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04-21 00:13:21郑宁银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知识整合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郑宁银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理解、关注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处于高阶思维层次的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概念,以人教版一下数学习题课《补砖问题》为列,探究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具体而言,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前测,了解学情。再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发深层次思考。最后多样解题,指向高阶思维,推动知识整合。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教学;高阶思维;知识整合

一、研究缘由

现阶段,虽然学校教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学界共识,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担任主讲者,而学生被动接受的“伪自主”式学习依然存在。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机械化的状态。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学的本质,而深度学习是注重教学本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对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的典型练习题:补砖问题为例,进行探索研究。

二、课堂前测

通过学习,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做这一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的生活经验,而孩子们现在却很少能看到墙体砖面的情况,所以在讲题前,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前测。

(一)问一问,初步了解生活经验

为了较真实地了解一年级学生是否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一年级两个班的46名小朋友进行提问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问题1: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用砖砌墙的场景吗?(见过/没见过)

问题2:碰到砌墙场景,有没有仔细地观察砖是怎么摆放的呢?(有/没有)

(问题2是对问题1中见过砌墙场景的学生进行提问的)

结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砌墙场景的人数还是比较多,占比60.87%。但其中只有19.57%的人仔细观察过墙体砖面的情况,这也能解释学生看到题目时产生的陌生感了。

三、教学过程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生活实际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一系列具有深度的学习链,逐步深入,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构建逻辑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体系迁移来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最终使思维结构、能力方法以及情感都得到深度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1]

(一)启发式提问,引发深层次思考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具有好奇和好动的特点,思维方式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出示一张墙砖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依次提出3个问题:

问题1:房子是怎么盖的?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问题2:这面墙用的砖有几种?这两种砖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3:以行为单位,仔细观察每行砖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个问题通过联想楼房是怎么盖的,让学生有一个砖块是一层层从下往上砌的概念。因此可以从下向上依次进行排序:第1层至第6层。第二个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墙体中的砖有2种,一种是大的砖,另一种是小的砖。再通过追问这两种砖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两种砖之间的关系:小砖是大砖的一半。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层为单位,仔细观察发现每层砖之间的关系:第1、3、5层都是大砖,而且每一层都是有5块大砖;第2、4、6层头和尾都是小砖,中间是大砖,每一层是4块大砖,2块小砖。因为2块小砖刚好等于1块大砖,所以每一层的总砖数都是5块大砖。

在最先的提问和当泥瓦匠环节中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仔细观察和逐步引导让学生把新的认知与原有的认知进行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并有效地对知识进行迁移,从而体会数学的思想,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二)多样解题:指向高阶思维,推动知识整合

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学生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身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第二,探究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启发儿童数学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发展高阶思维;第三,强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动手操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动口既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课堂教学不仅应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广度和深度,而且应将知识作为载体,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完墙砖体情况后,出示习题。

【方法一】

根据学生对墙体砖面的探究,第一步:分层,在观察的基础上,先从下往上标上序号,再用直尺画出横线,便于区分每层。

第二步:补画每一层缺失的砖。利用之前以层为单位观察得到的结论,可以发现单层数的砖块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双层数的砖块排列顺序也都是一样的,并且每一层的总砖块数都相同。因为第 1 层的砖块排列顺序是已知的,所以根据第 1 层,可以画出第 3 层和第 5 层的砖块排列顺序。而第 6 层的砖块排列顺序也是已知的,所以也可以画出第2层和第4层的砖块排列顺序。

第三步:数一数。通过画一画的方法,每层缺失的砖块就显而易见了。再數一数补画的总砖块数,就能得到缺失的砖块数。

【方法二】

第一步与方法一相同,先从下往上标序号,再用直尺画出横线,进行分层。

第二步:计算每一层缺少的砖块数。根据前面的结论:2块小砖刚好等于1块大砖,每一层的总砖数都是5块大砖。利用这规律可以计算每一层缺少的砖块数。

第三步:加一加。把每层缺少的砖块数加起来,计算缺少的总砖块数。

【小结】

上述的两种方法是学生根据其自身的认知采取的不同方法。方法一通过画一画把抽象转变成具象,再结合所包含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解题。方法二是在得出来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计算,这更需要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体现深度学习。因此,深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准学生视角范围,设计深度学习活动。

四、结语

通过这道习题,可以得知:深度学习具有指向高阶思维、注意整合的学习、积极的情感投入等特征。知识间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超越机械记忆,透过表象进而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及规律,从而生成高阶思维。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因此,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教学目标要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参考文献:

[1]邓慧玲.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9.

[2]刘佳. 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年级下册补砖问题[J]. 报刊荟萃, 2018(5).

猜你喜欢
知识整合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8期)2016-12-03 15:57:22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加工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化学教学(2015年11期)2015-12-19 01:31:51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