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
摘要:目的 探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及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3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马氏倦怠感通用量表评分。结果 经研究该院一线临床护理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且职业倦怠均高于国内,职称情况、薪资、就职学历和用工性质等均是影响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因素。结论 该研究发现,临床护理人员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工作职业倦怠,这严重的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需要医院管理者提供相关干预政策,进而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7--01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名词,常出现在某些特殊职业领域(如教育、医疗及企业等)的职工中。职业倦怠是因人们长期处于工作高压状态下导致的,其表现为情感衰竭、成就感不高等负面的心理感受[1]。研究发现,在临床上有60%以上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有8%以上的护士存在高度职业倦怠[2]。职业倦怠已经逐渐成为众多临床护理人员积极进取行为和身心健康的主要障碍[3],探索理论研究当前我国临床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现象、制定职业倦怠的预防职业干预措施及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十分紧迫。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取的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237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量表调查。
①一般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年限、职称等级情况、薪资、就职学历和用工性质等内容。
②量表调查则是采用了马氏倦怠感通用量表(MBI-GS)进行评分。按照职业倦怠发生的频率采用0-6分评分,即从不记为0分,极少(一年几次或者更少)记为1分,偶尔(一个月一次或者更少)记为2分,经常(一个月几次)记为3分,频繁(每个星期一次)记为4分,非常频繁(一个星期几次)记为5分,每天记为6分。依次统计出每个人的得分情况,并统计出来。 然后进行分析与汇总。分数越高则倦怠越强。情绪耗竭得分19-26为中度;26分以上为高度;去人格化得分6-9为中度, 9分以上为高度;个人成就感得分34-39为中度,34分以下为高度。
1.3研究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中应用到的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护理人员工作职业倦怠研究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中29.1%为男性,70.9%为女性,其中,从工作年限来看,样本中“5年以下”相对较多,比例为39.7%,另外5-10年样本的比例是32.5%;婚姻状况中超过5成的研究对象选择“未婚”,已婚的比例是48.1%;研究对象中有29.1%的学历为“本科以上”,专科学历的比例是43.1%,值得注意的是,有52.7%的研究对象职称是护士,29.1%的人员职称为主管护师,剩余18.2%的人员职称则为18.2%;从薪资分布上看,大部分研究对象的薪资为“4000-5000”,比例是34.6%;此外,有74.3%的护理人员为“合同聘请”。另外还有25.7%医院在编职工。
2.2职业倦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经过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对于临床医疗护理人员的三种职业倦怠得到总分为(84.29±7.36),这当中三维度的总分得分分别为: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45.54±3.02)(高度);去人格化维度得分(18.29±2.81)(高度),个人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20.46±6.12)(高度)。将我所研究的结果作为研究组,把我国国内常用建模[4]作为对照组,相互研究比较分析以后发现:研究组个人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通用常模,而个人精神成就感维度得分则远低于对照组(p<0.01)。
2.3影响该院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应用临床医疗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不同、月薪资不同、工作性质以及就职学历和工作年限的不同均会导致护理人员拥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3. 讨论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绝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根据对该院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与我国国内常用建模[5]比较,可以观察到研究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維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均达到高度级别;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且他的严重程度也达到中度水平。
研究分析,职称等级情况、用工性质、月薪资、工作时间年限以及就职学历均是影响该院临床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其职业倦怠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职称越低、月薪资越少、不在医院编制的护理人员,其情感衰竭、去人格化越严重,个人成就感越低。
4.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可提出一些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干预措施,主要分为三方面。社会层面来说,建立护理人员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够脱离工作,感受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拓宽交友范围,为他们的业余生活增添色彩;医院层面来说,医院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例如医院应该尽可能为护理人员提供进修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共同进步的道路;个人层面来说,很多护理人员都缺乏科学的减压方式,故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参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学习和掌握一些处理消极情绪的方式,以良好的状态应对接下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英,李丹,王青霞.护士岗位职业倦怠的评估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0-42.
[2]王文霞,朱黎.浅析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预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286-287.
[3]徐丽芬.社区医院护士心理契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