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仕春,贺 凯,胡 登,王耀东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多中心性、反复发作且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认为膀胱癌发生发展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1]。膀胱癌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细胞癌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据统计其占膀胱癌的90%以上[2]。膀胱癌主要分为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和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是通过经尿道肿瘤电切术、药物灌注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呈结节状生长,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临床认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有效治疗方法[3]。但术后易出现复发,且复发后的尿路上皮细胞癌可能较原发肿瘤恶性程度更高。因此,若能找出与膀胱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及肿瘤标志物等靶点,则可以通过靶向治疗,为改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4]。因此,本文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作为研究对象,将癌组织标本设为研究组,并选取距癌组织3 cm处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124例中男76例,女48例;年龄35~79(57.42±6.78)岁。根据WHO病理分级标准分为Ⅰ级44例,Ⅱ级48例,Ⅲ级32例;根据UICC-TNM临床分期标准分为Ta~T1期74例,T2~T4期50例。①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诊断标准[5],且经组织病理学、CT等检查证实;均在我院医治且临床资料齐全,无缺损或丢失;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已发生远处转移者;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存在心、肝、肾等严重病变者;中途失访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剜除术。收集患者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处理待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组织切片使用二甲苯、乙醇进行脱蜡、脱水处理后,将切片浸于3%过氧化氢中20 min,封闭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压枸橼酸盐抗原修复,温水清洗后使用PBS清洗3次,每次5 min,同时在其中滴加正常山羊血清用以阻断非特异性的结合,置入37 ℃孵育箱30 min。添加一抗羊抗人SIRT1多克隆抗体(1∶400)、鼠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1∶400)、鼠抗人HER2/neu单克隆抗体(1∶400),4 ℃条件下过夜,PBS再次清洗,滴加生物素标记兔抗羊IgG及PTEN、HER2二抗,同样置入37 ℃孵育箱10 min,在第3次PBS清洗后,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工作液孵育10 min,使用二氨基联苯胺进行荧光显色,苏木精复染,脱水、干燥后使用中性树脂封片,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HER2、SIRT1及PTEN表达情况。观察染色情况,PTEN阳性表达于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呈橘黄色或棕黄色,SIRT1阳性表达于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呈不均质棕色颗粒,HER2阳性表达于细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当癌细胞出现染色,或其他染色明显强于背景色时定义为阳性,选择不同视野进行全面观察,每个视野中细胞应不低于200个,观察完成后计算每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率。阳性细胞率<5%为阴性,5%~50%为弱阳性,>50%为强阳性,其中弱阳性、强阳性均计为阳性[6]。②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后以复查、上门、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复发、死亡等情况。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发生远处转移、复发或死亡患者为预后不良,反之则为预后良好。
2.1HER2、SIRT1及PTEN表达情况 研究组HER2、SIRT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两组HER2、SIRT1及PTEN表达情况比较[例(%)]
2.2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整理患者随访资料可知,预后良好72例,预后不良52例。预后良好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患者的家族史、WHO病理分级、UICC-TNM临床分期、HER2、SIRT1及PTEN表达情况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表2 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2.3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WHO病理分级Ⅱ~Ⅲ级、UICC-TNM临床分期T2~T4期、HER2表达阳性、SIRT1表达阳性及PTEN表达阴性均为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见表3。
膀胱癌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上关注的重点,有相关研究认为,膀胱癌是由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微环境变化、基因遗传学突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7-8]。而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90%为尿路上皮细胞癌[9]。尿路上皮主要是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表面附着的一层移行上皮,而发生于上皮相关的肿瘤便为尿路上皮细胞癌[10-12]。临床对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3-15]。随着医学上对肿瘤发病机制的不断认知,临床认为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可有效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致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会波及正常组织细胞[16-18]。临床上靶向药物在某些肿瘤治疗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在膀胱癌的治疗方面进行临床研究较为困难,主要是由于膀胱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机制较为复杂,导致临床仍无理想标志物在膀胱癌的诊断、复发、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因此临床若能找到与膀胱癌密切相关的标志物,或许可以为临床治疗尿路上皮细胞癌提供新的手段,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9-22]。
因此,本文对HER2、SIRT1及PTE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HER2、SIRT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这与既往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似[23]。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低,是由于PTEN属于高度保守的抑癌基因,参与调节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发育,可作用于细胞周期蛋白对细胞转化进行抑制,并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24]。因此有临床研究认为,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膀胱癌发生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25]。而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HER2、SIRT1阳性表达率高,是由于HER2为原癌基因,具有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其自身活化后作用于特定的信号蛋白,可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促进癌细胞增殖、分化,同时加速正常细胞转化[26]。SIRT1蛋白通过调控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修饰DNA等参与肿瘤的生长、增殖、侵袭、耐药等多种病理过程;同时SIRT1蛋白能够通过增高氮氧化合物水平,增加肿瘤血管数目,加强肿瘤细胞营养,促进肿瘤细胞增殖[27]。由此可看出HER2、SIRT1及PTEN均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膀胱癌诊断和监测的指标。同时本研究还对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HER2、SIRT1及PTEN均为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HER2、SIRT1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PTEN表达降低,均为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