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卿 沈伟
摘 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和实践信息化环境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所在技师学院长期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做法,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 技工院校 高技能人才培养
借助中国精准有效的防疫政策,中国制造以稳定、可靠的生产,持续向受疫情影响的世界各国输出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使得中国成为疫情阴云笼罩下,全球为数不多的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在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有着我国技工教育多年来为国家培养的大量优秀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这更加坚定了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深化职普融通。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商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运送,人们的学习、消费、医疗、养老都离不开信息化环境。技工教育培养的学生,既是为信息化环境生产产品的技能人才,又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生活和消费的个体。信息化已成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索和实践信息化环境下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技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要求提升技工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是技工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技工教育质量的需要,还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按照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积极进行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技工院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进行专业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合作、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凸显以下主要特点。
(一)教学手段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让技工院校的学生通过计算机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使得他们的手、脑、眼、耳并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新颖,受学生欢迎,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提问,努力将课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教学资源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变得丰富。教学资源信息化,使教学资源的展示空间不再局限于书本中。教学网站上,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丰富多彩;虚拟实验室中,模拟仿真实训进行得如火如荼。技工院校创建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式的教学环境,融入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方便教师教学,推动学生自学,使得教与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和学生原本碎片化的时间也变得有意义起来,教师随时随地可以教,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环境信息化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需要信息化教学环境来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将成为无本之木。多媒体课室让教师得以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展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魔力,而智慧课室,则可以将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组合起来,使录播课、直播课变得轻而易举。教学环境的信息化,使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要想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技工院校的教师紧密结合本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借助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顺利地从校园走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积极进行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企业用人需求,摸清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律、趋势,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摒弃原有教学内容中陈旧、过时的知识点,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用最新的专业知识武装学生。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者的关系。教学内容要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使学生成为有德、有品、有才、有用的人。
(二)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技工院校的教师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制作课程配套電子教案,开发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开发微课教学资源,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制作上述网络教学资源,需要规划资源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到资源内容的新颖、有趣、有用。根据技工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配套开发专业电子教材,开发相关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包,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充分利用。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将多媒体教室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建设,技工院校教师要借助学校的多媒体,以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输出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营造多媒体教学情境,通过演示、模拟和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综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四)实施微课教学
微课虽微,但作用不小。教师将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嵌入微课中,每个微课内容精良。这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成为可能,使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了小步长走的机会。互联网时代,微课已经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课程形式。技工院校教师应将课程知识制作成多个微课上传到网络教学空间,在课程预热阶段,给学生布置通过微课预习知识点的任务;在课堂教学的前半程检查学生预习的成效,并排查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集中解决学生在预习中不会、不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布置课后测试题,并要求学生结合测试结果,借助微课有针对性地强化未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对微课的闭环应用,教师教得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章有法。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分层教学以低成本的方式走进现实。
(五)形成信息化教学评价
在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在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当配套开发专业课程数字题库,并上传到网络教学空间,赋予专业课教师在线随机组卷的权限。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时,在线从题库随机抽题组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当堂在线答卷。学生答完卷提交后,可迅速生成在线评价结果。与线下组卷、印卷、发卷、组织答卷、评卷相比,这种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又快又准,能让教师及时得知教的成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的成果。
(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进入新时代,技工院校的教师要想在信息化环境中灵活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需要熟练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技工院校对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要让教师熟练掌握幻灯片制作、网页动画制作、多媒体动画制作以及媒体剪辑等方面的技术,提高技工院校教师团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满足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技工院校将“职业导向、能力为本、学生中心、校企结合”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手段和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更便于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融入、教学方法的运用,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加速进行。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新型教学模式,适应当前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
在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教师通过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提前将课堂教学要讲授的知识点放到网上要求学生预习,并能有效掌控学生预习的情况;将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能将课堂教学重点与学生知识薄弱点紧密结合;及时有效快速地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教学资源放到网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分层教学更容易实现。这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
(三)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的需要
技工院校要积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在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案例、配套资源和应用成果,可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技工院校应注重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推动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随时总结经验,随时更新網络教学资源库,让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其作用更是无可替代。技工院校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要有效结合技工院校培养目标,利用更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不断运用和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努力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乃龙.简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的应用[J].职业,2014(36).
[2]魏云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校园,2017(3).
(作者单位:吴卿,苏州技师学院;沈伟,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