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扶智扶志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4-20 00:15任武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帮助农民脱贫,建立自信、信心。搭建教育信息化资源平台,需要地方政府引导,地方企事业单位、高校、市场同时参与,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及时追踪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需求,解决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让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切实为农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坚定信念、增强信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扶贫扶志;“造血系统”

“十三五”期间,习总书记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这是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意味着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新“三农”教育信息化需要在扶志扶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在扶智扶志中的现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愿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的宏伟历程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贫困的信心和能力。从2016到2020年,中央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累计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5305亿元,连续5年每年新增安排200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整个扶贫过程中,精准扶贫聚焦于“扶人之贫”,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能力弱、综合素质低的问题。贫困最直接表现是物质贫困,人在物质上长期贫困匮乏往往会引发精神层面的束缚与压抑,造成精神上的贫困。对于贫困者来说,物质缺乏是外在表现,思想束缚是内在根源,要摆脱贫困既要借助“扶智”以提升生产与职业技能进而增加贫困者收入,也要利用“扶志”以转变陈旧思想观念进而树立贫困者脱贫信念。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教育即可以做到扶助贫困人口的能力也可以充实贫困人口的思想,信息化是时代背景,因此,教育信息化扶贫将教育信息化与扶贫联系在一起“扶智”与“扶志”。但存在在贫困人口中的现实情况是教育贫困正是贫困问题的集中体现,所以,要发挥教育信息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持续性作用,需要利用“扶学”帮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与师生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发挥好贫困地区教育的牵引作用,精准扶贫才能产生预期的效益。

目前,脱贫攻坚战略中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生助学、薄弱学校改造、脱贫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教育脱贫攻坚目标相比,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仍然面临着任务艰巨且紧迫的形势。未来几年,脱贫攻坚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针对这些对象的教育扶贫工作存在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兼顾、脱贫后返贫概率高的难题,亟须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即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就是牵着“牛鼻子”走向成功;并需要在“扶学”上做基础性工作。只有使“扶志”“扶智”和“扶学”三者相结合,才能推进全面脱贫攻坚,才能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脱贫难题,也才能真正实现贫困地区人民不返贫的现象。

二、教育信息化在扶智扶志中的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决定能否真正有效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课题组亲自深入本单位扶贫对象定边县职教中心及子洲县艾家河村,在深入对接地区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深感精准扶贫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帮扶共同体建设和优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组织三方面实现“扶志”、“扶智”与“扶学”,共同督导,才能使精准扶贫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

建立帮扶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协同创新机制,如定边县职教中心的管理与共享机制,定边县贫困片区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应用推广机制,定期有目的的针对贫困地区人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实践等,让贫困地区人民参与到教育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中,通过“扶志”、“扶智”与“扶学”三个要素的协调机制,建立定边县职教中心教师与地方贫困农民培训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教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意愿表达渠道,最终形成适合于“三位一体”模式的新型制度体系,服务于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致力于推进新型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精准帮扶扶持对象

地方政府引导,地方企事业单位、高校、市场参与,多方合力共同按照不同分工,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定边县教育精准扶贫协同机制,形成高校参与定边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合力,建设各种精准帮扶共同体。构建由高校教师与定边县职教中心教师,定边县职教中心教师与地方贫困农民共同组成的贫困片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精准帮扶团体,由高校行政人员、贫困片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贫困片区农民共同組成的贫困片区农民脱贫技能发展精准帮扶团体,协同合力从技术上方面培训到精神方面树立信心,使贫困地区农民由内而外,坚定信念,脱贫致富。

(三)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建立信息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是统筹做好定边县及周边贫困人口技术培训的适切信息资源共同体。高校通过面向定边县农民的文化服务平台、农民脱贫技能发展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平台的信息资源接入与服务、支持技能培训活动等功能,提升教育信息化资源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在教育信息化资源组织方面,建立优质、适合地方农民需要的信息资源,落实教育信息化支持资源应用、网络空间应用服务,及时跟踪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需求,解决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问题,让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切实在农民技能培训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以提升教育信息化资源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新信息化资源在定边县贫困农民中的均衡流动与共享,为定边县及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发挥重大作用。

三、结语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摸清当地贫困人口,也要摸清贫困人口所需,同时要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只有从这些方面出发,构建“扶志”“扶智”“扶学”三位一体、相互协同作用,才具有可操作性。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贫困人口及所处年龄段,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地方政府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文君,李艺华,王建明.信息技术视域下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

[2]薛二勇,周秀平.中国教育脱贫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17(12).

[3]曾天山.以新理念新机制精准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贫实践为例[J].教育研究,2016(12).

[4]左明章,向磊,马运朋,杨登峰.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9(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科院“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扶志扶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研究(课题编号:SGH20Y159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武娟(1977- ),汉族,女,陕西扶风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