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炯 张丹青
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党群关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更是新时代传承弘扬“枫桥经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几十年来,群众路线在巩义市有着丰富生动的鲜活实践。着力打造郑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巩义样板,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总结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传承弘扬“枫桥经验”,切实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始终践行 “人民至上”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人民;“枫桥经验”;群众路线;社会治理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永恒初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中国共产党再次向全党和全世界庄严宣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成功经验不动摇。
一、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传承弘扬“枫桥经验”
1963年,在全国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枫桥干部群众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后,将这一好的做法总结为“枫桥经验”并在全国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本身就是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写照。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全国300多个政治团体之一,发展到今天拥有480多万个基层组织、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逐步发展壮大,在腥风血雨中历经一次次绝境重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促开放,始终把人民作为最大依靠力量,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这个根本政治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党就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党成立100年、治国理政70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从而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接续传承弘扬“枫桥经验”,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人民政府的具体负责下,广泛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借助于民主协商的平台,乘着社会协同的东风,搭乘公众参与的动车,依托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做实做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巩义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個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进入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传承“枫桥经验”、切实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我们在传承“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其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将其发扬光大。为此,需要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而巩义市竹林镇几十年来践行群众路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就是成功的鲜活写照。
竹林镇位于巩义市东部,从20世纪80年代的贫困小山村起步,到90年代撤村建镇,再到今天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关键的就是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最终实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真正目的与最大政绩。
(一)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群众
在镇党委的带领下,竹林镇党政班子团结一心,始终把“改变竹林的穷面貌,办好竹林群众的事”作为初心和使命,探索了“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的发展路子,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所有重大事项都依靠群众集体决策
竹林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意义的会议都是在群众集体决策中形成的。
1983年,竹林镇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只顾经营个体经济,甚至要求分掉集体企业的问题,召开了党员扩大会议,即“七天七夜会议”。经过七天七夜的热烈讨论,最终一致决定“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1987年的“林场会议”,破除了一些群众“小富即安”的观念,决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经济实现了二次飞跃。1992年的“翱翔会议”,决定发展制药等高精尖产业。1997年的“新启程会议”,决定在全镇推行股份制改造。这两次会议,推动竹林实现了从传统产业迈向高科技产业、走上资本运作道路的华丽转变。1999年,竹林众生成功上市,开创了巩义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先河。2006年,竹林再次转型,提出了“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先后高标准打造了长寿山景区、风情古镇,并不断创新,开发了温泉、玻璃桥、网红桥、七彩旱滑等引爆市场热点的项目,旅游发展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20年疫情后,红叶节期间最高一天迎来团队115个,达6000人。风情古镇总收入1200多万元,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商户有2家,10万~50万元的商户有11家,3万~10万元的商户有12家。今天的竹林,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工业到旅游业的成功转型。一路走来,竹林正是通过一次次召开群众大会,一次次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以强大的执行力把一张张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
(三)所有问题都通过“三评”达到群众满意
“三评”就是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这是竹林经过多年实践,不断丰富、完善而形成的。按照“三评”制度,竹林每半年组织一次评议,评议内容从关系竹林发展的重大决策,到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从群众的生活难题,到福利待遇标准,涉及方方面面。竹林群众高度关注的“吃水难”问题就是通过“三评”解决的。原来的竹林十年九旱,农民种地要靠天,吃水要到十几里外车拉人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年年“三评”,群众都强烈要求解决水的问题。村里先是建水窖蓄水、从矿区引水,后来又打了14眼400米以上的深井,但是出水量还不够生活用,更不要说满足生产需要了。直到2003年引来了黄河水,才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问题。通过开展“三评”,竹林镇进一步树牢了党组织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汲取了群众的智慧,凝聚了强大的发展正能量。
(四)所有工作的发动都注重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竹林镇高度重视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要用50%的精力抓思想、另外50%抓经济,甚至在关键时刻要拿出60%~70%的精力抓思想。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他们大力弘扬“竹林精神”,切实用好村规民约、“十好”评选、孝老敬亲活动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竹林镇最早的村规民约,对全体村民的言行举止、道德操守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定,并制定了惩戒措施。后来,进一步完善提升,编印了《竹林居民文明手册》,人手一册;编写了“社会公德四字歌”“劝人孝敬父母歌”等,广为传唱,对群众言行的规范和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40多年来,竹林镇坚持每年开展“十好”评选活动。各单位层层评选和全镇公示之后,召开大会进行表彰。先进人物披红戴花上台领奖,通过电视、广播和光荣榜广为宣传。特别是对于好媳妇,敲锣打鼓,将喜报送到她们娘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竹林镇坚持在重阳节举行“孝老敬亲”活动,全镇80岁以上老人乘花车、坐花轿上长寿山,接受晚辈孝拜和祝福。这些活动并不复杂,但贵在坚持。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从思想政治、精神文明、传统文化等方面对群众进行教育,竹林树立了正气、凝聚了民心,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多年的教育引导,也激发了群众参与集体事业发展的热情。在黄牛寨开发之初,不到10天,全镇党员干部就捐款1600多万元。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道路崎岖,建筑材料运输不便,影响了开发进度。竹林镇党员带头,群众主动参与,冒着高温酷暑,肩挑背扛,将几百吨建设物资运到了山上,铺设了景区主次干道,掀起了建设黄牛寨的高潮。
三、两点启示
(一)在认识层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實走好群众路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要牢记:为了群众,是党员干部从政履职、干事创业的根本问题;尊重群众,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凝聚群众,是增进党同人民群众鱼水之情的关键;组织群众,重点是掌握好方式方法。
(二)在工作层面,要坚持以“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为抓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毛泽东同志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的初心,就是为了建设美好家园,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这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实际、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进而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具体而言,应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抓组织,重点在于抓好班子和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抓思想,重点是要解决风气问题。三是抓发展,重点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四是抓建设,通过整治人居环境,让农村更加美丽、更加宜居。五是抓基层治理,重点是做好扫黑除恶、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概言之,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强化措施,只有做到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在传承弘扬“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进而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打造郑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巩义样板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9.
[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78.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JC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王四炯系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张丹青系中共巩义市委党校科研资政科副科长、助理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