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瑞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听力作为一种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是学习者通过大量听的活动,进行语言输入,并逐步内化语言规则,所形成的语言能力[1-4]。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聋子英语”,许多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却听不懂外国人说话,也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5]。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授课效果,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解决听力课“费时低效”的问题,已成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英文歌曲被中国人熟知。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英语学习的目光从呆板的书本上转到了生动有趣的英文歌曲上。本文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框架,以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将音乐与语言进行融合的方式,研究英文歌曲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步骤。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有助于创建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按照实验步骤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同学展开实验,并借助SPSS软件对实验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实验证明:英文歌曲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上,能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成绩。
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该理论又被称为“i+1”理论。“i”代表学习者现有水平,“1”代表新增的难度[6-10]。“i+1”的意思是,输入的语言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基于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可理解性。学习者必须能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什么意思。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属于无效输入;第二,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相关,又要有趣。相关的材料,更容易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材料,更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三,输入材料要符合“i+1”原则,如果输入材料没有任何难度,学生就不会进步。如果输入材料太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不了,学生就会直接放弃学习。所以,应在现有水平上,增加一点点难度;第四,输入的语言材料要达到足够量。输入的语言材料达到上述三个标准,还不足以让学习者习得语言,输入的原因材料必须达到足够量,并且学习者在实际中大量的练习运用,这样才能逐渐掌握一门新的语言[4]。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语言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多少取决于情感过滤的强弱,情感过滤强时,语言的习得弱,当情感过滤弱时,语言的习得就强[4]。
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有助于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对听力材料输入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这种教学方法理应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6]。
论文主要研究如下问题:英文歌曲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上,是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
笔者选取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班共有94人。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法。首先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为理论指导,设计英文歌曲运用在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实验教学步骤,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展开为期一学期的实验。在实验前,笔者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同学进行了前测,前测内容为2020年12月四级考试第一套真题试卷的听力部分,满分100分。该班前测平均分为54.78分,笔者保留了该平均分,以及每一位同学的前测成绩,以便在实验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与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2》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是教育、水、食物、节日、城市、工作、爱情和旅行。现在作者以单元主题为“爱情”的第七单元为例,展示如何在“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步骤,将英文歌曲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上的。
以“输入假设”理论为指导,将歌曲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实验步骤分为上课前、上课时和上课后。上课前,要先选好歌曲,因为本单元主题是爱情,所以需要选一首跟爱情有关的歌曲。根据“i+1”原则,输入的语言难度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比目前学生语言水平稍微高一点点。所以,选择歌曲时不能选择太简单的英文爱情歌曲,比如像“You are My Sunshine”这样的歌曲就不合适,也不能选择太难的英文爱情歌曲,比如像“All Out Of Love”这样的歌曲,也不是很合适。最后,作者挑选出来了一首比学生目前听力水平稍高一点的英文歌曲:“Stay Here Forever”。
上课时,授课步骤又分为“听之前”“听之时”“听之后”。刘龙根,胡开宝认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为背景知识、语音知识、词汇和语法[7]。所以,所有授课步骤的设计,都要在“输入假设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这几个因素展开。“听之前”进行两种活动:课前导入以及生单词、短语介绍。课前导入部分,作者先是简单给学生介绍了歌曲的写作背景,以及歌手信息,然后根据“i+1”原则挑选出了一些比学生目前词汇水平稍高一点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进行了简单讲解;“听之时”进行一种活动:边听边做练习。在“i+1”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三种练习形式:填空、歌曲片段听写以及判断歌曲主旨大意的练习题。为了使这三种练习形式符合“i+1”原则,在填空部分,作者没有设置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填空,因为这样太简单,也没设置句子填空,因为这样太难,而是混合设置了实词填空和短语填空,并且给出了实词和短语的首字母,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稍做努力,就能把答案听出来,然后写出来;在歌曲片段听写部分,作者没让学生直接听写歌曲片段,因为这样太难,而是给出了和该片段相关的一些关键词和短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和短语的提示,多听几遍,把整个歌曲片段写出来;在判断歌曲主旨大意的部分,作者没让学生直接用英语说出主旨大意,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说太难,而是给了学生四个选项,让学生听完歌曲之后再进行选择。学生听完几遍歌曲后,稍做努力,也能把正确答案选出来;“听之后”,进行两种活动:语音知识的讲解,以及歌曲的跟唱与合唱。在语音知识讲解部分,作者根据“i+1”原则,选取了一些比学生目前语音水平稍高一点的语音知识进行了讲解,比如,“wanna”和“gotta”是“want to”和“got to”的缩读。短语“cause if”和“rock and”,首先需要缩读,变成“coz if”和“rock on”,然后需要连读,变成“coz if”和“rock on”。在讲完语音知识之后,老师让学生跟着音频一句句跟唱,跟唱三遍后,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唱本首歌。老师便让会唱的同学领唱,大家一起大声合唱本首歌曲。在唱完歌曲过后,教师把课本上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点挑出三分之一,带领大家一起讲解、练习。
授课结束后,在输入假设理论的指导下,给学生布置作业。因为输入假设理论有一个原则是:输入材料要达到足够量,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第一,回去跟读并学唱这三首比自己当下听力水平稍高一点的英文爱情歌曲:“the Power of Love”“When I Fall in Love”“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第二,自学完成课本上本单元剩下三分之二的内容。
本学期听力课本主题共有八个单元,每单元都按照这样的方法步骤给学生授课。在一学期授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又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学生进行了后测。后测内容是2021年6月四级考试第一套试卷的听力部分。测试完成后,拿出前测成绩,使用SPSS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与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英文歌曲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上,是否能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成绩。
试卷批改完成后,笔者采用SPSS17.0录入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表2。
表1 配对样本统计结果
表2 配对样本检验结果
从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平均分是54.78,实验结束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01班的平均分是59.68,实验后比实验前平均分上升了4.90,且sig值为0.01,小于0.05,证明差异显著。这些数据足以表明英文歌曲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听力成绩。
作为四种语言技巧之一,听力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听力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放听力,学生边听边做练习,学生容易厌烦、疲惫。本研究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框架,探索一种将音乐与语言进行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出了英文歌曲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步骤。本研究能够给三本院校听力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