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2-04-20 15:20兰洁琼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兰洁琼

摘要:教学创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式。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表明,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佳。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认识数字、运用数字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容易缺乏“活力”,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产生冲突。因而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从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制订合适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发现数学的魅力,主动去学,愿意去学,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过程程序化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组织教学,很容易产生程序化的教学。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答,课堂练习,布置课外作业。教师总是将自己认为最好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却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就抓药治病,很难将病治好。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但却没有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创造力,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索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速度,很容易忽视教学的质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习好的学生带领学困生进行学习,大部分的学生懂了或者因为教学进度,就选择将听不懂的那部分学生放下,教学结果也只是以成绩来评定,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成绩较差的学生被遗忘在后面。长此以往,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习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想学习甚至是厌恶学习。因此,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信心、平衡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是尊重教学,只有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将学生作为主体,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多样的情境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教学方法,是以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场景为基础,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便于学生践行学习主体性。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笔者突破过去单一的温故知新导入方法,应用情境教学法,立足多样的情境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时、分、秒”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经历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早已与钟表进行了互动,初步地认知了时、分、秒。立足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创设了生活情境:“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个新朋友,是大家都认识的。下面,只要大家猜对老师给出的谜语,就可以和这个新朋友见面了。你们想不想见一见这个新朋友呢?”在语言作用下,学生产生了好奇心。笔者把握时机地说出谜语:“圆圆的赛场上有三兄弟,大哥高高的,走得很快;二弟个子中等,大哥走一圈,才动一动。三弟个子最矮,也最懒,走起来慢悠悠。”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轻松地猜出是钟表。于是,笔者直接展示一个钟表,通过与实物互动,认识“三兄弟”。如此创设教学情境,不但使得数学课堂具有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主动地迁移生活经验,自主地与数学知识互动,促进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学习自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但自信并非自负、自傲、自大,而是指能够准确评估自身能力并找寻到对应的特定情境。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亟需学习自信,秉持着学习自信战胜学习进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换言之,学习自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调动教学资源,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拥有充足的勇气探寻新知识,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明确不可怀疑、否定学生,始终将上述要求作为核心的教学准则,避免学生陷入自我怀疑,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第二,严禁使用羞辱、谩骂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应多多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斗志,发掘其潜能。第三,利用課余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优化教学策略,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第四,引导学生阐述个性化观点,将更多的展示机会给予学生,增加其自信心,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进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数学学科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锻炼数学思维的逻辑性,这也意味着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需要不断优化并拓展自身思维,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小学生普遍不具有成熟的数学思维,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究的兴趣与好奇心。小学生的上述特质有助于拓展自身思维。基于此,教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第一,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有机融合新旧知识。第二,在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围绕“长方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分别将长方形分为多个长方形或三角形,促使学生从不同的维度思考问题,强化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这些方面入手,多样策略地进行教学创新,优化传统教学不足,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体验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鹤.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才智,2020(27):79.

[2]杨田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18):205.23AA1D49-635F-42E1-BCAB-17FF3645FC3F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