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2-04-20 14:42厉娜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厉娜

摘要:在传统课文教授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美育和情趣的創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字的美学价值,借助文本内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丰富的互动阅读环节,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从原有单一化文字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确立的核心素养层面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在文本理解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性应用,因此该学科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抓住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在情感中体会文字的魅力,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多过程的课程编排,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思维展现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美育和情趣创设

小学语文课程在课文选择和单元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对学生文字美感的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文章在段落和情感方面具有神形兼备的特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发掘文章中的美学特色,通过情感渲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字赏析力,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小学语文课程不致沦为技巧传授和简单背诵环节。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在课程编排环节中,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文字中蕴含的精华与魅力,首先在课程引入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描写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上夏日微风荡漾的荷花倩影,让学生从动态的视角感受荷花的婀娜娇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荷花的初步认知,总结出荷花不同部位的特色:粉黛略施的花瓣映衬着黄金垂丝般的花蕊,搭配着错落有致的绿色荷叶裙。经过生动语言的初步熏陶,学生能充分发挥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对于眼中的荷花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会。同时,在一定审美情趣的指导下,由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刻领会课文中对荷花形态的描绘。此外,伴随着夏日微风的背景音乐,学生还可以用心体会文章中描写荷花的优美段落,通过与自己眼中呈现的荷塘图景相对比,也能从细节之处发现荷花的文字美感。通过意境烘托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到景物的天然雕饰,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心观察自然的审美情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荷塘,对课文中荷花形态的描写进行进一步扩充。学生分别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眼中呈现的荷花形态,通过想象中对景色的改造,在笔下写出用心感受后的荷花的娇艳姿态。通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学生实现了语言的再加工,逐渐形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审美特色,以及对自然景物情感的不同理解,学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因此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时,除了带领学生体会不同课文背后的人物情感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生活,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文章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导向性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悯农》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带着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对穷苦人民的悲悯情怀,让学生观看古代穷苦人民因为自然灾害颗粒无收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于粮食报以珍惜和感恩的态度。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代农民备受压迫现实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扩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教师向学生发问:为什么四海的闲田都用来耕作,但农夫却依然会因为饥饿而死呢?学生经过讨论,联系教师提供的社会现实资料,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由于较多的自然灾害对庄稼的收成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当时政府的苛捐杂税让农民上交大量的粮食,因而导致农民食不果腹。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表示肯定,并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升华,告诉学生:虽然现在我们衣食无忧,所吃的粮食依然是农民辛苦种植而来,面对他人浪费粮食时,我们应及时劝阻,因为这世界上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贫困饥饿而死。带有现实思考价值的情感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深度思考文章背后的情感主旨,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具有促进效果。

三、丰富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对于课内文章的学习难以满足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思维面也受限于课程内容,得不到有效开发。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课堂演讲等阅读共享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并在课堂内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在培养学生读书分享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塑造。在读书分享会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提问也更加具有价值,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许多学生对于赵王重用蔺相如的原因没有深刻的理解。为了加深理解,教师为学生推荐了课外辅助读物——《完璧归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重点对于蔺相如面对秦王大义凛然的态度、忠实保卫国家的情怀以及临危不乱、机智应答的沉着态度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在下一堂课上邀请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首先对完璧归赵的内容进行概括性分析,帮助其他学生完善补充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收获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其他学生提供不一样的理解角度。如此,学生在知识分享和交流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实现了阅读情感的交流分享式学习。

四、结语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件长久且复杂的事情,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主动探索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语言理解及深入思考能力的训练效果,结合文章特色让学生深入文字内部,体会情感价值。教师借助课外阅读等方式,不断扩充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观念,不仅能把握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全方面培育的功能和过程,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赵立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49-50.

[2]姚靖.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2.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