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传来消息,经过4年多时间研发,中国首个量子安全智慧社区系统在安徽省合肥市投入使用。
数据安全问题一直是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难点。家庭信息、人脸信息、监控视频等数据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普通加密方式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存在泄漏风险,而量子安全加密技术则能从根源上保障公民数据的安全。量子安全智慧社区系统是将量子技术应用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中,从数据的生产、存储和传输整个过程用量子进行加密,是量子技术首次应用在智慧社区领域。
据科研团队负责人介绍,在数据生产存储过程中,科研人员将量子安全数据库集成至社区数据终端盒,通过量子密钥充注和量子密码服务对该设备中的关键数据进行量子加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公安系统中心机房部署量子密钥服务平台,与采集终端量子加密芯片构建起量子加密通信信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量子加密。
据悉,通过量子密钥对数据进行量子加密,即使受到第三方的攻击或者终端设备丢失,他人也很难获得量子密钥进行解密,从而保证数据安全。目前,量子安全智慧社区系统已在合肥市三个小区投入使用。测试结果显示,传输链路通畅,数据安全稳定。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意见》提出在2022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社会化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减证便民”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电子证照应用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满足目前大数据化的生活需求。
《意见》部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包括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推动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全面提升电子证照应用支撑能力。
此外,电子证照在安全方面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按照信息采集最小化原则归集数据,加强对电子证照持证主体、用证人员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切实保障电子证照及相关信息合法合规的使用,加强应用安全管理和监管,严格落实和保障群众的信息安全。
近日,厦门中盾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受“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简称CTID平台)委托运营CTID易捷开放平台(简称CTID易捷平台),为各行各业的中小微企业用户提供身份信息比对技术服务和网络身份认证服务。
CTID易捷平台是CTID平台便捷快速轻量级接入的重要入口,提供标准的API接入服务,以身份信息比对业务为基础能力,以“网证”应用、数字身份生态建设、创新应用产品为主要业务方向,为用户提供适合各应用场景的灵活身份核验和认证模式、数字身份生态建设、可信工作证等多种创新类型产品,以更加高效敏捷和灵活的业务模式护航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CTID易捷平台依托CTID平台权威、完整的数据源,为各行业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安全、稳定、高效的身份信息核验服务,覆盖居民身份证、电子护照、港澳台证件数据等近56亿法定身份数据,在数据源上拥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涵盖全三大特点。平台拥有高安全性,数据经过国密算法脱敏,即使被窃取,也无法还原为明文数据,同时提供端到端的隐私保护服务能力,采用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最新政策法规的安全方案,保障了数据安全。同时,平台提供的网络可信身份认证服务使用的人像模板经过多数据源选取最优照片,保障了模板的质量,比对准确性更高。
基于上述特点,CTID易捷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流程便捷的一站式在线选购服务,支持线上签订合同、云选购、云支付、云开票等功能。用户通过自管理控制台能够实时掌握订单信息、协议状态、发票管理和认证使用情况,且无需额外购置专用签名验签设备即可实现对接,为核心业务创新与市场拓展赋能。
2021年12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2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对算法推荐这一当下我国网络治理领域具有突出性的、受到广泛关注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针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建立起来的具体法律规范,是智能社会的法治秩序体系的有益补充,是“数字中国”与“法治中国”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
《规定》中的具体规范措施,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发展运用之中对于科技法理的探索、发展和落实,特别体现了伦理与法治相结合、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算法分级分类治理、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具有一些领先世界的优势,要发挥好这种优势,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亟需探索一条算法治理的有效路径。《规定》的出台和实施,既为在实践中出现的算法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治理路径,又贯彻落实了在我国科技法治实践中总结和发展的法理原则,更在具体规范构建上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为未来更加综合、深化的科技法治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基础。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首个智慧灯杆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发展加速,智慧多功能杆作为新兴城市公共设施,在5G技术应用和城市道路多杆合一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智慧多功能杆通过整合城市各类杆型设施,挂载各类设备和传感器,集智慧照明、智慧通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联动等功能于一体,是城市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智慧多功能杆在功能设计、运行管理方面缺乏统一规范,使得智慧多功能杆难以发挥整合城市服务功能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
该标准的制定可进一步规范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服务提供和运行管理要求,整合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的实现城市公共设施集约化、共享化,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同时,也为构建物联感知网络、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新生活。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智慧多功能杆国标的出台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未来市场可期。
近日,云南省公安厅举行“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上线启用仪式。
云南省公安厅研发“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旨在让全省公安民警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方式更加简便、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推动形成全警应用、深度应用的良好氛围,让大数据智能化更好地服务基层民警、服务警务实战。“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的推出在全国尚属首创,目前已实现数据查询、法律咨询、研判分析、案件协查、视频调看等智能交互功能。
云南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科技兴警方针,深入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坚定智慧警务发展方向,以“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的上线应用为契机,深化全警大数据实战应用,智能驱动云南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要紧密围绕民警实战需求,结合“一民警一工作台”和移动警务应用,不断研发完善拓展人工智能警务专家的新功能新应用,推动“滇仁杰”不断成长迭代,成为民警执法办案的好参谋、好帮手。要围绕边境管控、疫情防控和打防跨境违法犯罪等重大实战需求,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
启动仪式现场演示了“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服务实战功能,云南公安大数据相关专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与会人员介绍“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设计构想、实现功能及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山东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以智慧公安建设为引领,聚焦“实战实效、群众满意、民警减负”,坚持“巩固、提高、完善”,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工作,让智慧安防小区成为群众的平安家园,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全省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
山东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紧密结合全省数字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和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部署实施,提档升级智慧公安建设。同时强调,要坚持边建设边应用,深化智慧安防小区感知数据、时空数据和传统公安业务数据的融合应用,实现为民服务和为警服务的双促进、双满意。
据了解,去年以来,山东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政法综治、规划、住建、大数据局等部门协作配合,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纳入新型智慧城市、绿色社区创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总体规划一体推进。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0643个,覆盖率达94%,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选树高级型、中级型、基础型三个层面的90个智慧安防小区和30个技防村示范点,引领各地建设工作再加速。同时,依托全省公安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将智慧警务和社区警务延伸,做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小单元。此外,山东积极打造“社区民警+物业保安+网格长楼长单元长积极分子”多维群防工作模式,实现基础要素管理智慧化、重点工作管理智能化、镇街平安建设一体化。
今年以来,云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云南省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管控系统”(以下简称行管系统),并推广至全省使用,为治安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强大科技动力,有力提升公安机关对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行业场所治安管理工作涉及娱乐服务、机修、典当等企业和个体经营业主,规模数量大、从业人员多,行管系统将分散的各类行业场所数据进行整合汇聚,基于准确数据搭建云南公安行业场所行政许可备案平台、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并对应研发云南公安行业场所管理、云南电子印章等微信小程序,不同行业用户登录系统后能根据鉴权进行相应操作,民警也能使用一个系统对不同行业进行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用户和民警。
行管系统可实现行政许可备案一网通办、电子印章网上发免费发等功能。通过云南公安行业场所管理微信小程序,民警可以对行业场所的经营情况、从业人员、设备设施、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涉“黄赌毒”等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活动,采集固定现场视频、图片信息,记录处罚处理情况;行业场所单位经营业主可以查询维护企业、员工信息,及时接收公安机关通知通报,查询治安检查信息并反馈整改工作情况,向辖区派出所和民警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情况。
2月15日,北海市公安局在市公安局内部开展“北海智慧监管”小程序应用培训会,正式在全市层面推广使用。
“北海智慧监管”是北海市公安局、检察院联合推出的一款针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监督、管理的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由公安局民警自主开发,具有轨迹查询、人脸动态识别、嫌疑人未按时打卡和脱离管理提醒等功能。被取保候审人员在手机端安装小程序并通过动态人脸识别登录,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实现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全天候“云监管”。这是全国首个由公安民警自主开发的用于监管取保候审人员的小程序。
当前,对被取保候审人员实施管控常用的管制设备为电子手环、电子脚镣等,存在着设备价格昂贵、使用不便、容易损坏的弊端。“北海智慧监管”小程序通过手机即可低成本、高效率的对被取保候审人员实施管控,解决了取保候审执行过程中管控手段单一、管控能力不足、管控方式不便捷的问题,配合各项规章制度使用,可最大限度解决取保候审嫌疑人失控、脱管问题,为科学管理、防范被取保候审嫌疑人重新犯罪提供实时数据和处理依据。
小程序于2021年10月组织团队开发,12月1日在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启动试点。截至2021年2月15日,银海分局共录入被取保人103人,打卡341次,未出现脱管、失控等情况,得到了办案民警的欢迎与肯定。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为备战今年的亚运安保工作,组织了主题为“实战练兵、护航亚运”的护航亚运警务战术培训。在训练中,警员们全副武装,尽可能还原实战环境,进行了包括战术冲房、人质营救等警情的模拟训练,出色地完成了训练目标,为保障杭州亚运期间的社会治安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次训练中,拱墅公安认真贯彻落实全警实战大练兵要求,聚焦实战需求,坚持科技引领,以新技术、新战法应用为重点,依托智慧警务,注重练战结合,扎实推进科技练兵、智慧强警。拱墅公安特别引进了一套MR全息智能化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该系统运用混合现实(MR)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实战化场景,参训警员只要戴上MR头戴显示器,即可进入1:1还原的虚实融合训练场景,结合真实队友和装备,高度还原实战氛围,将训练与实战融为一体。同时,该系统还能通过数据追踪,分析训练中的技战术问题,为提升技战术水平指明改进方向。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改革创新,夯实训练基础,紧紧围绕训练需求,不断加强研究、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机制建设、教材建设、教官队伍建设、训练基地建设等基础建设。拱墅公安的科技强训让民警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训练如何作用于实战行动,提升了队伍的技战术素养,为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景山派出所打造了全省首个AI智能“e报警”系统,可以24小时为群众提供报警服务。
首个24小时自助报警驿站位于人员集聚、案件高发的瓯海区景山街道勤奋小区内,有报警需求的群众,只需推门进入驿站后即可触发自动报警,派出所后台弹出报警信息,系统通过人脸检测,会自动对报警人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两位民警视频在线接处警,在报警人陈述案件经过时,系统会全程录音录像,并自动生成案件“口录”视频,存储在专用文件夹内,作为证据保存。像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类案件,可以做到快速接警并及时展开止损工作。
平时群众来派出所报警,整个流程下来往往需要约30分钟,现在通过“e报警”系统可缩短至5分钟左右。尤其在疫情期间,减少了人与人面对面接触的频次和频度,不仅提高了接处警效率,也大大方便了群众。
除了报警,群众若有求助、矛盾纠纷化解、业务咨询等需求,都可以来到小区内的24小时自助报警驿站通过“e报警”系统进行操作。其实这样的创新举措只是瓯海区公安分局景山派出所聚焦数字赋能,运用数智化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景山派出所还对辖区的多个警务室进行智慧化改造,加强社区动态管理,整合小区内部资源,有效延伸了公安服务触角,让群众共享“平安可预见、服务在身边”的社区警务发展成果,切实促进了基层治理精准化和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