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庆 刘乙鑫 秦雷 沈雨辰 王庆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2014年到2021年,“全民阅读”已经连续8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引领新的时代风尚。阅读江淮,书香安徽。自2014年以来,“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成为江淮大地上的一个品牌活动,构建起党政推动、全民行动、各方联动、城乡互动的运行机制,琅琅书声汇聚成江淮儿女的“大合唱”。
温儒敏先生曾说:“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的种子。”学校是“全民阅读”的阵地,广大中小学师生是“全民阅读”的主体。书香校园的建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将学生领进阅读的精彩世界?在合肥市逍遥津小学,老师们从儿童绘本到神话故事,再到经典名著,由易到难,基于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了分段指导策略。
阅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涵养。学生的阅读状态就是他的成长状态,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在书本的滋养中变得强健。如何用学生的小手牵起家长的大手,以家庭为单位形成全民阅读的风潮,合肥市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依托“世界读书日”发起“21天亲子阅读”打卡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同步成长。
阅读是一种美丽的校园生活。“美丽阅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遵循,基于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育教学以及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实场景和具体需求,推出1-9年级“美丽阅读”(1+2+N)课程体系,从课堂内链接到课堂外,助力广大教师阅读教学,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成长的养料。
随着“美丽阅读”課程化教学号角的吹响,一名名语文教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如虎添翼,也让他们从字里行间寻得了自我成长的新目标。“寻找中国好老师”走进安徽,以寻找“阅读点灯人”为主题,记录下这些“点灯人”手执明火,照亮学生、照亮自己的故事。
圆桌论坛
阅读能让生活变得美丽吗?一本《我的妈妈是精灵》让一位离异家庭的孩子变得对生活充满向往,《云朵诗集》为一个班的孩子留下了最美的童年时光,“21天亲子阅读”让家长与孩子手牵手走进书本的世界……从阅读到写作,从读书到亲子交流,从书本到生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美丽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成长方式,以下是来自合肥市、蒙城县、马鞍山市等地的语文教师带来的分享。
本刊记者: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展“美丽阅读”课程化教学的?
丁一(马鞍山市湖东路第二小学教师):我和“美丽阅读”有一个相识于微时的故事。东路第二小学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以课题为引领,2020年我所主持的市级规划课题《依托统编教材,构建小学“悦读生态圈”的策略研究》,原计划依托“世界读书日”结合我校持续开展多年的“21天亲子阅读活动”展开研究。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2020年的上半年学校开展的是线上教学,眼看着开展多年的读书活动即将戛然而止,课题研究也无从着手。正在这时,“美丽阅读”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通过线上免费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好书、看到新书。所以2020年的3月底我们就启动了“美丽阅读”线上阅读分享的这样一个读书活动,以此开展了我们的“21天亲子阅读活动”,我们每上完一篇课文,就结合“美丽阅读”的配套书从课内到课外,进行联系和延展,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解之缘。
张振刚(亳州市蒙城县城关第三小学教师):我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一个大的语文观念,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我,不能够只局限于教材。而“美丽阅读”不仅是对教材的一种延伸,它与统编教材也是无缝对接的,两者之间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每个单元都是相对应的。所以我让孩子将语文教材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美丽阅读”的书本中去。举个例子来讲,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在鲁迅这一单元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课文,而“美丽阅读”的书上有《再见闰土》《怀念鲁迅先生》文章与之相对应,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这几篇文章,认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鲁迅。特别是萧红的《怀念鲁迅先生》让我们见到了生活中的鲁迅,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一个更为“接地气”的鲁迅。而《少年闰土》与《再见闰土》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鲁迅,理解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世界。
黄坤(合肥市虹桥小学教师):在“美丽阅读”图书的使用上,我们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吴福雷老师来为我们做一些培训指导。“3+1+1”的美丽阅读课程体系使老师们心驰神往,单篇基本式、群文基本式、整本书阅读基本式和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又让老师们跃跃欲试。在这个过程中,吴老师提到的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就是我们可以在每堂课花十分钟来为学生做阅读拓展,引导智慧生成。以“美丽阅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给予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权,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汪燕(合肥市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教师):我一般会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孩子去读“美丽阅读”,这个书的每一课后面都有一个小的阅读思考题,孩子们在读完以后,基本上都能回答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孩子们至少是把文章读懂了。如果遇到比较难一些的文章或者故事,比如说我们之前读的《愚公移山》,这对学生来讲有很多生词,他们感到比较陌生,我就会先为孩子们泛读一遍。那遇到比较简短的,比如说儿歌、儿童诗之类的,孩子们对这类的文章很感兴趣,我们一般就采取齐读的方式,或者让一个孩子来先领读。总的来说,孩子们对“美丽阅读”这本书还是很喜欢的。
本刊记者: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开展“亲子阅读”方面,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康梅(亳州市蒙城县城关第三小学教师):目前我带的是四年级,关于“亲子阅读”我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同步调整。一年级时孩子年龄小,我布置的任务是家长每天陪孩子阅读20分钟,并拍照发到钉钉群,只要完成任务的,我就会给孩子小小的奖励。二年级时,我会让家长陪孩子阅读30分钟,家长和孩子轮换讲故事。三年级时,孩子自己阅读,但每天阅读的内容要讲给家长听,然后家长拍照打卡,完成七天任务的就奖励到学校实践田参观菜园或给青菜浇水。四年级的“亲子阅读”时间要求是30-60分钟,我就让家长陪孩子读一个故事,然后和孩子同时写读后感,比一比谁写得更好。完成任务的学生就奖励实践田的一棵青菜。
陈思琦(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师):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就是几十个家庭,我们无法对所有的家庭提出同样一个标准,这是完全不能达到的。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家长本身的水平高低不一。我们学校有一个“家长领航员”的活动,就是发动部分家长,以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更多家长的阅读能力,让家长们私下开展读书沙龙、亲子沙龙,也可以把班级中的家长分小组,化整为零,每个小组分别开设读书沙龙,进而把整个班级凝聚起来了,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李育红(合肥市虹桥小学教师):首先建立家长会,让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第二,我在班级举办了一些图书推荐和分享活动,我拍了很多图片发到班级QQ群,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老师是怎样去教孩子阅读的。另外,针对每一次课我会设计学习单,用卡片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学习单让老师和家长直观地感受到阅读过程的可视化。比如,我们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时,就提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鲍雷伊的父母是离异的,他在面对父母离异的时候,心情和态度是如何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的?作为读者,你是怎么去梳理的?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也就此问题征求家长的看法,让家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这样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办法去做好“亲子阅读”。
本刊记者:在您的观察中,阅读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刘庆翠(合肥市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教师):以前低年级的孩子们中午到校基本上都在外面追逐打闹,我们通过一年多的阅读训练,孩子们现在中午来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读“美丽阅读”的内容,中午的校园变得静悄悄。而且只要是自己带的书看完了,他们会主动和同桌、同学互换,沉浸在阅读的氛围里。虽然现在我们没法去说阅读给这些小孩子能够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可以看到他们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读书。
何樱莉(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师):有个小孩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他们家应该是离异家庭,小孩子很自卑的,后来我们三年级时推荐了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给他,然后四年级时推荐了一本《我的妈妈是精灵》,让他通过阅读这些书慢慢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阅读带来的改变还是很明显的,他在阅读之后,心理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整个人变得阳光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变得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