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淼红
摘要:《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衔接一日各环节的“纽带”,过渡环节是行程中间的“驿站”,综观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各个过渡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惯用“敲铃”、“拍手”等单一无趣的指令性动作及手势组织活动,使幼儿一直处在被动和反感中,长此以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造成拖延现象,拒绝配合。本文主要阐述怎样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代替教师枯燥的语言指令,从而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各种不同的快乐活动中获得学习、生活上的成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
关键词:一日活动;过渡环节;音乐;选择与运用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入园、早操、教育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盥洗、进餐、睡眠、午点、离园等。这一系列的活動中间都需要过渡环节,需要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引领,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陋习:有些教师在组织过渡中惯用指令性语言,利用“敲铃”、“拍手”等单一无趣的指令性动作及手势组织活动。虽然幼儿很容易听到这种高分贝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声音反反复复,幼儿听了情绪不愉悦,容易引起逆反心理,造成拖延现象,拒绝配合。那么怎样改变此现状呢?我们觉得,将“音乐”融入到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让音乐替代老师的口头指令,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而且长期坚持下去,能够使孩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听到某段特定的音乐,会自主地进行相应的活动,使生活、过渡环节衔接更自然。
那么一日活动那么多的过渡环节,哪些环节适合运用到音乐指令?各环节适合哪些风格的音乐?各环节音乐选取的长短?等等问题我们教研组经过了多次研讨。
(一)环节各异,给予状态提示
首先,我们觉得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它运用旋律、节奏、音的高低、强弱和长短来展现艺术,表达思想和情绪,刺激幼儿的大脑,促使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我们觉得不同环节可以用不同的背景音乐提示。
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不等,有的环节较短,有的过渡环节较长,如:盥洗环节、区角游戏、整理玩具等活动环节需要1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为此教师要预算好活动的时间,根据活动时间来剪辑音乐的长短。把较长的歌曲进行剪切,要把较短的歌曲进行循环。并预留长于活动2-3分钟的时间,等待个别较拖沓的幼儿,也可提示其他幼儿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教师还应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内涵,熟悉旋律、风格、节奏、音高等方面的变化。当幼儿对音乐熟悉了.我们便可邀请幼儿一起参与讨论:哪种音乐可以放在哪个环节?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使用哪首曲子?以此来引导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指令的设定。如给幼儿倾听《小苹果》,可问:“小朋友们觉得这首乐曲用来做什么事情比较合适?”“当我们该收拾玩具了可以用哪首音乐来提示我们?”师幼共同协商并确定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听到这首乐曲后,我们的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使幼儿明确指令的要求。音乐一旦选定,不再轻易调换曲目,以帮助幼儿尽快建立动力定型,且班级人员之间的配合要默契,规则要统一。
(二)风格多样,给予多元选择
音乐的风格多样,有轻快的、优美的、激昂的、舒缓的,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适用于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在可以随机播放音乐的过渡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各国各民族经典的曲目,让幼儿接触多种音乐风格,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如:中国的民乐、钢琴曲等,并在各个环节中选择使用。例:晨间点名活动时:每天单调、呆板的点名加入旋律、声势、节奏等音乐元素后会变得充满活力,会让孩子们期待。举例:《把我的名字唱出来》填充到歌曲的演唱中,或把名字唱成不同的音阶:这们孩子感应了自由变化的节奏句,并在无形中锻炼了将其唱词与节奏对应的能力。能激发他们的节奏创编、即兴和听辨能力,点名环节就变得更有趣了。
集体活动前:可配合节奏乐的练习如:《猜拳歌》、《一二三、剪拳布》。事先把旋律录下来,音乐响起,老师带着幼儿拍打身体进行节奏练习。等全部幼儿坐好,精神集中后开始上课。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加勒比海盗的《will and elizabeth》我们觉得还蛮好的,或是《He’s a Pirate》也不错,孩子们听到这些带有激情的音乐,马上就会加快速度排好队到操场进行户外游戏。
(三)循序渐进,音乐主导过渡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熟悉度,部分幼儿明白自己在音乐中该做什么,但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马上养成良好的常规。幼儿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要不断地示范及强调。当然,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不同的。随着幼儿对背景音乐越来越熟悉,对音乐的依赖感就越来越强。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幼儿已经对这某一时间,某一场景出现的某一首歌曲有了一定的条件反射,在这样不断地反复强化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无需用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言去左右孩子的行为了。到了这个阶段,音乐已经起到了让幼儿在美的氛围中愉悦地享受一日活动的作用。离开教师语言和肢体的压抑感,幼儿的一日生活会更加快乐,更加自由,同时自身参与感更强,自主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将“音乐”融入到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让音乐替代老师的口头指令,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使孩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听到某段特定的音乐,会自主的进行相应的活动,使生活、过渡环节衔接更自然。更重要的是音乐不应只是局限于某个专门安排的课时活动,让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音乐就更灵活、自然地融入到一日生活中,更体现了“生活处处有音乐”的思想,这样幼儿在感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音乐修养。
总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音乐可以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教育有心,就会做出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选择,并根据他们的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丰富多彩、合理又有趣的过渡方式,进而无所痕迹地渗透在每个活动之间,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有意义。相信我们的孩子们在时时有音乐的幼儿园里生活会更开心、更快乐、更有吸引力,而我们的教师也会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我想这比什么都珍贵。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