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模式的教学实证路径研究

2022-04-23 15:35:13王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台协商目标

王蕾

教学现场

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多种实证研究路径,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关注度,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教学成为大数据影响课堂变革的载体之一。在“双减”背景之下,教学设计样态如何更新、如何能够在具体的实例中进行项目学习单的构建,是很多一线信息科技教师关注的重点。

问题分析

传统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层面的推进,并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在“双减”背景之下,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和主导因素,教师更加关注推动学习动机。基于UbD特征的设计样态,为学科推进提供了路径。本文拟从UbD的理论出发,研究和阐述信息学科的教学设计路径。

● UbD理解模式的研究溯源

“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模式),由当代美国教学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麥克泰(Jay McTighe)提出,他们最近十余年来一直通力合作,积极倡导该模式的推广。近年来,威金斯将UbD模式的应用重点置于单元设计中,并致力于运用这一理论重编美国中小学教材。与之相应,“美国视导与课程开发学会”(ASCD)竭力向中小学推介该模式,并在官方网站上提供专门讲座和培训课程。

UbD模式注重在设计单元教学时,运用“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从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六个维度达到深入持久的理解。采用的教学过程包括明晰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分步探究主题、反思学习过程、展评学习效能五个步骤,对应学生获取知识的五个思维过程。

● 信息科技学科中UbD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UbD模式可以应用于多个学科,它强调所有的学习都发生在学生的态度与感受中,通过对课堂学习环境的良性适应,培养学生运用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行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的学习。

信息科技课程具有鲜明的操作性、实践性特征。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练习,创作出具有一定容量的、带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化作品。学科教学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以数字化作品的达成率作为考查学习效能的指标。因此,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形成,有技能无创新、会操作不会迁移的情况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触发思维过程的深度。

UbD模式所倡导的“先明确再激发”“逐步探究、初步结论”“反思而后建构”的思维过程,与信息科技学科倡导的“大主题小途径”“同主题异工具”“先成形再成型”设计思路一致,说明UbD模式适用于信息科技教学。

● 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案

观察需要确立目标与重点,依据协商的方式制订计划,确立目标与内容,学生的兴趣点、社会性发展、认知水平等,通过具体的协商,形成有效的教学目标,探索UbD模式在信息科技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区别,彰显基于UbD模式设计教学的优势。下面,本文结合“人工智能”模块的典型课例,介绍基于UbD模式的设计方案。

路径一:明晰目标与激发动机

UbD模式的路径之一是由教师引导,设计出具体的、可鉴别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完成明晰目标(where)和激发动机(hook)的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达成自我学习程度的认知目标、作品的呈现方式等,预设学习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后期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动机预设。

(1)原设计

“人体红外传感器”是人工智能模块有关传感器应用的较新的内容,可参考的教学案例屈指可数。目前可以找到的教学案例多是借鉴传统的信息科技课的设计模式,即教学过程类似:导入、新授(任务一、任务二)、巩固与综合(任务三)、小结与反思。

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惯常的做法是:通过实物案例导入课题→学生观看生活中的智能楼道灯应用(如视频、动画等素材)→观察其中的工作方式→揭示课题:人体红外传感器+灯泡→介绍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自此完成导入与新授部分的教学。

(2)思考焦点

此设计看似从实际出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认知联动性。但是在授课中不难发现,生活中的楼道灯包括声控楼道灯、人体感应楼道灯、光线感应灯等多种形式,学生往往不能立刻领悟到人体红外传感器和楼道灯之间的感性联系,使得认知过程中目标模糊。此外,在传统设计中,教师建立目标、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进行作品创新,因而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设计理念无法落实。

(3)改进型设计

在基于UbD模式的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学情确定学习设计信息学习的具体目标,制订符合学生已有水平的学习设计,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学建议如下。

课前引导:试玩迎宾器。

程序基础:多分支条件语句。

学习方式:自学教材相应章节。

主要流程:

(播放一组智能开关门、智能楼道灯、智能欢迎器的视频)

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有意思的设备吗?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

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其他实例。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比如它们是感应到什么以后做出动作的呢?

生:当有人靠近的时候,它们就会有聪明的反应。

师:这就是神奇的“人体红外传感器”,大家猜一猜,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

生:①感应人体;②感知人的体温;③感知人的有效距离。

师:了解了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那么今天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智能作品呢?(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组1:智能教室日光灯→有同学在里面的时候,它全亮;同学出去活动了,它自动全灭。

组2:智能防盗器→晚上放置在门口,有可疑人物走近时,鸣叫报警。

组3:智能汽车雷达→安装在汽车的四周,一旦有行人接近,立刻启动提示器,警告司机迅速离开。

……

教学评析:在以上设计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前提性的素材资源,素材中的实例属于“异应用同原理”,借助这些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反复理解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实际意义。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将人体红外传感器的理论概念一笔带过,转而注重实际应用分析。将繁杂冗长的理论融入中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具体实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建立作品取向规划,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应用设备。学生在理解了其知识内容后,建立起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并主动组织起自我的学习过程,实施学习行为,激发学习动机。

路径二:逐步探究与初步结论

UbD模式的第二种路径是针对研究主题进行逐步探究的过程,包括逐步探究主题(explore)、形成初步结论(conclusion)两个主要方式。具体细化为各个小主题、小目标。在学生探究中,根据其进程,确定下阶段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初步的学习结论。这时的学习结论是“不修边幅”的、原生态的、本真性的结论,紧密根植于学生的探索活动中,这个结论需要在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中,由学生完成自我修正与知识建构。

(1)原设计

“闪电雪容融”是STEM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课程主题之一。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沿用LED发光原理说明→典型电路观察→练习搭建LED灯→作品发布→评价与调整等过程。在教学流程中,关注技能操习,注重电路的原理介绍,评价标准为能否点亮。但是,在“双减”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的上层建构、综合思维的概念未得推广,因此有待改进。

(2)思考焦点

在传统的信息科技教学设计过程中,概念的习得往往较为简单,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作品产生一定的认知图景。但在物联网模块中,相关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加,容易产生认知负担。传统的作品“举一反三”会变成“举一学一”,让学生沦为技能模仿的工具,而不是信息工具的主人。

(3)改进型设计

在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从评价环节入手,将《闪电雪容融》一课进行更有指向性的设计,建议设计如下。

导入部分: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可爱的雪容融翩翩起舞,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表演了优美的灯光秀节目。教师出示当时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灯光装饰下的效果。

深入思考:如何能构建具有个性化的闪电雪容融作品。

协商活动:分小组合作,提出创作思路。

评价预设1:“风花雪月”创作多组合型灯链。

评价预设2:“冰雪聪明”创作多样态型灯饰。

评价预设3:“囊萤映雪”制作我的个性雪容融。

评价预设N:……

协商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绘制思维导图。

小组分工:成员定位,确定各自在组内的身份和任务。

主题定向:

评价意向1:分解认知内容。

评价意向2:找出具体学习点。

评价意向3:电路基础知识、开关按键等。

活动实施:根据自身需求,实施学习行为。

协商评价:各小组交流活动成果,对照任务目标,考查学习目标的达成率。

反思调整:依据评价情况,调整定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评析:该设计注重了学生主观知识建构的过程,在目标选择中明确学习指向。学生在自主设计中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对示范作品的归纳,提炼出适宜的结构模型,并进行实践。借助各个小任务最终完成大主题的制作,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认知过程中,将项目主体的主要功能键设为发现点,学生一一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路径三:反思与展评

UbD模式第三个路径是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归纳,包括反思学习过程(rethink)、展评学习所得(evaluate)两个主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找到知识的脉络,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能。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但可以鞏固学习效能,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提升学习力。

(1)原设计

“有趣的高山滑雪”是信息科技课中的主题之一。该课让学生制作富有创意的各色模拟高山跳台,完成机器人高山滑雪的游戏。可循的学习设计如下:纸上绘制结构图→木锯或电锯切割材料→胶枪连接结构件→尝试滑雪→修改作品。

(2)思考焦点

上述设计看似评价、展示及小结俱全,是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构形式,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几个问题:没有前期的目标,评价标准如何而来?各小组采用怎样的形式汇报?教师总结的内容,是实验中的问题,还是知识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未被关注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3)改进型设计

基于UbD模式的设计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把其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后,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小组最初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应由师生、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本课设计中采用了以下形式。

协商主题:我的高台我做主。

协商分组:选择我的学习伙伴。

协商分工:

预设1:高台形状设计师。

预设2:滑雪原料工程师。

预设3:雪路颜色调配师。

预设N:……

活动实施:

玩一玩:师生共研高台的结构方式。

想一想:模拟人是如何跳出高台的?

画一画:研究高台机的结构图(协商判断结构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试一试:用积木类创客套件搭建高台机(小组成员判断积木使用是否恰当)。

用一用:将已经完成的高台机与传感器相连(教师判断其传感器的选择是否合适)。

学一学:下载半成品脚本,调试高台机(小组间相互评测高台机的效果)。

协商评价:

评价方向1:模拟人跳出角度与持续时间长短的关系。

评价方向2:高台的坡度及表面材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评价方向3:异型高台的设计理念。

教学评析: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复杂,操作中却容易实施。汇报单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支架,学生借此对本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了思路,形成了相关知识的理性经验,启动了长期记忆的过程。在反思中,学生完成了自我调整、帮他人评价的过程,让学习过程有的放矢、内外兼顾,达成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 UbD模式的教学要求

基于UbD模式设计教学能够凸显意义学习的过程,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懂得、理解、深化、建构学习内容,将知识表征进行意义化外显,在具体的实验中得以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并进入长时记忆中。在基于UbD模式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在实践层面,符合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丰富教学手段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首先,协商式学习主体清晰。协商式学习需要有必要的信息科技学科背景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基础,以协商的方式有效认知、触发迁移,达到最佳的学习效能。在学习过程中,协商式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机会,不可越俎代庖。

其次,协商式学习的途径可控。协商式学习体现了“双减”背景下的认知需求,整个教学设计应可控可调。协商并非放任,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留意任务的达成度。教师提前对任务可控性进行甄别,在有限的课时内,需要能够实现任务目标的协商式学习,以适合于班级授课。

最后,协商式学习的思考点恰当。核心素养时代的信息科技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生动有趣的主题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因此,应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项目主题,建立通过知识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机制,使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获得更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台协商目标
高台镇皂荚树
绿色天府(2023年10期)2023-12-05 09:30:32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危如累卵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我们的目标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
重庆与世界(2014年2期)2014-02-09 10:10:44
高台居民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