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玲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经超5亿人,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达3.88亿人,直播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1]。直播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大量人才需求,据统计,全国直播人才缺口超100万人。国内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直播人才发展,探索直播人才培养和引进途径。目前,业界对有关直播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还不够丰富详实,较少结合福建省情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福建直播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研究。
随着直播行业快速发展,不少学者、专家对直播人才开展了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突出学校培养直播人才的重要作用。王莉等学者认为,高校要做好专业课程改革建设、推进实践教学等,加快直播人才培养[2]。饶志平提出,高职院校要发挥培养直播人才的主导作用,建立灵活专业设置制度,构建直播带货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3]。毛建国建议高校大胆培养直播行业所需要的基础性人才[4]。二是强调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王昂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作为切入点,加强校企资源、课程资源整合,完善育人体系[5]。管学理提出,不仅要完善课程安排,更需要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化教学进行直播带货实战[6]。薛梅等提出,针对我国跨境直播人才紧缺,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跨境直播人才[7]。三是强调多方协同合作育人才。冯海宁认为,培养和引进电商直播人才要有多元化思维[8]。张西流提出加强平台、高校、协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合作,以促进直播人才培养[9]。吴学安提出,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人社部门颁发职业证书,直播人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10]。截至目前,福建直播行业人才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相关文献很少。王永珍建议福建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直播人才培训孵化基地,为企业输送稳定的直播人才[11]。张坚认为,福建政府部门要加强与技术学院多方位合作,共同培训直播人才[12]。总之,学者专家们普遍认为面临直播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新课题、新领域,不仅学校和企业要加强合作,而且政府和行业协会也要一起发力,共同促进直播人才队伍建设。
受新冠肺炎疫情、新经济发展等多因素影响,直播经济迅猛发展,直播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有关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福建直播行业人才需求更显强烈。如2020年5月,福建有245家企业在智联招聘网站发布了762个直播岗位需求、2.31万个直播人才需求,比2020年1月分别增长4.33倍、6.26倍和23.49倍[11]。
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经营较困难,销量明显下降,资金链不畅,甚至有些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直播具有互动性强、感染力足等多个优点,小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播形式推销产品服务,对直播人才需求更加强烈。据统计显示,员工人数低于100人的福建企业直播人才需求最旺,发布人才招聘数量最多,约占全省的50%。
直播行业发展程度往往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程度、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福州市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直播人才需求数量高居全省首位。据数据显示,2020年5—6月福州发布直播人才需求6268人,占全省比重为52.9%,居全省首位[11]。厦门、泉州直播人才需求分别为2531人、773人,占比21.4%、6.5%,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
福建省内多个地市借力活动的开展,营造网络直播培育的良好氛围。泉州石狮启动网络直播人才创业创新大赛,超过300名从事网络直播行业人才报名前来参加。通过大赛实战方式培育优秀主播,加强本土直播带货人才培养。宁德福安15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开展直播展销,不仅直播工艺花茶、发电机等产品,而且融合“畲族文化+直播”“娱乐+直播”等多种模式,展示创新创业成果[13]。漳州开展两岸创业青年学习直播带货,邀请直播老师、专家讲授直播知识,同时也邀请“网红”分享实战经验,为创业青年未来开展直播应用奠定基础。第一届福建省直播电商大赛决赛于2021年在福州举行,共有55所院校参加,693支参赛队伍,直接参赛人数约3000人[14]。赛后,福建省互联网零售行业协会和福州工商学院开展合作,签订共建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等合约。
近年来,福建省直播行业发展迅速,直播人才需求旺盛,人才供不应求现象日益加剧。直播人才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是直播基础人才,包括直播客服等;第二类是直播商务岗位,负责直播渠道和客户的开发与维护等;第三类是直播运营与营销人才,包括主播、辅播、媒体对接、项目运营、场控等;第四类是直播技术人才,包括信息安全岗位以及短视频设计师等岗位[1]。福建直播人才不仅缺主播主体,而且整个产业链条缺乏各类专业人才,包括统筹项目负责人、文案策划人、直播运营人才、场控等。同时,福建直播培训导师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导师还存在正在接受直播知识培训,知识还需要消化运用,而且缺乏实战经验,授课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福建直播行业仍处在发展阶段,直播人才的内涵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很多人对直播人才的认识停留在主播、网红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但是直播人才的概念范畴远远大于直播带货的范围。直播人才不仅限制于电商这个领域,直播生活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直播人才定位应更加广泛。此外,福建省尚未制定直播人才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这影响直播人才进一步规范发展。
直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高校参与,还需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的共同努力,多方合力、多管齐下才能促进直播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不尽理想。大多数省内高校、职校没有建立系统化的直播人才培养体系,没有独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学校只是在原来的电子商务课程简单增设短视频、新媒体等内容。二是企业人才培训力度不足。福建省内对直播人才的培训只是一时兴起,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开发没有很好的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衔接。三是行业协会缺位。行业协会最了解直播行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人才的供需情况等,但是福建省内没有相关直播行业协会组织推动人才培养,这一缺失影响省内直播行业发展、直播人才培育成长。四是政策不完善。虽然目前福建已有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但不是专门针对直播人才建设,而且已经出台政策的执行力、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观察,政策效应仍未显现。
一是从智联、猎聘等招聘网站分析福建直播行业人才需求,得出超过80%的企业对直播行业人才的学历要求是“不限”,要求“本科及其以上”不到1%,门槛低。尽管“唯学历论”不够科学,但是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能力和素质。二是很多人看到直播行业的门槛低、需求旺、薪金高,就一心扑进去,没有及时了解掌握直播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直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不仅需要了解产品服务的基础知识,包括性能、特性、使用方法等,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感染力、互动性等。三是为了提高销售额,部分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涉嫌存在夸大产品功效等问题。这些行为容易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甚者买到劣质产品,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
一方面,直播人才不仅有带货主播、带货达人,还有教育直播、科技直播、药品直播、扶贫直播、政务直播、直播带岗等多类型直播。另一方面,直播人才应包括直播管理人才、直播运营人才、直播服务人才、直播研究人才等多元化类型。
一是学校应设置直播相关内容课程,并根据行业发展及时完善修正。在教材中添加二维码等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微课拓展、扩充、完善。有条件的高校、职校可以设立直播人才专门课程,建立直播学院,聘请直播人才导师、“网红”当授课老师。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围绕直播人才培养、实操技能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建立直播实习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具有高素质、强应用的直播人才。三是加快成立直播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为政府出谋划策,引导企业加强直播人才培养,向高校、职校提供培养直播人才的建议意见。每年定期举办行业会议,发布行业报告,为全省了解熟悉直播行业人才发展现状提供信息。四是政府应及时评估已经出台的政策文件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制定福建省直播人才培养管理、人才认定标准等文件,引导支持直播人才发展。组织开展免费培训、竞赛等相关活动,在全省营造培育直播人才发展环境和良好氛围。
一是拥有全球战略眼光,不仅要引进国内头部“网红”、带货达人、直播培训导师、直播优秀团队、MCN机构等,而且也要引进国际优秀的直播人才团队。总结归纳成功的经验做法和有益尝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做好人才团队引进的保障工作,如医保、住宿、落户、子女教育、税收、金融等,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放心在闽就业安居。三是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引进人才条件中,不以文凭、学历论引进人才的能力,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所作贡献、行业影响力、业界口碑、示范带动力等。
一是规范引导直播人才要坚持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不夸大产品、服务的效能、作用,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把产品、服务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广大网民、消费者。二是引导企业要做好直播人员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环节,完善直播人才标准建设。三是加强人才滚动管理,对拒不服从管理、违反相关规定的,不管其专业能力是否优秀或贡献大小,都移出直播人才名单并追加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