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出土的《宋故侯居士墓志铭》形制罕见,铭文一千四百多字。涉及南宋绍兴年间川南泸州、合江地区民族交融、社会生产、人文环境、士民思潮、教育风化、民间习俗等诸多内容。本文对该墓志进行考释探究,揭示该墓志的出土意义。
2013年4月,四川省合江县榕佑乡永安村14社境内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墓葬群,出土了墓志一方,青石质 ,高120厘米,宽70厘米,题额篆字“宋故侯居士墓志铭”。志为楷书,间以草体,全志26行,行46字到8字不等,共计1145字,患漫51字,有异、俗体字。承蒙合江县文物局贾雨田先生寄赐高清图片,现不揣浅陋,对该墓志作初步考释探究。
一、墓志录文及墓主事迹行状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存在患漫不清和残缺处。为方便识读理解,对缺字用□標志,一字一□;志文各行文字之间用/间隔。现将《宋故侯居士墓志铭》句读如下: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
朝奉郎、前知雅州、卢山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兵马都监黄皋撰。/近世葬者必乞铭,□□其墓,从古制也。而议者乃谓:“官无显业,士乏著行,不如其己。”噫嘻,此言过矣。夫欲为是铭,盖将传/斯名于不朽,其行□虽未能传远,亦或行一乡与一时,彼得以观其铭,则已心知善为可为,而恶为可避。故当矜慎自勉,/以冀身后之名者有矣。后之人又能揄扬夸大,以为显亲之孝,则皆为善之人耳。人乐为善义,当共成齐名,以助风教,岂/宜抗责备之论以扼之哉?承节郎侯时英泣谓皐曰:“兄弟不夭,遽失所怙,念终无以为罔极之报,独惟吾先人平生行事/犹在,大惧其泯没不传。丐予铭之,庶少赎时英兄弟不孝之罪”。皋既过前言之不恕,重以时英兄弟恳切,而所录行状有/足嘉者,铭将何辞?居士讳鸣,字信臣,姓侯氏。其先资中人,曾祖光,祖继迁,父贯,皆晦德不仕。继迁因游泸州,过安乐山,爱/之,遂徙居为合江人。居士为儿时,常聚沙土,以像佛塔为戏。其父遣从学,乃密取佛书读之,若有得者,徐谓人曰:“世为五/斗粟折腰,孰若了一性,悟自己,本来进取,非吾计也。”事父母毕丧,以孝闻。季父母无子,事之愈于所生,奉其丧礼弥谨/。善经画生事,区处家人如官府,凡利之入各有所专。故居士不劳,常操赢余以足用度。靖康初, /朝廷下劝诱助国之诏,居士曰:“方时艰虞,智者献谋,勇者竭力,富者出财,其为忠义一也。私藏无益,孰若推之少资/国计邪?赏则吾不觊也。”未几,命下,补其子时英右职,曰:“汝以忠义得官,当思其名以求报效。”识者重其言。乐于教子,/储书满屋室,辟黉宇招名士教导。由门馆登第者三数人,诱训诸子,不严而服其教。虚□□□□剧饮尽欢,往往达旦,/一日无客则不乐。喜酒健啖,至老不衰。能赒人之急,贫者随宜给济,病者奉药粥,死者具棺,□□□□葬,有求墓田者不取/一钱与之。以故亲旧伎术士人,愿舍于其侧者十七八。持释老戒甚严,每斋蘸必精洁寅奉,云车风马,间有异应,见者服/其至诚;市牒以度僧道,至名山胜刹,则捨财设供,皆本于好施然也。僧道得度,有诣谢者,教曰:“释迦老子,正宗具在,如水/现月,如云出山,随取随得。学道及佛当精进以求其心,为明了人。吾虽不出家,未尝一日不□□□好。”尚信向如此。
绍兴/ 元年夏,忽婴疾。诸子求医,不许。乃曰:“修短死生有命,就医求活,诚非达者。吾死汝等记□□□□□□矣。”诸子□□召医,/从之,对医者语如平时,但不进药耳。一日,或命长孙定国侍纸笔,亲书二偈:□□年□□□,□□□勿烦恼。今朝撒手/归家,流水落花依旧。又曰:一生兀兀岂曾闲,今日辞乡别世缘。泥牛绳断牧童去,伏□□□□□□。□□七月二十五日卒。/呜呼,居士学佛出于天性,童耄一如,终悟禅识。二偈虽不事辞律,而照了如此,所得□□□□□□有六。生五子:长曰甸,/早卒;次曰时英,承节郎;次曰时升、时敏、时用,皆业儒,有进望;一女适进士李兢厚,分予□□□□□七人。诸孤卜,以绍兴/四年二月十七日奉其丧,葬于合江县龙子山震岗之下。铭曰:/形不离俗,而有佛心。俗未断缘,所作爱钦。照了知归,龙山之阴。一世去来,自无古今。/绍兴四年岁次甲寅二月,□□□开封进士孙宗孟篆额,泸川进士先自治书丹。
志文注:
矜:庄重;遽:突然;怙:倚仗;丐予:请求给予;庶:如此;区处:筹划安排;黉宇:学校;艰虞:艰难;少资:些许资助;赒:赈济;斋蘸:佛道仪式;寅奉:恭敬供奉;牒:证件;婴:萦绊;偈:佛家短诗;耄:年届八十;卜:占测。
从志文得知,墓主人姓侯,讳鸣,字信臣,其祖父侯继迁从资中迁居合江县,已历三世。墓志未言侯鸣生卒年日,如志中“童耄一如”为实指,则其生于宋仁宗皇祐年间,至绍兴病逝,享了近八十阳寿,在古代罕见。
侯鸣世代晦德不仕,故为居士。其少时即有佛性,读佛书若有所得,其志在心性了悟。
侯鸣善于营生,安排家人从业,人尽其材,家道殷实。靖康初,朝廷下劝诱助国之诏,侯鸣纾财以解国忧,视赏赐于不屑。朝廷补其子侯时英官爵,侯鸣教育儿子精忠报国。
侯鸣兴办私学;为人喜酒好客,乐善好施,多能周济他人;信奉佛老,持戒严格,每举行佛道仪式必考虑周全,礼数备至,恭敬虔诚;还买文牒以度人从佛道;至名山胜刹则施舍功德。
侯鸣生病之时,子女意欲延医求寿,侯鸣不许,还命其长孙侯定国侍纸笔书两首偈诗。
二、墓志考辨意义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一千一百多字,涉及南宋绍兴年间泸州、合江地区夷汉民族的交流融合、社会生产、人文环境、思想动态、教育风化、民间习俗等诸多内容,展示了西南边陲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提供了大量信息。
(一)反映社会生活
泸州、合江是夷汉交流的纽带。熙宁十年,在当时官员请求下,宋廷在泸、戎二地开置了更多的交易市场。“戎、泸州尚边地分蕃汉人户,所居去州县远,或无可取买食用盐、茶、农具”。遂令“于本地分兴置草市,召集人户住坐作业”,今泸州、合江及其周边地名尚有先市、胡市、仙市、代市等,足见当时市贸之盛。泸州地处蛮荒,“每岁畲田,刀耕火种”,农业不发达。因此泸人多从事经商市易。《宋故侯居士墓志铭》志主侯鸣“善经画生事,区处家人如官府,凡利之入各有所专。”善于经商理财,故能“赢余以足用度”,家道殷实。 “伎术士人”商贾工匠出入其门,说明当时泸州、合江商业发达。
侯鸣行迹于三教九流之末,为人宽厚乐善好施能赈济百姓之急,故近者悦远者来,“亲朋伎术士人愿舍于其侧者十七八”,人们争着来与他邻居。侯氏家族从资中迁合江,不自斥于异乡,显见夷、汉民间交往融洽,战乱征伐是少数人的独夫之念。
(二)实证私学盛行
泸州、合江西南边陲地接蛮荒,多民族杂居,商贸兴盛,吸引了大批下层士人商贾与伎师工匠来定居。随着潼川府路治所南移,迁入泸州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泸南诗老史扶一族从眉山迁泸,侯继迁一族从资中迁合江。
另有出土《张氏族谱》主人张悦自贡迁泸,《古君德骏墓志铭》墓主随母迁泸。这些迁泸的士人多请有名望人撰书墓志行状,此举不为商贾富庶的附庸风雅,而是对诗礼传家的向往践行。近些年泸州地区出土的南宋墓志撰书者均为有功名的人氏即是明证。然而墓志文字少且内容简单,志主鲜有出仕为官经历,说明当时迁居泸州地区的文士较少。
两宋之交,在泸州办私学馆塾的有史氏家族史扶、史应之,合江办私学的有史子山等。流寓戎州的黄庭坚与史家有交往:为史扶书志,从史应之酬宴,与合江的史子山更有书信往来;且出蜀于泸州境内最后一天还应合江白宗愈、史子山等之邀游安乐山写下《游安乐山记》,还“于王市舟中”为史子山书《砥柱铭》嘱其刻石以教士人。
这些人士兴办私学,促进了泸州地区学风的发展。
泸州地区地处南蛮,文风不盛。据王兆鹏、齐晓玉《宋代诗文词作者层级与时空分布》统计,终宋一代有诗文词留世的泸州人仅6名。
侯鸣一族颇有家学渊源,其祖、父 “晦德不仕”,本人“乐于教子,储书满屋室”、“不事辞律”;然生五子 “皆世儒,有进望”,女则嫁与进士李兢厚,俨然诗礼世家。
侯鸣“辟黉宇招名士教导”兴办私学,“黉宇”二字显示办学规模大;“由门馆登第者三数人”足见教学质量优。侯鸣办学大大促进了当时合江私学的普及与发展。
《合江县志》载有宋一朝合江县登科14人,占整个泸州志载的31人半壁,在南宋还出现了“先家四龙”先甲龙、先登荣、先拱望、先南巽四人登科的盛况。这与侯鸣等人兴办私学,教化沾溉密不可分。
(三)揭示思想動态
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产生于唐中后期,至宋为盛。北宋统治者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为辅政工具,标榜黄老“清静无为”之术为治国思想。黄老“镇静而责成”还一度成为宋代君主任命高官的标尺,真宗朝宰相李沅自称“报国”之道是“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实则用道佛来调和修、齐、治、平的儒家入世观。“三教合一”在宋时成为主流意识。
侯鸣的佛、道思想体现明显。儿时“聚沙土,以像佛塔为戏”、“乃密取佛书读之,若有所得者”是佛缘慧根;“喜酒健啖”、“修短死生有命,就医求活,诚非达者”为道家通达。苏东坡评“刘伯伦以锸自随谓死则埋己”为“伯伦非达者,棺椁衣衾,不害为达,苟为不然,死则已矣,何必更埋”。侯鸣染病不延医就药视死如归,真道家之通达者也。
侯鸣“持释老戒甚严,每斋蘸必精洁寅奉”、“市牒以度僧道”、“释迦老子正宗具在,如水现月,如云出山,随取随得,学道及佛当精进以求其心,为明事人”思想已具南宋程、朱理学端倪,临终命笔亲书二偈,出道入佛,终悟禅识,照了如此,深得释道三味。
侯鸣“事父母毕丧,以孝闻”、“季父母无子,事之愈于所生,奉其丧礼弥谨”是仁义孝道;能“少资国计”、“方时艰虞,智者献谋,勇者竭力,富者出财,其为忠义一也”、“汝以忠义得官,当思其名以求报效”为忠君报国。
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在侯鸣身上集中体现,而侯鸣以自己的实践使当地人“愿舍于其侧者十七八”,深深感染周围士人,使合江士风与“三教合一”的主流思想同辙。
更大意义上,侯鸣等一大批底层士人敦族齐家,教化乡里,使民间士人群体修齐治平有家国情怀,推动着精英文化向平民文化的渗透与普及,顺应着中华文化前进的方向,成为历史的必然。
(四)填补书法空白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楷书洋洋千余字无一懈怠,书丹者“泸川进士先自治”书法功底深厚,非年高手硬不能如此,既为进士,可推测先自治书丹时已壮年。其书法成熟稳健,统一齐整,格调洒脱,字中宫收紧,长笔画如撇、捺等向四周伸展辐射,形成一种严谨潇洒的韵致,有类赵佶和黄庭坚。
查阅泸州地方史志等,尚不见泸州人学宋徽宗瘦金书的记录,亦无瘦金书的碑刻流传。
先自治学书即应归于黄庭坚。黄庭坚流寓戎州时,与泸州官员士子交谊深厚,其建中靖国年间离戎出蜀,与侯鸣墓志书丹时间相隔不过短短三十年。如先自治书丹时为壮岁,则黄庭坚寓戎时,先已是童年,在其塾师指导下学习黄书可能性很大。黄庭坚寓戎时,据笔者统计为泸州人写就的书法作品即有149件之多。其中为王献可次子书《阴长生诗》、为史子山书《砥柱铭》、为石谅书《符读书城南》使刻于壁,供泸州士子学习观瞻。据《泸县志》载,离泸州五六十公里的凤仪乡天生桥石壁上,亦刻有绝肖黄字的饯友文记,可见黄庭坚书法对泸州影响之大。黄庭坚流寓蜀中,得到蜀中人民厚爱,以道德学问文章书法回馈巴蜀人民,史载黄庭坚对请益求教的士子来者不拒,“凡经点授,均能进益,下笔皆可观” 。以侯鸣之好客豁达,不定其本人或交往过黄庭坚,故于临终命子嗣请黄氏书风传人书志也未可知。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侧面印证了黄庭坚寓戎对泸州士风影响巨大,促进了泸州地区文化的发展。
泸州、合江地区古代碑刻少,志书记载的唐宋碑刻多无实物,《宋故侯居士墓志铭》为南宋墓志,文字多且书法精美,补充了泸州、合江书法资料,扭转了该地区历来书学不兴的偏见。
(五)补阙地方史志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于泸州、合江史志及相关典籍有较大补阙意义。
首者,《宋故侯居士墓志铭》叙事分条析理,人物族望字讳行状子嗣皆清晰明了,符合墓志规范,为中规之墓志铭。黄皋宋史无载,其所撰《宋故侯居士墓志铭》洋洋千言,文笔通畅条理清晰,夹叙夹议,不失为纪事美章,可补全宋文之阙。
次者对泸州、合江史志中“教育”条的补缺。泸州、合江志书,自唐至宋方立纲举目,兴学教化条文尤少。侯鸣“辟黉宇招名士教导,由门馆登第者三数人”的事举,可增补入书。
又次者,于泸州、合江史志“人物”条增补。详阅泸州、合江史志载人物多忠君、孝友、义烈。侯鸣事迹可入志补“兴教”之缺。
再者《泸县志》“科举”条有宋一代列科考人物31人名姓,《宋故侯居士墓志铭》书丹者泸川人先自治为进士,可增补《泸县志》该条目。
又《宋故侯居士墓志铭》高120厘米,宽70厘米,形制巨大,撰、题、书均为名士。字多书美,可补泸州、合江史志“金石”条并使之增色。
三、结语
《宋故侯居士墓志铭》揭示出南宋时泸州、合江地区夷汉民族交流融合,人民生产抑农重商,人文环境开明昌达,下层士人思想通便,私人办学兴盛发展,民间风气淳朴古厚,士人阶层浮沉裂变,异、俗文字存在使用,掀开了社会生活画卷之一角。是南宋泸州乃至川南地区社会、生产、文化、艺术、思想史的新资料,值得深入研究。
李在兵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泸州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泸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泸州市第十二批拔尖人才、河北美院书法学院客座教授,享受财政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