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雯雯
一、研究背景
角色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也是深受我班幼儿喜爱的、在自主游戏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游戏。皮亚杰曾将角色游戏称为象征性游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假扮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社会性游戏。[[]]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幼儿经常会通过使用替代物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造性地展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
我班幼儿在个别化活动期间以进行角色游戏为主,这也给笔者提供了很好的观察契机,针对我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展示、分析,为提升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提供合理的示范引导。
二、研究方法
由于笔者是幼儿园一线教师,所以本次研究就地取材,选择笔者自己所在班级(上海市S园小B班)27名幼儿为观察对象。研究采用观察法、文献法,通过笔者平时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到的小B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及时记录,再结合文献资料,以案例呈现的方式直观、清晰地展示小B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发生的真实情况,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产生的行为,探究行为背后的意义,探索提升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的方法,帮助小班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三、案例呈现与分析
角色游戏是一种最有特色的、最典型的、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游戏,深受笔者所在班级幼儿的喜爱。笔者在工作过程中也就自己观察到的某些游戏案例进行了一定的记录,以下方实例说明:
【豆豆也想当妈妈】
案例:小班下学期,小黄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娃娃家的角色扮演游戏,在这里,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的角色身份。这天的个别化活动的时间,豆豆(三岁男孩)吃完点心最先进入了娃娃家,只见他拿出妈妈的小裙子给自己装扮上,老师走上前询问他:“爸爸的角色还没有人选择呢,怎么不选择当爸爸、爷爷或者弟弟呀?”豆豆告诉老师:“我就是想当妈妈。”过了一会,对面美发店那里的动静吸引了在娃娃家忙碌的“豆豆妈妈”,“豆豆妈妈”来到美发店前,开始在人群里排起了队,老师再次上前询问:“豆豆妈妈,你来到美发店这里排队准备做什么啊?”豆豆妈妈说:“我准备做个头发?”后来根据“豆豆妈妈”的描述我们的造型师为他打造了一个好看的发型,并且戴上了美丽的头箍。“豆豆妈妈”跑到老师面前学着前面女孩子刚问老师的问题:“××老师,我漂亮吗?”老师惊喜地回应道:“哟,今天的妈妈可真漂亮啊!”
教师经验:豆豆是小B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刚开始来的时候对于自己是男生、女生的概念不是很清晰,经过小班半年的学习,他已经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的身份。但是观察下来发现,豆豆对男、女生存在的不同充满好奇,如经过女厕所在厕所门口停留看一看,对于娃娃家里女孩子装扮用的发饰、裙子都一一尝试。
分析;豆豆作为班级月份最小的幼儿,实际年龄正好三周半,这一年龄段幼儿性别意识逐渐丰富,知道自己是男生或女生,也能够尝试从发型、穿着、生理特征去辨别男孩女孩,但是对于性别的认识还不是很明确,所以他们能够接受与性别不相符的行为偏差,豆豆在游戏中想要穿妈妈裙子、带漂亮头箍的表现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另外,小班幼儿存在注意容易分散的特点,通常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奇的玩意会吸引到他的注意,如他在娃娃家忙碌时,美发店的热闹动静很快便能吸引他。豆豆对于娃娃家的玩具已经十分熟悉,幼儿每天重复进行烹饪食物、接待客人、整理家务、照顾娃娃这些已经毫无新意和吸引力的活动,过于枯燥无味,加之没有新同伴的加入,很难被该游戏较长时间吸引。在后期推进中,还需要继续帮助幼儿明确角色的任务,联系生活中爸爸妈妈在家庭中的职责,帮助幼儿明白他扮演的角色身份、职责,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可相对增加对角色的情感体验,从而在生活中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此外,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四、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和引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小班幼儿社会经历匮乏,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或知之甚少,角色游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幼儿对某种角色的认知。案例中的幼儿对于某些的角色缺少一定的认识,通过这个游戏的开展也能帮助幼儿初步地了解一些角色的基本工作情况,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丰富幼儿对该角色的经验。同时在游戏交往中幼儿之间语言上的交流也十分密切,幼儿学习用协商、轮流的交往方式商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不断丰富和扩大自身的游戏经验。
2.创设幼儿所需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也是幼儿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案例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游戏空间、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只有这样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自主自发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才能使得游戏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3.及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是生动的、活泼的、独立的个体,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赋予了每个幼儿独特的的活力。在每次的角色游戏中小B班幼儿都可能出现一些状况,也会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这时候教师可以在游戏开始前后抓住一切时机吸收孩子在游戏开展中曾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是好的经验分享等等,或者及时将孩子引入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中。当然,教师一方面既要指导好幼儿的游戏,另一方面也要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
4.间接引导、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间接的指导有语言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讲评等方式。案例中老师采取了提问、质疑的指导方式,启发、引导幼儿自主解决了游戏中的困境,使得幼儿在游戏中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了幼儿主体性地同时也达成了教师的教育意图,促进了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主体性、创造性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等的特点。在角色游戏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是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丰富和扩大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介绍游戏基本的玩法,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支持、引导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