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永肖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康复护理干预中融入引导式教育的主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90例小儿脑瘫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其中先入院的45例患儿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后入院的45例患儿为研究组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干预,观察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各项功能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康复护理干预中融入引导式教育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能够大幅减轻患儿的功能障碍程度,还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更加认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干预;引导式教育;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1-0146-03
脑瘫属于一种儿科的常见疾病,该病将会导致患儿出现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功能障碍,将会对其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给其家庭也带来极大的负担[1]。通过对患儿开展有效的护理,能够起到改善患儿功能障碍的作用,甚至可以使其恢复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这样就可以使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2]。但是,传统的康復护理干预效果不佳,只可以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起到的作用有限。这就需要积极的探究对患者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帮助患儿更好的恢复自理能力[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90例小儿脑瘫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康复护理干预中融入引导式教育的主要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90例小儿脑瘫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其中先入院的45例患儿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后入院的45例患儿为研究组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干预。研究组患儿中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1.3)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3.2±0.5)年;其中,手足徐动脑瘫患儿10例、混合性脑瘫患儿1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20例。参照组患儿中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3±1.2)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0±0.4)年;其中,手足徐动脑瘫患儿9例、混合性脑瘫患儿1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22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纳入标准:患儿的监护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符合脑瘫的临床诊断标准;患儿不存在先天畸形。患儿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视听功能障碍的患儿;存在遗传性疾病的患儿;对康复训练十分抵触的患儿。
1.2方法参照组患儿主要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语言矫正训练。每天对患儿进行1次60 min 的表达以及语言理解训练;②每天通过上田法对患儿开展2 h 运动训练。同时,通过矫形器进行辅助训练,改善患儿关节周围肌肉紧张,这样就能够对患儿的异常姿势与反射起到控制作用。③康复理疗。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抬头、坐位以及低头等常规训练,并对患儿开展手部功能训练。④合理饮食。在患儿接受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身体需求,适量补充为患儿补充脑蛋白水解物。同时,给予患儿钙质,维持其机体正常代谢。在这个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开展引导式教育,主要内容为:首先,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等情况,制定对患儿合适的训练方法,将训练内容分为早、晚两次对患儿实施,教育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康复训练,还需要包括梳头、洗漱以及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其次,需要对患儿家属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康复训练技能,鼓励患儿的家属能够经常性的与患儿做游戏,对患儿的身体技能进行有效刺激。并且,在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与沟通,在患儿完成训练后,则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提高患儿的信心。最后,需要在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全过程中,将引导教育理论融入其中,合理的对患儿进行分组训练,促使患儿能够积极的配合。
1.3观察指标在患儿接受护理前、后,根据患儿的肢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情况,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儿的生活质量越好[4]。同时,对患儿各项功能(社会适应能力、言语功能、认知功能、自理功能、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5]。在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以及残疾程度评估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患儿的发育商提高15分,残疾程度评分高于75分 )、有效(患儿的发育商提高10分,残疾程度评分高于50分不足75分 )、无效(患儿的发育商提高不足10分,残疾程度评分低于50分)[6]。并且,在患儿出院前,通过调查表的方式,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通过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行 t 检验,用x ±s 进行表示。P<0.05时,表明对比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3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儿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3.4±3.1)分,参照组患儿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3.7±3.0)分,两组患儿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7.4±4.3)分,参照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 (46.2±4.0)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t=12.793,P=0.000)。
2.4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各项功能评分研究组患儿护理前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为(7.7±1.9)分、言语功能评分为(8.0±2.2)分、认知功能评分为 (8.2±2.3)分、自理功能评分为(5.2±1.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9.2±2.8)分,参照组患儿护理前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为(7.6±1.4)分、言语功能评分为(8.1±2.3)分、认知功能评分为(8.2±2.6)分、自理功能评分为(5.2±1.2)分、运动功能评分为(9.1±2.9)分。两组患儿护理前的各项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各项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为(14.7±2.1)分、言语功能评分为(13.8±2.9)分、认知功能评分为(14.7±3.1)分、自理功能评分为 (9.8±1.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4.1±3.1)分,参照组患儿护理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为(10.3±1.5)分、言语功能评分为(10.2±1.2)分、认知功能评分为 (11.0±2.8)分、自理功能评分为(7.0±1.3)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1.2±1.3)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各项功能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t=11.437, P=0.000;t=7.694,P=0.000;t=5.942,P=0.000; t=9.463,P=0.000;t=5.787,P=0.000)。详情如表3 所示。
3 讨论
小儿脑瘫属于儿科高发病,其发病率约为1.2% ~2.5%,是一种新生儿在出生后30 d 内脑发育尚未成熟而引发的疾病,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患儿父母的不良生活习惯、孕妇是否存在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合并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7]。
患儿在发病后通常会出现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患儿的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8]。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该病会导致患儿出现非进行性脑损伤,引发患儿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由于患儿的发病部位在脑部,脑部作为人体神经最为密集的区域,受到损害后将会对其四肢功能造成损害,这就会使患儿出现运动、智力、语言以及精神等多种障碍,从而极大的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9]。针对该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有研究资料表明[10],在患儿发病早起,尽早对其开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功能障碍程度。然而,常规的康复训练取得的效果有效,训练的方法也比較单一,这就很难使患儿保持训练的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对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
引导式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干预模式,这种护理方式有效的将健康教育干预以及康复治疗相结合,两者将可以实现高度统一,取得“1+1大于2 的”效果。相比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患儿开展引导式教育,能够使患儿的依从性大幅提高,使其运动模式有效改善,从而使患儿对训练的信服感显著增强,这样就能够逐步改善患儿的功能受损问题[11]。同时,在对患儿开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能够与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患儿的所思所想,这样就能够大幅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接受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取得理想的康复护理效果。并且,能够帮助患儿的家属也掌握良好的康复训练方法,这样就可以使患儿家属也参与到对患儿的康复训练工作中,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儿的恢复[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融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更好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融入引导式教育,能够增强对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融入引导式教育,能够使患儿家属更加的认可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各项功能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融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功能。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康复护理干预中融入引导式教育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能够大幅减轻患儿的功能障碍程度,还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更加认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锦媚 , 冯艳 , 莫艳玲 , 等.引导式教育半日制教学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19, 35(14):1087-1090.
[2]田园园 , 任伟静.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干预对脑瘫康复治疗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 2021, 40(3):461-464.
[3]布桂钱.耳穴压豆联合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9, 17(15):102-104.
[4] 杨利娜.引导式教育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 2019, 26(9):1287-1288.
[5]王培培.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 2020, 32(6):104-106.
[6]王宏伟.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19, 11(2):90-92.
[7]王娜 , 吴莺 , 崔妮.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 , 2019, 32(z2):315-316.
[8]丁庆余 , 吴雪珍.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 17(18):184-185.
[9] 万玉 , 朱翠平 , 赵蕾 , 等.正常交替半跪运动摆动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9, 25(26):3407-3411.
[10]汤亚萍 , 李春芳 , 庞红 , 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引导式教育在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 2020, 3(5):51-53.
[11]宁鸣.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 , 2019, 16(23):182-183.
[12]卢甜甜 , 齐许红 , 王彩虹 , 等.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 , 2019, 28(1):146-148.
(收稿日期:2021-6-17 接受日期:2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