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辉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促进贷款企业数量和贷款金额的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攀升。若不及时处理不良资产,会加剧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进程,甚至还会面临更严重的信贷风险。在此种形势下,亟待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和类型及多样化的处置方式。2021年7月14日国新办举办的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务运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当中,银保监会统计和风险监测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会议当中表示,6月初,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3.5亿元,和2021年年初相比增加了10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6%,与年初相比降低了0.08%。不良贷款总额的增加,导致我国的金融体系面临更严重的安全隐患[1]。这一背景下,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希望能够为其找到更合适的处置方案。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念界定
就当前学术界对于不良资产的概念界定还比较宽泛。主要分为企业和商业银行两种类型。前者不良资产是企业在开展运营和管理当中无法保持正常运转的资金,比如长时间的欠账、不良风险投资、应收账目难易回收、企业堆积了较多的滞销物资等。后者不良资产是处于非正常情况下的资产,银行无法获得正常的收入和利润[2]。
很多学者把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与不良资产综合起来开展分析,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概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能够追加的成本,是由债务人或债务组织自身的偿还能力不够所导致的。简单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银行已经发放出去的贷款,无法按照之前双方签订的合约,将应该收回的利息与本金等回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结构还处于比较单一的状态,所以不良资产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便是逾期贷款。因此,在此次研究中所分析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无法正常回收的不良贷款,不包含投资性坏账。
(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类型
划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类型的标准与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1998年之前,财政部划分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类型,分别是:呆账、正常、逾期以及呆滞。到了1998年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数量与经济整体规模的增加,对于不良资产的分类也进行了调整。1999年中央银行正式下发文件,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成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以及损失五个级别。采用这种五级不良资产分类方法与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相吻合。但是如果从现在所处的角度来看,此种分类方法中有不少的主观成分。无法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问题进行充分反映。为了改进已有分类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我国也开始积极研究新的分类方法。在国际上签署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之后,十二级分类法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划分方法,我国的一些银行也开始尝试这种划分方法。
之后,我国在划分银行不良资产种类时,选择将不良资产的标的物作为标准,分成了债权类、实物类以及股权类等[4]。第一种,实物类。债权人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采用物品抵押或者是质押的方式抵债;向银行借贷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已经申请破产,银行按照法律规定来估值和回收可以偿还的实物;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收缴实物偿还贷款。实物包含有企业房产、厂房以及机器设备等。之所以将实物类资产纳入到不良资产中,是因为在收缴当中,存在着资料不全、权属不明确以及实物不够完整等情况。第二种,债权类。分为政策性、商业性债转股,股权抵债以及资产置换等。这些资产纳入不良资产范畴的原因是在转换时要估计价值,但是转换价值通常与原本的贷款额度相比存在着不对等情况。第三种,股权类。不良资产,银行尽管可以享受到增值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亏损的风险,最终价值有很强的模糊性。如果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股权很难抛售,出现资不抵债情况,最终便会成为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析
商业银行在对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会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目前除了常见的传统方式之外,随着时代需求和金融方式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主要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传统处置方式
1. 清收与核销。 第一,清收。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资产,主要是借助于法律給出的相关规定,向债务人直接索取现金,将债务人抵押的物品变卖,获得厂房、产品等相关的所有权。商业银行如果采取诉讼手段来解决,通常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成本。而且即便是最后胜诉了,后续执行难度也很大。银行作为债权主体,需要面临债务人道德信用方面的风险。商业银行具体清收工作开展中也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需要采取良好且科学的清收方法,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1)主动出击法。责任信贷员需要到贷款人的经营场所实地深入了解情况,把客户群体进行排序和分类,按照先易后难,先小额后大额的方法,找到切入点,反复开展工作。(2)感情投入方法。不能一味地去训斥、责备,采用强硬的语言和不良贷款客户沟通,让已有的矛盾激化。而是可以选择站在借款方的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找到与客户相融合的观点,提出能够让对方可以接受的条件。(3)资金启动方法。开展认真仔细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找到症结的根本原因,便于对症下药。如果调查发现借款人有经营管理能力,但是因为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无法及时偿还贷款,还可以采用资金启动方法,向受损的客户提供新的贷款支持,等到时机成熟之后,逐步回收贷款。
第二,核销。对于无法回收的贷款,商业银行一般会采取注销措施,相关的利润损失由商业银行承担。核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将不良贷款消除,但并不是直接放弃不良贷款相关的债权。只是转变了贷款核算的方式,还要持续追偿未终结的债务关系债权[5]。按照我国财政部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当中,采用核销以及转让等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产生的损失,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企业所得税按照25%的税率进行计算和抵减。
2. 不良贷款重组。利用闲置资金(抵押房屋当前的价值和欠款之间存在的价值差)用来投资,得到更多回报是贷款重组的目标之一,另一个目标是发挥不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差异化贷款产品在利率方面的差异,达到还清贷款、节省支出的目标。在重组不良贷款之前,需要先充分评估贷款风险,再和债务主题讨论与协商,修改或重新制定新的偿还贷款方案。重组现阶段的类型有两种,分别是:司法型是债务人向法院申请了破产重组后,在法院提供督导的背景下,需要债务和债权人双方商量调整之前的偿还贷款方案;自主型,银行直接和债务人开展协商,结合债务人的具体情况调整之前的还款利息、时间以及担保条件等。
3.诉讼方式。采用法律诉讼方式,为了实现债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律方式来向担保人、债务人等完成追索。此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可能会出现担保人和借款人恶意逃避银行债务风险;其次,存在查封、冻结以及扣押等不力风险;然后,存在不当诉讼以及败诉风险;最后,银行的回收率比较低,成本相对较多,耗时也更长。银行通常会把诉讼作为最终清收不良资产的方式。
4. 债转股。债转股就是关于将债权转变成为股权的一种简要表达方式,把合同债务转变为企业股权的法律行为。在我国实际开展的实践过程中,债转股还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其中,广义上指的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债权转变成为股权;狭义理解则是商业银行组间资产管理公司当做投资主体,把之前的债权转变成企业股权。
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主体可以和债务主体之间进行协商,将持有的债权按照协商好的比例转化为股权[6]。但是因为受到当前相关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是无法直接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经过第三方参与其中。第三方金融机构最显著的代表是资产管理公司,把之前的债权关系转变成股权关系。债转股方式的应用可以帮助银行减少不良资产总额,促进拔备覆盖率的提升,促进商业银行清收核销压力的缓解。
5. 资产管理公司买断。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筛选打包后,采用打折出售的方式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即AMC。AMC通常会采用一次性或者分期买断的方式购买,这样银行的不良资产债权便会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在整体打包和出售不良资产之前,需要开展全面检查,结合自身的消化不良资产水平,进行购买。此种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购买的方式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较适合一些核心竞争力比较低、规模小和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
(二)不良资产处置新方式
1.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处置不良资产。近年来很多知名投资银行都将目光投向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上,因为不良资产是具有资源性的,而商业银行在发现不良资产的市场价值后再利用资本市场的运营来提高其真实价值,这样可以让原本板结的不良资产重新流动和活化。
2. 采用企业合并收购或债务重新整合。不良资产所占资金份额大、难以分隔细化,债务重组可以实现存量资金重新配置应用,将现有不良资产分派给国内外相同行业进行重新分配,最后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商业银行可把重组不良资产当作一次机遇,来优化企业组织构造,提高对不良资产的处理速度。全面配合企业改革制度,合并和重新组合,积极灵活应对重点企业的债务问题。
3.资产证券化。 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按照贷款额度,行业类别,担保方式等分出类别和标准,将一部分实物资产和轻资产打包组合,出售或者委托给SPV (SpecialPurposeVehicle) ,该机构可以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这样既解决了不良资产的转换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了业务。
4.信托处置方式。信托资产具备破产隔离制度,一旦接收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优势,分离债权人。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打包,按照特定底价委托给当地信托公司。通过注资经营的方式,更高效的处理好大量的不良资产,此种处置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让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明显降低。
5. 业务外包方法。商业银行把部分不良资产外包给保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信用咨询调查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处置,能够节约内部组织成本、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处置效率的提升,大大降低了组织成本和处置交易成本。
三、总结
不良资产占比过大,会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也会对金融行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银行用更加合理的处置不良资产方式,可以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缓解运营压力。现阶段常见的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模式较多,但在具体选择时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找到最佳处置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胜海.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和处置方式探讨思路总结[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2):152-153.
[2]刘洋.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0.
[3]祖梦娇. 基于改进假设清算法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4]靳清山.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5]程丽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新型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3):41-44.
[6]王东,张兵.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場化处置方式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6(11):78-83.
[7]陈胜. 金融对外开放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J]. 金融经济, 2019(6):3.
[8]谭佳奇. “互联网+ ”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研究[D]. 齐鲁工业大学, 2019.
作者单位:北京东方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