴露谈话目的。四是不能言而无信,谈话人员在做政策宣讲时,对主动交代问题的谈话对象应该兑现从轻或者减轻的政策,要说到做到。
二、谈话对象心理变化的五个阶段
谈话,是对人心与人性的深刻把握。谈话是言语上的交锋,更是心理的较量。简单来讲,谈话对象通常要经历五个心理阶段。
(一)试探摸底阶段
试探摸底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谈话对象一般存在戒备心理,这是一种本能的自卫状态。因为这种偏见的存在,使谈话对象在谈话时会歪曲谈话人员发出的信息,从而影响谈话的正常进行。这种心理出于保护,不随和,自我封闭,互相猜忌,充满敌意,戒备心理过强,容易导致极度警惕的心态,不利于谈话的正常进行。
在这个阶段,谈话对象会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前途,一方面想隐瞒和对抗,具体表现在对谈话人员提出的问题避重就轻,要么不给予正面回应,要么问一句答一句,如同挤牙膏;另一方面想从谈话中了解审查调查的问题,评估组织已掌握的证据及程度,甚至还包括组织对他的处理可能是什么。因此,这个阶段谈话对象一般会采用试探摸底的方法,向谈话人员套取相关信息。
(二)对抗相持阶段
对抗相持为第二阶段。在此阶段,谈话对象一般存在畏惧心理和侥幸心理相结合的一种状态。畏惧心理会让谈话对象看起来明显紧张,反应迟钝,极少辩解或者提要求,有的时候看似发呆走神,实际上对谈话人员的话非常留心。畏惧心理会导致谈话对象拒绝如实交代和供述相关问题,也会衍生出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谈话对象的一种自信的心理,谈话对象一般表面镇静,对谈话人员的问话应对自如,甚至不问自答,对与自己有关的问题非常敏感,极力表白,甚至赌咒发誓,更有甚者以守为攻,主动挑衅“我没有问题,你们可以去调查,有证据你们直接定好了”。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谈话对象对于谈话人员、环境和方式的陌生感会逐步降低,会认识到此次谈话调查的大概内容,侥幸心理会有所增强。另外一方面,有的谈话对象具有相应的职务和一定的身份,从手握大权的领导成为谈话对象,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因此,在这个阶段,谈话对象的表现以守口如瓶、鸣冤叫屈、百般辩解、激烈对抗居多。
(三)动摇反复阶段
动摇反复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谈话对象一般存在底线心理。在上一个对抗相持阶段,谈话对象会把握对抗的程度,保持不交代、不配合也不承担责任的态度,而后会进入态度有所软化的阶段,谈话对象不再矢口否认问题,甚至开始交代一些小的往来问题;开始试探谈话人员底线,关心自己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对从轻处罚的规定和案例明显感兴趣;有的谈话对象会要求谈话人员给予指点,甚至跟谈话人员拉关系、套近乎。
在这个阶段,谈话对象会表现出难言之隐的神态,如目光呆滞,沉默寡言,表情不自然,动作不协调等。由于谈话对象有些问题前后回答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狡辩的理由被攻破,与此同时其接受了谈话人员耐心的政策讲解和细致的思想教育的感化,往往抗拒心理会渐渐被弱化,动摇犹豫的心理会渐渐强化,出现强烈的思想斗争表现。因此,这个阶段是谈话成败的关键。
(四)开口交代阶段
开口交代为第四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后,谈话对象感觉到问题已经败露,谈话人员已经掌握了相关证据,又经过了长时间的相持,不开口交代问题肯定过不了关,就会进入交代问题阶段。虽然这个阶段谈话对象开始交代问题,但是绝对不等于完全投降,他可能在试探谈话人员的反应,也可能在讲出问题后随时反悔。在这个时候,谈话对象最大顾虑就是如实供述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会考虑自己会受到什么程度的牵连或者相应的处理。所以在这个阶段,谈话对象的表现以供小供轻、避重就轻居多。
(五)详细供述阶段
详细供述为第五阶段。谈话对象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交代问题往往存在前后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反反复复,时而供述,时而翻供。谈话对象在這个阶段的顾虑是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及自身的前途权衡,这些因素都对详细供述造成一定干扰。谈话人员要有思想准备,做好稳定口供的工作[4]。
三、应对谈话对象心理变化的基本对策
(一)高压突破,正面引导
高压突破是谈话人员给被谈话人施加压力的一种谈话方法,执纪审查中的“走读式”谈话是一场严肃的脑力战和心理战,谈话人员要保持高压态势才能营造震慑的谈话氛围。一是要以党和国家“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坚决态度打消谈话对象的侥幸心理和幻想妄念,形成压倒性态势,掌握谈话主动权。二是要以不容侵犯的法律纪律向谈话对象阐明抗拒从严所承担的后果,让其意识到违法违纪行为已被了解掌握,对抗只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正面引导包括讲政策、讲形势、讲法纪,通过向谈话对象宣讲当今形势,解读法纪、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让谈话对象意识到持续对抗将无济于事,只有坦白供述才有可能被从轻、减轻处罚。
(二)唤醒初心,说理点化
谈话人员与谈话对象先自由交谈,不急于触及案件事实,特别是细节,让谈话对象得到一个相对平等尊重的空间,谈话人员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将唤醒党性、找回初心、重塑三观作为主要抓手,循循善诱,帮助其重新架构价值取向,层层递进,引导其意识到执纪审查工作的关键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有依靠组织,坦白供述,真心忏悔,才能得到从轻处理的机会。同时,结合谈话对象不同的工作经历、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采取恩威并济的方式,对症下药。
(三)利弊权衡,举案说法
谈话人员要让谈话对象清楚地了解对抗组织审查和坦白供述分别会承担怎样的后果,让谈话对象自己权衡利弊,最终目的就是让其作出有利于己的选择,到底是放弃对抗还是如实交代问题[5]。谈话人员应当采用打拉结合的对策,充分尊重谈话对象,先礼后兵,最大程度地争取理解,然后将计就计、顺势而为。一方面严肃强势地指出谈话对象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给其指出明路,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其选择如实供述。与此同时,谈话人员可以采用“正反案例动其心”的对策,用实例教育的方式,使谈话对象进一步意识到应当放下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包袱,放弃妄念,实事求是,以良好的态度争取组织原谅。
(四)亲情感化,关注需求
一方面,谈话人员应关注谈话对象的心理状态,在谈话中对谈话对象适时地给予人文关怀,如关心其生活,尊重其人格,明确表达对其的理解,并肯定其优点和某一方面的成绩等;而后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家庭、人性、法律的角度指出谈话对象的行为事实由多方面原因引致,帮助纾解谈话对象的心理负担和罪恶感[6]。另外一方面,谈话对象处在困境,除了畏惧心理,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别的心理需求。谈话人在法纪允许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地尊重、关注、满足谈话对象的某些心理需求,这个举措能很好地促进其主动、坦白交代有关问题。
结语
“走读式”谈话是执纪审查中的基础性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却并非如此。在“走读式”谈话中,谈话对象各不相同,面对谈话人员时的心态也各不相同。如果谈话人员对其一无所知,或者把握不准就盲目上阵,很可能会加剧谈话对象的对抗,把谈话引向谈话人员希望的反面。如果谈话人员能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掌握透彻谈话方法和技巧,准确把握住谈话对象心理状态的变化阶段,针对每一阶段运用相应的方法和对策,使谈话对象消除心理负担,打消抵抗、侥幸等心理,实事求是地供述事实,谈话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建忠.浅谈如何提高办案人员的谈话技巧[J].东方企业文化,2014(7).
[2]刘超.高校内部巡察工作中个别谈话的方法与技巧[J].决策与信息,2020(10).
[3]刘颖奇.浅析执纪审查中的谈话与谈话笔录制作[J].法制与社会,2020(9).
[4]黄璞,李永红.谈话对象的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07-29(08).
[5]王振宇.浅谈纪检监察案件调查谈话策略与技巧[J].广西电业,2015(6).
[6]葛建峰.浅谈“走读式”谈话中如何开展心理疏导[J].决策探索(中),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