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洁
(天津大学期刊中心 天津 300072)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指出,我国现有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其中包括中文科技期刊4429种,英文科技期刊359种,中英文科技期刊170种。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9年间,中国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占全球SCI论文总量的1.72%,同期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比例达到18.0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期刊品牌及提升现有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所在。
英文科技期刊的主要发展模式有2种:一种是“被国际化”,即在《科学引文索引》(SCI)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基于网络特征的新体系(SCIE)及在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期刊(ESCI)收录[1-4];另一种是“走向国际化”,无论是打造自主创新的科研论文数据库平台,还是编委会、稿源、审稿、语言载体等具体指标的国际化,无不体现出我们求新求变,踏实进取的精神。
我国是科研大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仅有195种,占中国期刊总量的比例不及2%[5]。如何引导我国学者将论文发表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何提升自身期刊的影响力,办刊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要关心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破除评价学术水平中“SCI至上”的局限性,但要秉承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念,学习借鉴一些优秀期刊的发展模式,以此促进自身实力的提升。在总结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标杆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总结了英文科技期刊办刊过程中的一些要点,旨在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梳理,为科技期刊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期刊的研究类型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每一本期刊都有其特定关注的学科领域及研究内容。因此,期刊一定要为作者提供内容明确的投稿指南(Author Guideline),主要包含:期刊的主题范围、论文的影响力、文章类型、期刊政策、提交文稿的格式及排版要求等。这样更有利于作者确定文稿内容是否与期刊要求的主题具有一致性,编辑人员也能更有效率地筛选出适合本刊的文稿。当文章的研究内容超出期刊研究领域的范畴,或者是投稿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其稿件报道的内容不相符时,难免会让学者对编辑的审稿能力产生质疑,同时也会给人留下期刊定位不准的印象。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期刊编委会成员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期刊定位。事实上,编委会成员涉及的研究范围越广,期刊被认可的几率越高。因此,在遴选编委会成员时,既要考虑到编委的国际化分布,又要尽量选择所属专业领域的国际权威人士。他们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熟悉该研究领域的发 展趋势,能够提供更多的学术价值以及提高期刊影 响力[6-7]。
投稿诚信是维护良好学术环境的基础,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保障。提高投稿制度的透明度与可信性是每一位学术人的职责所在。投稿时,期刊会要求作者在文稿的末尾提供利益冲突声明(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学术论文的利益冲突指是否存在影响金钱回馈或者个人利益等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投稿作者没有提供实验仪器或者材料的能力,而是通过借助其他基金的资助或者实验室的支持而完成的本次工作,那么就需要在投稿时如实地披露所有利益冲突,避免可能的潜在问题。根据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的推荐,期刊应该有明确的政策来规范利益冲突,作者和期刊编辑人员有义务自觉维护这项政策[8]。
期刊投稿时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一稿多投、非原创性、伪造数据等[9–11]。学术界有条“不成文的法律”就是不能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包括2种情况:一种是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给2家或2家以上的期刊,另一种是不合理的“二次投稿”。前者很好理解,重点解释一下后者。当作者将已经发表的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向另外一家期刊投稿,而未在论文首页采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时,就属于不合理的“二次投稿”。还需注意的是,因已发表的文章存在剽窃、伪造数据等原因被要求撤稿时,所累积的 负面效应也会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同行评议制度是国际上最通用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遴选论文的方法。同行评议不仅可以正确判断学术论文是否具有理论价值,还能够维护平等、公正的审稿制度,树立良好的期刊信用形象。在实施同行评议制度时,要注意3个问题:①要严格实施单向/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并向作者和审稿人如实说明情况;②对所有稿件要一视同仁,不能只对自然投稿的稿件实施匿名审稿,而对约稿、组稿收到的稿件特殊对待,进行匿名审稿,避免人情稿、关系稿的出现;③要认真遴选同行评议的专家,建立系统多样且符合期刊主题范围的专家库,确保稿件的学术质量能逐步、平稳地得到提高[12]。
衡量一本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引用次数(CiteScore)和分区3个要素。国内大部分英文科技期刊常采用CiteScore评价指标进行自身评估。CiteScore是 2016年12月8日荷兰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一个官方期刊评价指标,以透明和全面的视角衡量期刊影响因子,以指导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期刊来发表研究成果。CiteScore计算方法是该期刊前3年发表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同时兼顾了当年影响因子与5年影响因子2个数值的特点。IF与CiteScore的区别见表1[13-14]。引用率又分为自引率和他引率。众所周知,自引率是指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引率则是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该期刊在全年发文率不高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自引率,则很容易被怀疑存在虚假引用现象,而他引率能更好地反映期刊文章的质量高低及学科交叉程度[15-16]。
表1 IF与CiteScore的评价指标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between IF and CiteScore
对于国内很多英文科技期刊来说,更青睐于通过Scopus数据库使用的CiteScore百分位分区方法确定自己的定位,该分区将期刊分为Q1(99%~75%)、Q2(74%~50%)、Q3(49%~25%)、Q4(24%~0%) 4个分区[15]。事实上,评估范围列于Q1和Q2等级的期刊在学术界具有更高的认可度。
学术出版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国际上学术期刊的主流出版模式分为跨国出版集团、学会/协会、出版社、高校及科研机构四大类出版模式。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类别多样,研究机构、高校、学会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数量位居前三,占总数量的80%[17],如图1所示。如何从单刊出版模式向集约化出版模式转型是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目前,与专业出版集团合作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集约化出版模式。期刊借助与国内外大型专业出版集团,例如施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约翰威立(Wiley-VCH)的合作办刊模式实现了出版质量和影响力的双重提升[18]。
图1 我国英文学术期刊主办单位类型 Fig.1 Types of sponsors of English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期刊出版周期与发文量是有一定关联的。出版周期过长,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期刊的影响力较低,从而导致稿源不足,也能间接体现该期刊的审稿制度不够完善。期刊的年发文量过多或过少,都显得过犹不及。文章数量过少或者没有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发展模式;文章数量过多或者年文章数量增加超过几千篇,则不免让人联想到其中有灌水的因素。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期刊等级、引率用与发文量三者综合考量结果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
英文科技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出版语言的国际化主要针对英文科技期刊,其基础和重要特征就是规范的英语语言写作[19]。投稿时,文字功底欠佳会加剧国外审稿人的抗拒感,无形之中增加了被拒稿的几率。据一些期刊编辑估计,由于语言和写作方法不当的原因而被退稿的文章所占比例超过了1/3。而对于英文科技期刊在被评估时,较为粗糙的表达方式及较差的编校质量等问题都会极大地制约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理由是对于那些语言使用不当的期刊,造成文章阅读歧义的同时,也会降低期刊的影响力[20]。
开放科学交流与合作是未来学术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的主题定位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期刊收录文章中合著文章的占比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创新分工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除同一国家跨机构的合作模式之外,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显得尤为重 要,这是实现科研资源优势互补和知识共享的重要 方式[21]。
本研究详细探讨了英文科技期刊建设与影响力提升中的注意事项。研究发现,那些发展较为成功的英文科技期刊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从文章内容上看,稿件内容与期刊接收范围高度一致,文章语言使用规范且引用率较高;从编委会成员角度考虑,如果编委的研究领域能够覆盖期刊目标定位范围,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从期刊本身建设入手,必须拥有透明且可信的投稿制度、较高的分区等级、合理的出版周期等。新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谋求发展、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才能早日实现科技期刊的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