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飞,叶 珊,李晓莉,张莹莹,邓 阳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其临床治疗根据患者分子分型而各有不同,对于80%的早期、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可经过局部手术、放疗等治愈,但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情况并不乐观[1-2]。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评估主要依靠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等,但此类指标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无法对乳腺癌预后进行动态和重复的评估,临床使用价值受限[3]。因此,寻找更合适的预后评估指标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有研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可被机体炎症反应改变,从而对肿瘤的增殖、转移、预后造成一定影响[4]。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等检查均可有效反映机体炎症。最近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前列腺癌、胃癌等预后评估提供参考[5-6],但二者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报道较少。故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NLR、LMR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3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8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79(43.16±6.47)岁。纳入标准:①均经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在术前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③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病理资料、术前血常规及术后相关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在治疗前使用过影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药物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2方法
1.2.1收集资料: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P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Ki-67阳性表达≥10%为高表达,<10%为低表达)、手术治疗方式(全切术、局部切除术)、术后化疗或放疗等。
1.2.2随访:以首次住院进行治疗的时间为观察起点对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可通过电话、回院复查、通信等方式进行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无进展生存)和预后不良(转移、复发或死亡)。
1.2.3NLR、LMR检测:在手术治疗前1~7 d与手术治疗后1周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5 ml,采用杭州精密仪器公司提供的sysmex/XN1000血液系统分析仪进行检测,计算出NLR、LMR的数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NLR、LMR水平。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患者NLR、LMR临界值,分析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2.1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NLR、LMR比较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NLR明显低于手术前,LMR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通过绘制ROC曲线可知,手术前NLR最佳临界值为2.38,LMR最佳临界值为5.46。根据其最佳临界值分为高NLR组(≥2.38)31例、低NLR组(<2.38)57例;高LMR组(≥5.46)33例、低LMR组(<5.46)55例。
表1 88例乳腺癌手术前后NLR、LMR比较
2.2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高NLR组与低NLR组、高LMR组与低LMR组的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PR、ER、HER2、Ki-67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2.3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随访结果显示,本研究88例预后良好63例,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乳腺癌患者在年龄、PR、ER、HER2、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乳腺癌患者在TNM分期、Ki-67表达、NLR、LMR、术后放疗或化疗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2.4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Ki-67高表达、高NLR、低LMR、术后未放疗或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见表4。
表4 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炎性细胞是肿瘤微环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肿瘤细胞可释放炎性介质导致DNA突变、细胞氧化损伤,从而影响肿瘤微环境,并促进肿瘤增殖和迁移[7]。机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情况,且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与多种肿瘤疾病的预后存在密切联系[8]。本研究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手术后NLR明显低于手术前,LMR明显高于手术前。通过分析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知,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相符[9]。
进一步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可知,TNM分期为Ⅲ~Ⅳ期、Ki-67高表达、高NLR、低LMR、术后未放疗或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见NLR、LMR的高低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手术前高NLR或低LMR可预示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不佳,这可能与炎性细胞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关[10]。在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可介导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在抗肿瘤治疗中有积极意义[11]。中性粒细胞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以此刺激肿瘤的生长,并可通过分泌过氧化物酶、精氨酸酶-1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降低了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12-16]。单核细胞可在肿瘤微环境中分化成为与肿瘤有关的巨噬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17-19]。因此,在临床上可通过NLR、LMR的高低了解机体抗肿瘤与促肿瘤能力的平衡性[20-21]。NLR越高、LMR越低则表示机体抗肿瘤能力越差,提示患者预后情况不佳[22-23]。但以往有文献研究显示,LMR并非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4],分析可能是由于数据截断值、治疗策略、疾病阶段等不同所致。
综上所述,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预后关系密切,二者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