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得意门生陈淳

2022-04-22 01:44陈诠
闽南风 2022年4期
关键词:北溪研习朱子

陈诠

漳州北溪之畔,水绕原野,花草芳香。南宋理学家陈淳(1159—1223),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就生于斯长于斯。传说陈淳出生时,乡村四周百草皆香。古时这里有一个叫香洲的渡口,现在尚存一段香洲古桥遗址,是否与传说之香吻合?陈淳是朱熹晚年最得意的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著有《北溪全集》。那么陈淳是怎样成为理学名家的?

幸遇朱熹得真传。陈淳从小所学都围绕着“科举考试”。二十二岁时,因缘际会,陈淳得到高登门人林宗臣的赏识和建议:用自己的天赋,学“圣贤大业”,成人间大才;并授予《近思录》——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理学入门读本。陈淳读后“始知濂洛之渊源”,即对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结下了不解之緣。随着研习和阅读的增多,陈淳更加尊崇朱子学问,也一直希望得到朱熹的当面教诲。宋淳熙十六年(1189),陈淳赴临安参加秋贡考试,但无功而返。这也许在等待一个机缘。次年,朱熹知漳州。陈淳终于能面谒朱熹,以实现十年之久的心愿。他以自己的《自警诗》为贽奉送朱熹。次日,朱熹便在郡斋召见陈淳。这在理学发展史上,是一次值得记载的会见。请教、解答,交流、指导,坦诚而深入,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朱熹知晓陈淳用功极深,特授予“根源”二字,以启发上达之理。他说:“凡看道理,须要穷个根源来处。”陈淳对此指教心领神会,心智顿开。此后,陈淳时常造访郡斋,向朱熹请教探讨,学识日臻。朱熹卸任离漳后,陈淳便将所思所得用问卷方式,寄朱熹批改,持之不断。朱熹对陈淳亦寄以厚望,常与人说:“南来,吾道得一安卿。”庆元五年(1199)十一月,陈淳与岳父李唐咨一起前往建阳考亭,拜见朱熹,他们已有十年未曾见面。此时朱熹疾病缠身,陈淳等人只能入卧室听教。这又是一次值得记载的会见。《朱子语录》记录了此次交谈。朱熹问:“相别十年,有甚大头项工夫,大头项疑问,可商量处?”陈淳述以十年所学。朱熹甚是欣慰,喜其“已见根源”,又指出“当大作下学之功,毋遽求上达之见”。庆元六年(1200)正月,在离别饯席上,朱熹再次劝告陈淳:“安卿更须出来行一遭,村里坐,不觉坏了人。”其对陈淳的关爱和对“下学”的重视令人感慨。三个月后,朱熹病逝。陈淳在漳州得知此事悲痛万分,作《奠侍讲待制朱先生》,文中写道:“呜呼,而今而后,有疑无复质矣,但日诵遗编以自考,而无严训之忘。”而后陈淳循朱熹之教,研习不停,践行不止,终得理学之正果。

格物致知循天理。朱子理学的“格物致知”论,强调通过“体知”来实现“致知”。这个过程是一个认知与力行相结合的实践;是向外“格物”与向内“寻理”的内外兼修,以达到“致知”后的自觉力行——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考亭拜会朱熹之后,陈淳深化“格物致知”,出村庄,进社会,历人事,做足“下学”之功夫,力求“上达”之境界。因此,他能自如地从善去恶:忠贞爱国,反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关心地方发展,敢于直言利弊,提出止横敛、惩豪奸、戢海寇、改学宫、禁淫戏、罢塔会等建议;热心教育,答疑解惑,写下了《道学体统》《师友渊源》《用功节目》《读书次序》四篇讲义,指明研习理学的“切要脉路”,教导“下学而上达”的修行法门,坚定地捍卫和发展了朱子学说。

《北溪字义》传理学。《北溪字义》是陈淳的代表作,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哲学辞典”。他从朱子理学体系中摘取26个最重要的范畴,即:命、性、心、情、才、志、意、仁义礼智、忠信、忠恕、一贯、诚、敬、恭敬、道、理、德、太极、皇极、中和、中庸、礼乐、经权、义利、鬼神、佛老。从文字角度,结合研习成果,诠释每一范畴的深刻意蕴和各范畴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学范畴体系。陈淳的理学思想不仅在我国而且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通过著述和讲学,培养了一大批朱子学者,形成了著名的“北溪学派”。

漳州北溪之畔很美,因为有了陈淳而美艳古今。在漳州,陈淳多配祀在朱文公祠,也有专祀陈淳而建的“北溪先生祠”;陈淳还列祀在漳州文庙,列祀文庙的漳州人仅有两名,另一个是黄道周。由此所表达的是人们对陈淳的敬仰,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近些年,漳州市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丰硕,涉及领域广泛,展现了理学的优秀文化服务当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北溪研习朱子
“北溪”管道泄漏疑云
小金鱼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多肉
朱子涵 叶子衿
构造图形法解一类代数题
北溪书画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驴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