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西全
小儿疝气是儿科常见疾病,根据其位置可分为脐疝与腹股沟疝,大部分小儿疝气多为先天因素所致,脐疝患儿多为脐环闭合不及时所致,而腹股沟疝则是患儿鞘状突关闭不良造成。
一、小儿疝气的临床特征
1.小儿疝气的发生时间
一般而言,疝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出生后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均可能发生。
2.小儿疝气的发生诱因
大部分小儿疝气均发生在患儿大哭、剧烈活动、用力大便时,肉眼可见患儿腹股沟位置存在一明显凸起,部分凸起明显的患儿,其范围甚至可能延伸至阴唇或阴囊位置。
3.小儿疝气的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患儿疝气发生早期,在患儿仰卧位或按压后凸起消失。随着患儿的病情不断发展,患儿腹内压水平随之升高,其肿块无法回纳,部分无法消失的疝气称之为嵌顿,此时患儿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
4.小儿疝气的影响
轻度疝气发作一般只会造成患儿腹痛症状,此时患儿可能会存在哭闹、烦躁现象,病情发展后部分中度疝气患儿会发生腹胀、呕吐、排便困难现象,说明患儿有可能存在肠梗阻问题。此时患儿家长应立即带领患儿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依据医师判断方式予以治疗。但是,如上述患儿仍然没有经过有效治疗,其肠管长时间无法回纳至正常解剖结构,则会导致患儿发生发热、肠管缺血坏死等问题,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
二、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
就小儿疝气治疗方法予以分析,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又分为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多针对部分1岁以内患儿采用,此类患儿疝气症状具有自愈的可能;手术治疗则分为修补术与注射吻合术,一般认为1岁以上患儿无法自愈,且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也需要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疝气患儿的腹胀、腹痛症状予以有效缓解,常用药物多为中成药,包括疝气内消丸、橘核丸等,优势是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且具有无创性,缺點则是无法完全根治,患儿仍然会发生疝块脱出问题。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疝气带裹束患儿病变位置,该治疗方法的优势为短时间内能够立即防止患儿疝块脱出,进而缓解患儿症状,避免患儿病情加剧,但物理治疗缺点也很明显,患儿不适感较强,且无法根治疝气,使用方面也不够便利。
3.修补术
修补术是指利用人工合成材料将疝环口予以修补,从而确保其疝块不会脱出,该种治疗手段又分为常规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其中,常规手术操作方便,且临床效果显著,但对于患儿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患儿术后恢复时间长;腹腔镜手术则能够减少创伤,患儿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4.注射吻合术
注射吻合术临床应用较少,是指将吻合剂注入到患儿疝管内,促使其疝管与疝环口能够闭合,吻合剂与人体组织相近,不会增加患儿的疼痛感,且术后恢复较快。
三、小儿疝气的预防方法
1.由于疝气多发生于婴幼儿期间,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沟通,在发病早期患儿家长无法立即得知,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对其腹股沟、脐部、阴囊位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患儿早期症状,一旦发生肿胀、肿块问题,可用手指轻轻按压,观察是否会发生肿块回纳现象,如果存在,极有可能是疝气症状,则应立即前往医院予以确诊。
2.疝气多为男孩发作,相关研究显示,超过90%以上的疝气均为男性,但是,女孩也存在疝气风险。女孩疝气脱出一般多为卵巢与输卵管脱出,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其风险性水平较高,因此,女孩家长也不能降低警惕。
3.在婴儿时期,小儿不要将其腹部包裹过紧,防止增加小儿腹腔压力。另外,部分家长过早教授小儿站立,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行为,过早站立不仅对小儿髋关节及腿部产生影响,同时也造成肠管下坠问题,造成腹股沟疝的发生。
4.小儿饮食方面家长需要尤为关注,由于不少患儿均为在用力大便期间发生疝气,这是由于用力后患儿腹内压升高所致。因此,家长应尽量增加日常纤维素摄取量,鼓励小儿食用蔬菜水果,防止小儿发生便秘问题。另外,如果已经发生便秘,则尽量不要放任小儿自行用力解大便,可遵医嘱使用外用通便药物,保持其大便通畅。
5.小儿剧烈啼哭也会增加腹内压,因此,在小儿啼哭时,家长最好能够及时予以干预。咳嗽也会增加腹内压,如果患儿发生剧烈咳嗽,家长应尽快带领就医。
6.肥胖也会增加小儿疝气发生风险,尤其针对部分腹部过于肥胖的小儿。同时肥胖也是诸多疾病的共同风险因素,甚至会关系到小儿长大之后的身体健康。因此,家长应科学饮食,合理控制小儿体重,保证小儿身体健康。
以上我们一起了解了小儿疝气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