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德课是德育工作的重点,纵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发现,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结论少,尤其是部分教师为书至尊,不顾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观点,形成一些微信的道德认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做到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法
一、品德教育的出发点
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小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景激活时,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内在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教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区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介入不同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去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小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只是区分析所面临的时间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我们要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品德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教材要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例如教材中小兔贝贝试着和同学们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是信息,通过找一找的活动,引导学生熟悉身边的环境。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环境,能利用环境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跟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表达的顯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三、课堂情景设计
在课堂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开展实施教学,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里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重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在线、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受到情理交融之效果。
四、运用好案例
典型分析是品德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任务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亲切、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发必须注重典型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学习典型的目的性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践行。
五、与生活相结合
《品德教育》《品德社会》的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想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想,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知道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就必学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式有时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全面的观察,带着思考观察。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的视角。
六、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氛围
将道德教育放在和主课学习一样的程度上,除了课堂授课以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文明教育活动,用鲜明的活动来促使小学生实际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的道德观念;还可以采用班级同学互评的方式,在班级评选优秀道德模范,在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到德育渗透校园每一处,在学生所视处做提醒标语,让德育工作渗透于校园每一处角落。
七、提高家庭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视程度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教育一样不能忽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做好不溺爱孩子,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力的家务劳动。
八、结语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本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设计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品德课的时效性。因此,小学生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教育现状中应该被着重加强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王芳,来春旭 《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2]朱月,《小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葛红梅,性别女,籍贯,辽宁,出生年月,1983.10月,学历,本科,职称,教师中级,工作单位,大连市社会福利院,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