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开的古建奇葩

2022-04-21 06:29撰文瑜伽图片提供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厦门航空 2022年4期
关键词:斗拱木料大殿

撰文_瑜伽 图片提供_图虫创意 视觉中国

在中国长江以南,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物在哪?

1986年,我从海军福建基地政治部转业,进入屏山大院工作,很有印象的是,每天进出大院大门,都可见其后右侧一带,堆积着层层叠叠的木料和建筑构件,有些木料还很硕大,这个场景至今仍然定格在脑海中。后来才知道这些木料来自于“落架”后的华林寺大殿。

由于中国古建筑多以木制材料为主,所以,许多古建的修复会采取“落架”的方式。所谓“落架”,通俗点说,就是把摇摇欲坠的老建筑物小心翼翼地拆了,而后按原来的样子再重新“组装”起来。组装过程中,要将原来的木构架用在之前相对应的位置上,实在太腐朽的木料不能用了,就要拼接些新的进去。

岁月难掩华林寺古韵

华林寺大殿全景

20世纪80年代,华林寺大殿就这样进行了“资产”重组。基础材料上以原有的为主,在斗拱(铺作)上是原始样式,在构架上保留了最基本的榫卯结构,在大殿的空间布局上也还是原先的布局,从而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古建筑的性质。台基位置倒是移动了,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华林寺大殿,实际上是老大殿同时向东、向南整体平移了14 米多和8 米多。这个新的大殿位置,仍在古华林寺的范围之内,所以还是属于“就地保护”。

大殿重新“组装”后,华林寺重新建造了院墙,连同华林寺的配套设施一并整修完毕,并在靠华林路的一面开了专门的山门。原有华林寺得以总体保留,可谓是一大幸事。

对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构造,“土”一点的形容,是“几根柱子顶着一个大屋顶”。那么柱子怎么顶住屋顶?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梁、枋互相咬合,将力传导给柱子直到地面。“高档”一点的古建比如华林寺大殿,梁、枋层层相衔,也不使用钉子,纯粹通过榫卯结构实施各部位的精准连接。

中国古建还有个特点,是年代越久远,斗拱越大;年代越近,斗拱越小。因此,判别一个古建的年代,斗拱组合的“大”和“高”,以及包含了几个“跳”,是最直观简便的方法。就国内现存的几个唐代古建和其他北宋古建来看,都是大斗拱并且多“跳”。当然也有例外,明清时高等级的建筑如皇家宫殿,为了体现威严,斗拱仍可以做得很大且很花哨。皇家宫殿自然非其他古建所能比拟。

再看柱子。如果柱子的上中下部分是一样直径的,叫“直柱”,如果上下两头的直径略微小些,中间鼓起来,像延长的“腰鼓”,或者说像根“梭子”,就叫“梭柱”。这也是辨别古建年代的一个标识。唐及唐之前的梭形比较明显,到北宋时还可以显现,南宋后慢慢趋向直柱,明清之后基本就是直柱了。

斗拱“出跳”

飞檐翘角

中国古建靠的是历代匠人的言传身教,谈不上理论层面的总结,唐代之前也基本没有规范的“建筑学”专业理论书籍,到了宋代,才勉强有了一本统一的、有权威的学科书,叫《营造法式》。简单对照一下华林寺大殿:首先它有巨大的斗拱,斗拱有八个“跳”(也有人认真数了一下,说是“七”跳,认定的角度不同),等级高,符合“营造法式”的高级别大殿规定;其次,它有巨大的“梭柱”,也满足宋代和宋之前的法式;再者,它的其他建造包括台基、开间、屋脊,基本都符合宋代“营造法式”所讲的样式。据此,可以断定,它起码是一座“宋”的建筑。

南宋的建筑留存下来的有一些,北宋建筑特别北宋早期的就少了,再上溯到唐代的根本就是凤毛麟角。有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留存。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等国内学者自发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在持续、艰苦的考察中,发现了位于山西的唐代佛光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文物普查,又在五台山找到一座“南禅寺”,它的大殿比佛光寺更早了七十多年。在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北方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留存有颇为古老的木构古建,感觉是理所应当的。那么,在中国长江以南的湿润地区,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古建在哪呢?

1954年,有几位南京工学院的学生到宁波考察古建筑,无意中发现一座“保国寺”,年代很久远。专家们实地研究后,判断它是北宋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重建的。既然是重建的,说明原始建造的时间还要更早。最后推断的结论是,这个寺最早建于汉代,但后来全部被毁了。不过凭借北宋初年的建筑地位,保国寺仍然成为当时唯一的一座中国南方“最早的木构建筑”,而被列入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单。

重新“组装”时添加的鸱吻

大殿内景

当时也有专家提出,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应该是华林寺,但没有为此进行科学的、有力的论证。出于慎重起见,华林寺仅被认定为是南宋建筑,入评为省级保护单位。宁波保国寺“江南第一”的地位暂时未动摇。

1979年,清华大学的权威教授莫宗江途经福州去厦门,“久闻华林寺,想来看一看”,结果一看看了三天,还耽误了行程。回京后,他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并做了充分准备,第二年又带来两个学生再次详细考察、测绘。最后“一锤定音”:“千年建筑”。在莫教授的支持鼓励下,福建向北京提出了将华林寺列为全国文保单位的报告,1982年顺利获得批准,由此才有了之后1986年的那次落架大修与重新组装。

而之所以“千年建筑”的结论能够站得住脚,也是华林寺大殿落架后,将木料样本送去北京进行“碳14”检测的结果,科学手段发现这些木料迄今已经有一千两百年到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如果按一千两百年算,那么是在公元820年左右,正值吴越国割据时期。吴越国将原先闽国的宫殿建筑拆除,拆下后的材料去了哪里?很多人认为,就是拿来在屏山建了“越山吉祥禅院”——史料记载,该禅院正是华林寺的前身,建成具体时间在公元964年。华林寺大殿所用的木料年代大大早于964年,也可以推断其应是从闽国宫殿拆下所得——毕竟民间没有这么硕大的木料。

华林寺山门

如今可以确定的是,在吴越国被北宋所灭之前,“华林寺”就差不多已经建好了。所以,它既可以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所建,也可以说是“北宋乾德二年”所建,两者都没有错,体现的则不乏有五代所继承的“大唐遗风”。因为规模宏大,在南方又颇有影响,南宋时宋高宗还为它题写书法,这块御书碑现在还在华林寺,明朝的皇帝则确立了它沿用至今的名字,时间是公元1444年。

至此,保国寺与华林寺大殿的“江南第一木结构古建筑”的PK 基本落定,华林寺大殿比保国寺建筑大概早了49年。不过,保国寺仍然可以引以为傲的是,它的历史更加悠久。

说起来颇有缘分,福州的华林寺和宁波的保国寺,两寺附近不远处都有一座“马鞍山”,且福州、宁波,早在闽越国时期就是一家,在吴越国时期也是一家。既是一家,还有什么你的、我的之分?这两处珍贵的古建筑,同在江南,都值得我们珍惜与自豪。

我是“屏山人”,我尤其为“迟开的”古建奇葩——华林寺,感到骄傲!

猜你喜欢
斗拱木料大殿
说不完的斗拱
鲁班妻子的发明
民居趣读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故宫三大殿之火
故宫三大殿探秘
3.14惹的“获”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武当山·紫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