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在酒楼上》的“鲁迅气氛”

2022-04-25 19:19:28杨徐嵘
青年文学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酒楼气氛鲁迅

杨徐嵘

“鲁迅气氛”被认为是鲁迅先生极具个性的小说风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鲁迅小说的全新视角。《在酒楼上》被认为是“最具鲁迅气氛”的小说,首先篇名就特别得耐人寻味,小说的内容是叙写故人重逢,追忆的过往是情感经历,但鲁迅先生却没有用故事内容来为小说命名,而是选择了这个故事发生的空间地点—“在酒楼上”,由此可见“在酒楼上”这个空间地点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图以这个空间地点为发散点,分析鲁迅在小说中巧构出的“鲁迅气氛”。

一、气氛的建构

小说的开篇,“我”的心绪是懒散和怀旧的联结,在深冬雪后、风景凄清的气氛中又郁结成了一种隐隐的颓唐郁闷。而“我”将前往的酒楼也是狭小阴湿、破败依旧。鲁迅将这种苦涩的心境和破旧的酒楼双重叠加,在小说中外化成了视觉的空间形式—“一石居酒楼”,并且将它置于深冬午后的自然空间之中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鲁迅就以深冬雪后破败的酒楼和颓唐郁闷的心境交织,为小说建构出了一层清冷、颓废的视觉空间,也为整个作品定下了一个凄清、悲冷的感情基调。

此情此景中出现的“我”似乎即将在这种气氛中慢慢消沉下去,但是登上酒楼,鲁迅却让“我”在楼下的废园中看到了令人惊异的画面:“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旁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这段“出色”的景物描写不仅让“我”在清冷颓废的气氛中发现了仿佛冰山下的火种似的另一个景物空间,还让读者在一片皑皑白雪中看到了鲜红和暗绿这两种令人“惊心动魄”的色彩,这两种代表了春天的颜色,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鲜明美丽,它们的光鲜亮丽代表了整个废园空间的春意盎然,与小说开篇的凄清悲冷、颓唐郁闷的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综上,鲁迅在小说的开篇就以情景交融结合生成一种情感的矛盾,一方面外在的环境给人一种阴冷绝望的压迫,另一方面内在的情感却在寻求着一种释放和反抗,在这种情感的矛盾与碰撞之中鲁迅表达着一种绝望的反抗。

二、气氛的发展

“我”与吕经甫重逢,自然就会追忆过往,但鲁迅却让人物自己描绘了所经历的一个画面:“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画面中的吕经甫在嘲笑蝇子无知的同时也似乎在嘲笑着自己的无奈,从自己童年的记忆中体会到了今后的人生,这样似乎是一种人生的寓言,一种跳脱不掉的生命魔咒。在一种自我嘲笑和自我消解中隐含了一层淡淡的绝望,对于这层绝望,“我”也感同身受,鲁迅在小说的展开阶段同样运用了情景的叠加手法,只是在这里他将“我”的情感空间与吕纬甫的情感空间相交融,表现于人物的叙述,外化成人物口中的一幅画面,让读者从那只可笑的蝇子身上看到人物的可怜,可怜他们内心深处的绝望与虚无。将这两层空间相交融,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这种在小说的开篇所铺垫的绝望之感,让小说中“鲁迅气氛”的苦涩更加浓郁。

但是在开始这段谈话之前,鲁迅让读者从“我”的眼睛里看见了吕经甫那眼中难得见到的“在学生时代常常见到的射人的光”,这种射人的光仿佛和“我”在最初看见废园时的情景一样,有几分惊异,更有几分惊动。正是这几分惊异与惊动让两个同样被浓厚绝望与虚无气氛笼罩的同病相怜的人物在此时此刻有着惺惺相惜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两人内心潜在的那层情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像老梅一样的坚毅、有像山茶花一样的热情,更有像绿叶一样的希望,这种情感空间的建构在前文已经提到是以废园的出现为隐喻和象征的,鲁迅就是以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废园景象来外化出“我”和吕经甫的内心还存有着火一样的激情和对于未来历史发展的希望。内心的激情和希望本是一种内化的情感,但是在鲁迅的小说中却将这外化成了一种视觉的空间形式,这个空间形式就是人物眼中的废园。写到这里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看似两人实则一人的人物形象。“我”的形象是在一个凄清颓废的自然空间中出现,并且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了我一种绝望的虚无;随后出现的吕经甫却是在精神情感上有着一种对于当时现实人生的无奈与绝望。他们都是在一种绝望的笼罩中登上了一石居酒楼的,但又是在同样的境遇中,他们都看到了那个充满了春意的废园,这让他们在深冬之中,在人生的低谷时期,有了新的希望,有了一种反抗心灵深处的力量。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空间景物在小说当中的作用,深冬雪后的破败酒楼、人物眼中充满春意的废园以及吕经甫记忆中的那只可怜的蝇子,它们都是此情此景中人物内心滋味的外化。鲁迅在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将内在的情感滋味外化成了视觉的形式。在小说的开篇极力营造那种深冬之中的绝望之感与废园之中对于未来的希望之情,二者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看似前者的力量更加强大,却是为了衬托后者的坚毅与不屈。两者的对比与争斗不仅为小说的情感基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為鲁迅的独特气氛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就在这样一种气氛的笼罩下,两位友人开始把酒畅谈。伴随着吕经甫饮酒时他不断的诉说,说的是那些“无聊的事”,分别十年的老友见面之后所谈到的却是他回乡为小弟迁坟和给顺姑送绒花的事。这两件事看似是吕经甫口中无聊的事,但是在小说中却有种烘托氛围的作用,它们在小说中的出现使得这篇小说更具“鲁迅气氛”。

为小弟迁坟主要还是为完成母亲的意愿,但其间也有自己有意所为的因素在内,然而在讲述完自己的这段经历之后,吕经甫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这样的评价:“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敷敷衍衍,模模糊糊”这就是吕经甫对自己如今所作所为进行的评价,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在前文中出现的那个嘲笑蜂蝇飞了一圈又落在原地的人。那种对于现实的无可奈何,那种对于自我倒退的自嘲消解似乎始终萦绕在人物的心头,就像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梦魇。

给阿顺送绒花起先也是母亲提起的,同时也是吕经甫自己愿意去做的“无聊的事”。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没有按照吕经甫的预期,他没有看见阿顺见到梦寐以求的绒花时的情景,因为阿顺的早逝,他只得将绒花送给了阿顺的妹妹阿昭。他有着几分惋惜,但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他只能欺骗母亲已将绒花送给了阿顺,并且说她看见了非常开心,然后再模模糊糊地过完新年仍旧去教他的“子曰诗云”。对于这件事的处理,鲁迅更多的是让人物在事件的发展中去发现自己在现实中的困窘。吕经甫原本以为可以去做一件虽很无聊但对自己却是很有意义的事,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连这样“无聊的事”都无法完成,那笼罩在人物心头绝望的惨雾因此更加的浓厚,使得他面对现实只有选择“敷敷衍衍、模模糊糊”。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吕经甫回忆的这两个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不同的故事情节却传达出了相同的情感,那就是人物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奈,并由此而引发出了一种失望或绝望的滋味。但是鲁迅的叙事正有他的独特之处,在小说中他将这种滋味外化成了两幅动态的图画,并以此将难以言说的情境转化成了真实可感的视觉,让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小说独特的氛围。往深层次阅读的话,我们还会在字里行间隐隐地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那种情感带有几分欢喜和满足。首先,两件事都是吕经甫很虔诚、很认真在做的事,是遵从他本人心底的意愿。因为这两件事里面包含他过去太多美好的东西:小弟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和我也很相投”,阿顺也是一个可爱、能干的姑娘,她非常希望有两朵绒花……因此,吕经甫做这两件事的深层动机是为了寻找“旧日的梦的痕迹”。但是认真去做的两件事,抱美好希望的两件事,却是以失望和敷衍收场。这样的叙述安排恰恰符合了鲁迅在文中精心制造的“鲁迅气氛”,小说折射出了启蒙知识分子正在以自己的形式去表现出对于当时现实的反抗。小说中的吕经甫就是以寻找昔日的美好来聊以自慰,而当时现实中的失望又再一次宣告吕经甫追寻旧梦的失败。

三、气氛的转变

小说的结尾鲁迅似乎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店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不定的罗网里”。“他所住的旅店和我的方向正相反”,这似乎预示着他们追寻的方向也是相反的。吕经甫难以在过往的美好中找寻反抗现实的力量,而“我”却可以独自地向前走去,虽然还会有寒风白雪,但是在昏暗的天色中“我”还是可以独自去追寻未来的希望。相信此时,无论是“我”还是读者,在眼前所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开阔、发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去追寻未来的希望。这层空间形式的开拓不仅是前文那種带有苦涩滋味的空间形式的转变,而是“鲁迅气氛”的另一层味道,他将这种略带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味道,外化成了无尽延伸的道路(或是方向),这样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完成了“鲁迅气氛”的转变。

四、气氛的提炼

《在酒楼上》是以酒楼上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地点为叙述的出发点,在两个人物的交谈中无限地展开叙述空间,让人物在小说的空间中可以追忆过往,也可以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从《在酒楼上》这篇小说中散发出来的“鲁迅气氛”是一种隐隐地存在于小说叙事之中的,笼罩着小说叙事的情感空间。鲁迅这样的文学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情感转化为形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有形呈现”,更具体地说是鲁迅小说的内容有着一种独特的气味,可以说是一种凄清之气、苦涩之味,将这种特有的气味表现于小说叙事中就是一种视觉与情感叠加的空间形式,并且随着小说叙事的进行,这种空间的形式还会发展变化。它刚开始出现在小说中的时候可能是一种清冷苦涩的滋味,并且还带有几分压抑或压制,但是在小说的叙事之中,作者所注入的深层情感因素会对这种力量有一种强大的反抗,然后故事的发展就在这样一种压抑与反抗之中进行,同时存在于叙事之中的空间形式也在进行转变:小说中反抗的力量逐渐战胜了压抑的力量,原来的那种凄清的、苦涩的带有几分压抑的情感空间会转变为一种向前开阔、不断发展的空间形式。

猜你喜欢
酒楼气氛鲁迅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羽毛球(2023年6期)2023-06-08 06:07:11
CREATINGAN ATMOSPHERE
汉语世界(2021年2期)2021-04-13 02:36:20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写出画面的气氛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酒楼失火案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北京三峡酒楼创新菜选
烹调知识(2004年4期)2004-04-29 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