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星 黄渊旭 黄大元
摘要:脓毒症进展迅速,且破坏性极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学标志物能对脓毒症早期进行预测并对预后进行评估,但缺乏特异性。综述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独自与结合检测时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
关键词:脓毒症,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脓毒症是由于人体发生急剧的感染,失去了對内环境的控制,从而引起多脏器进行性衰竭的一种感染病理状态,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有 6 ~54%的监护室病人发生了重度的脓毒症,对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安全带来了巨大负担。经过各界不懈的努力,以及治疗手段的更新,脓毒症病人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30%~50%的病人因其丧命。故尽早对该病进行监测,有非常大的意义。脓毒症诊断的金标准为血培养,在致病菌产生的早期就能够对细菌进行检测,但其检验的结果很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此外,感染标志物能在发病初期对脓毒症进行评估,现阶段发现有数百种的标志物能在脓毒症初期进行监测,如降钙素原、肝素结合蛋白、CRP等,因其特异性均不高,故生物标志物要在临床实践中有价值,必须能够提供特定的、临床相关问题的答案,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诊断或预后价值。临床上对脓毒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RP、PCT等生物标志物,近期对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中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报道,为了更好的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本文对三者单独及联合的作用进行分析。
1、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预后价值的评估
C-反应蛋白是一种进化保守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内,人类CRP是一种急性期血浆蛋白。CRP在肝细胞内发生转录,以应对炎症细胞的发生,尤其对白介素6更敏感。CRP在感染后6~8小时开始发病, 36~50小时达到峰值,半衰期为19小时,并由肝脏代谢清除。年龄、性别、吸烟、体重、血脂和血压等因素可能改变CRP的数值,正常人CRP值约为0.08mg/ml,在炎症及感染时表达升高,严重感染时指标可上升1000倍,在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感染性患者监测CRP均有所升高,且有一定的特异性及敏感性。CRP的早期研究结果有时不明确,甚至相互矛盾,原因在于其异构体不同,五聚体蛋白质即为天然CRP(nCRP),5个相同的非共价结合为包含了200个氨基酸长的亚基,其相互重叠为盘状,分子量23千道尔顿。这些亚基中心孔周围的相同方向上,两层β片的典型凝集素褶皱并排在周围。CRP介导的炎症和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关键领域包括补体途径、凋亡、吞噬、NO释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多个方面都可以观察到nCRP分解为游离亚基。金斯利等发现感染的所有患者CRP都会上升,但其不能分辨是具体哪一类型的感染,感染导致CRP水平升高,而不能确定感染类型。但若能够识别特定感染类型的生物标记物则可能有助于指导更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在开始使用抗生素后的最初48小时内,血清CRP水平变化可以帮助评估对最初抗菌治疗的反应。
2、降钙素原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
3、HBP对脓毒症预后价值的评估
4、CRP、PCT、HBP联合作用对脓毒症预后价值的评估
5、展望
参考文献:
[1]贺小丽, 李德渊, 乔莉娜,等., 脓毒症流行病学及预后的研究进展[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 486-489.
[2]陈晓波,张雪松, PCT联合血培养在诊断脓毒症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21. 27 7. 87-89.
[3]刘瑶,黄勋,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 18. 4318-4320.
[4]Papafilippou L, Claxton A, Dark P, et al., Nanotools for Sep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21. 10 1. e2001378.
[5]Pathak A,Agrawal A, Evolu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9. 10. 943.
[6]慕婉晴,顧国嵘, 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9. 46 1. 103-107.
[7]李洲山,程丹, 降钙素原异常升高预警早期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治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1. 27 1. 86-88.
[8]蔡高平, 杨旭凯, 杨成,等., 肝素结合蛋白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21. 16. 313-316.
[9]易晓榕,桂晓美, 肝素结合蛋白用于诊断脓毒血症的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 35 5. 654-657.
[10]潘立萍, 苏冬菊, 鲍永霞,等., IL-17、IL-10及HBP变化与AECOPD感染程度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6. 272-275.
[11]郑浩, 逯自明,庞萌, 甲硫腺苷及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在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 26 2. 163-165,174.
[12]白石, 尿液肝素结合蛋白联合内毒素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 1. 136-138.
[13]刘春峰,张铁凝, 2016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需要关注的变化[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 24 7. 512-516.
[14梁英健, 李鑫, 张晓娟,等., NF-κB在脓毒症血浆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 29. 1508-1511.
[15]杨涛, 张瑜,徐少华, 肝素结合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 18 6. 853-855,864.
[16]王亮,马晓春, 肝素结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26 3. 200-203.
[17]刘艺, 马林沁,吴彩军, 肝素结合蛋白联合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 1613-1617.
[18]陈燕,杨轶轩, 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 20 16. 36-37,39.
[19]柴韩飞, 谢海波, 杜晓红,等., PCT、CRP和HBP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 2021. 33. 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