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2-04-22 01:44师慧芝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木兰想象力想象

师慧芝

《新课标》指出:“语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语文课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创造潜能。金开诚先生指出:“由于语言艺术必须借助代表抽象概念的语言作为手段,所以它使读者产生形象感一定经由读者本身的想象(主要是一种“再造想象”,即根据作品用语言表达的种种条件来进行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诗歌艺术效果之充分显现,有待于作者和读者共同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里指的就是想象。作者通过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者通过想象,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受到美的熏陶。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是简单的讲练,而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想象观赏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营造“如观其人,如闻其声”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语文,才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怎样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根据词语编故事。初中阶段,字词的学习不像小学时占用大量课上时间,因此,学生的字词积累总会出现吃夹生饭的现象。为此,我想了一个办法,每一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并编写一则故事或短文,把所有的生词用上。每天上课只要抽查同学来读自己的故事即可。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学生编写了这样的故事:“一个书塾后面的有一篇绿油油的菜畦,一群工蚁正在通过,它们的旁边是一个肥胖的蝉蜕,有几只蚂蚁爬进蝉蜕,转了一圈出来了,估计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突然,它们发现一只死蟋蟀,蚂蚁兴奋地晃动触角,在蟋蟀臃肿的身体上爬上爬下,甚至钻进了它的脑髓。这里种了好多桑树,当然也有桑葚,因为环境相宜,这里成了儿童的乐园,经常看到他们轻捷的身影。本来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却因为一群孩子的到来变得人声鼎沸。”对于刚进入七年级的同学来说,童稚未退,编写故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做游戏,在文字游戏中学习,既丰富了词语积累,又激发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二、补充空白法。文学作品中往往会有一些留白,这些留白正需要运用想象力来补充。例如《桃花源记》写桃花源人问渔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文中没写渔人说了什么。“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文中也没有体现。此时是进行想象力教学的好时机。诗歌的内容跳跃性很大,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想象补充出原诗没有的内容。老师要善于引导,设置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想象。例如:讲解《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设置以下任务:(1)根据诗歌内容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描写游子身处的环境。学生会根据诗中文字明确时间是傍晚时分,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诗中出现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深秋晚景图。(2)小组讨论,为游子设计几个活动场景表现游子此时的心理。说明理由。学生会联想到诗人去投宿,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诗人肯定在思念家乡。为什么呢?马是瘦的,说明漂泊日久。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再思考,诗人为什么出来漂泊呢?答案会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进京赶考,有的说寻找名师,还有的说出门做生意。由此又生发出很多动人曲折的故事。课下作业把这些想象描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想象作文。通过想象,学生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内容,提高了语言鉴赏能力,丰富了情感体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做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第三、妙用课文插图。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丰富了语文课本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对插图的使用太少,或者仅限于和文章内容做一个对比,没有把它的价值最大化。以恰当的任务为驱动,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情境,通过图画的渠道,引导学生审视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阅读课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有一幅插图,图中有一匹马,还有一人头戴簪缨,手拿弓箭,一只脚踩在一块石头上。本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插图设置以下教学任务:(1)思考图画是文中的哪个场景?结合相关文字说明理由。(2)请在文中勾画出木兰外貌形象特征的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你心中的木兰形象,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力求人物形象丰满)。诗歌语言非常凝练,却内涵丰富。学生仅仅理解字面含义就好像生吞活剥,吸收不了文章的营养。《木兰诗》脍炙人口,多年来被改编成多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正是体现了想象的作用。所以这首诗歌是进行想象力培养的绝佳教材。课文的配图没有题目,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本,仔细揣摩文字的含义,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创造木兰形象,平面的诗歌变得立体起来,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诗歌的内涵丰富起来,这是真正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

第三、改写、仿写和续写。在学习课文之后,深入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创新思维。在学习《变色龙》时,学生兴趣很浓。奥楚蔑洛夫这个艺术形象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学完之后,我让他们续写。“假如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会怎样?”学生有的写到狗的主人竟是奥楚蔑洛夫的母亲,然后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还有的写到狗的主人是一个地主,奥楚蔑洛夫罚了他的钱,但并没有给赫留金,而是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另外,我还出了一个题目《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进行综合加工,仿照課文写一篇小小说。由此,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迁移,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启发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本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进入领悟文章的更高层次,增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证明,成功的运用联想和想象,会使教学中出现珍贵的闪光点,增添教学的亮色。

猜你喜欢
木兰想象力想象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想象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木兰诗》考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