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忠,王林艳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湖南长沙铜官窑是一座唐代窑址[1]。铜官窑的发掘对研究湖南陶瓷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当前陶瓷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研究基础。在长沙铜官窑出土的陶瓷器具上有着独特的多种多样的彩绘工艺技法,在同时期的陶瓷烧制中有着重大的突破,是中国釉下彩的发源地,表明了唐代铜官窑的繁华与兴盛[2]。其丰富的题材内容、绚丽的色彩、潇洒飘逸的釉下彩绘对唐之后的瓷绘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目前的文化创意开发设计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平台。
铜官窑陶瓷文化作为湖南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对外展示地区文化魅力的响亮名片,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铜官窑非遗文化极其宝贵艺术价值,促进良好区域文化形象的构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06年铜官窑被列入全国一百个重大遗址保护项目,2009年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项目获国家批准,并于2012年建成开放。且借势实施“长沙窑复兴计划”,从文化、产业、市场多层面全面推动铜官窑复兴。2011年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正式开馆,同年“铜官窑古镇杯”文旅创客大赛的举办对铜官窑的推广和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文化工作者凭借多种途径推行创新发展,推动铜官窑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各环节,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可见从政府层面到地方企业及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其非遗文化的复兴与再创造。
根据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铜官窑文化创意产品面临同质化严重、文创产品低端化趋势明显、且产品种类单一、铜官窑文化元素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需要对长沙铜官窑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探索新的表现方式;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田园调查分析提取具有铜官窑特色的艺术元素符号进行再设计,将其特有的装饰、釉色、器型等运用到陶瓷饰品研发方面,进行铜官窑文创陶瓷饰品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打破文创产品同质化的局面,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促进铜官窑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
通过对铜官窑非遗文化进行创意陶瓷饰品的研究与设计,有利于探索铜官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从创新研发的角度开发出丰富多样的铜官窑文化创意产品,为其现代产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从而促进铜官窑的多元化发展。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铜官窑文化元素的提取,以新颖的方式为载体来增强传统文化艺术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铜官窑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与赋能推广,扩大其影响力、关注力。
铜官窑作为民间窑的典型代表,主要以日用陶瓷为主,其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受唐朝丰饶文化艺术气息的影响,铜官窑的陶瓷也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风格。
铜官窑的器型风格是质朴而充满随性、豪放气势的。在出土的器具中以壶、瓶、碗、杯、罐、盂等日常生活用具较多,其造型变化丰富多样;特别是壶的造型,品种众多,形态各异,主要表现在腹、肩、颈、口、底、流(嘴)、柄、钮等局部的变化上。执手壶、横柄壶、提梁壶、异形壶都各具特色。圆口碗和花口碗、素纽罐与印花纽罐造型较为精美。除了代表性壶、碗、罐外,还有许多洗、盒、瓶、碟等以及各种造型的陶瓷玩具。铜官窑器物造型的多样化是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体。
长沙铜官窑的装饰特色之一是模印贴花,它融合了海外的伊斯兰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铜官窑文化风格。在制作方法上将粘土做成厚薄均匀的泥片,通过印模的方式在模印上印制不同的装饰贴片,再对壶、罐、瓶、洗等器型进行装饰,它将绘画、雕刻、模印及贴塑几种工艺相结合。铜官窑开创了釉下多彩装饰的先河,其主要着色剂来源于铁和铜。有釉下褐彩或釉下绿彩,釉下褐、绿两彩,或褐、绿、红多种色彩并现[3]。根据铜官窑陶土特性,一般多在素胎上施一层白色或灰色化妆士,用釉彩在胚体上进行图画绘制,再施一层透明釉,保证釉彩的显色。釉下彩装饰方式有点彩、条彩、斑块彩、线彩这几种方式。点彩纹饰是铜官窑极富创意的一种装饰手法,打破了素色釉面的单调。斑块彩是最具特色的釉下彩装饰,多用于模印贴花装饰,同时也是外销瓷的标志性装饰,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受唐风气息影响的铜官窑,其题材范围表现丰富,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貌。主要可以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山水、诗词文字、抽象几何等诸多表现元素。受外域文化的影响,陶瓷装饰纹样也不单是中国元素,域外的宗教文学、阿拉伯文字、植物、建筑图形出现在陶瓷装饰上,还有抽象的几何图形,其不规则的线条,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灵动美感[4];诗文题材装饰也是铜官窑特有的,字体除了一般行书表达,还有为出口贸易准备的阿拉伯文字,书写内容有诗词、歌谣、俗语等,这些文字多来自生活用语,传达出朴实的情感,内容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点,极赋有文人气质与纵情潇洒的情趣。
已经发现的铜官窑代表釉色主要为白釉、青釉、绿釉、蓝釉、红釉、酱釉六大品种,除此之外还有黑釉、黄釉等小众的釉色,其中青釉瓷器数量最多,且产品种类较丰富。铜红、绿釉等则是在借鉴唐三彩低温铅釉装饰、在创烧白釉瓷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釉色的发展将铜官窑陶瓷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当代陶瓷艺术研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艺术价值与更多的可能性。
铜官窑的陶瓷文化符号元素与社会环境、地理条件、民风民俗等这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它的装饰、釉色和器型特色是铜官窑工匠们在长期自然观察与生活积淀的审美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由于受楚湘文化和外域文化的影响,对装饰纹样、技法、工艺等方面的创新造就了它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质。
对铜官窑陶瓷文化素材进行提取和再设计,就必须要分析它的文化性和独特性,以及它背后所关联的历史、社会与现实背景需求。在铜官窑古街、铜官窑陶瓷厂以及博物馆的调查调研中可以发现铜官窑陶瓷本身所附着的多样文化元素都是有迹可循的;它在文化的表现上是包容大度的、尊敬友好的,在吸纳外域文化为己用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技艺,探索铜官窑独特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风貌。而将铜官窑陶瓷的独特文化基因运用到当前的文化创意设计当中,则是赋予现代设计一种内化的精神特质,亦宣传铜官窑的艺术文化内核,扩容其影响度。
铜官窑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化设计中的应用还是有踪可寻的,一些传统元素的陶瓷文化符号早已融入湖湘人民的生活之中,一些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经过历史的积累沉淀不断的传承、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区域特色,为目前的陶瓷非遗新创意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支撑。
文创设计的开发路径须遵循以文化传承、审美价值、交互体验为重点,以精神信仰、时空互感、物象联想为亮点,以艺术感知、技艺溯原、功能有机为基本点的设计策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充满文化特色气息的文创产品将成为宣传非遗文化的一个契机窗口。但铜官窑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品种单调、缺乏赋能创新,绝大多数的文创产品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定的审美价值、质量品质不足、消费购买欲望低。同时,在产品设计方面缺乏对其文化底蕴的深度解析与研究,只通过浮于表面的模仿与复制是难以产生有纪念价值的产品。我们应着眼于研究其文化艺术渊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设计理念和当代人们的需求,创作出具有浓郁传承文化气息的文创产品,推动铜官窑文化的传播与复兴发展,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重新定义铜官窑文化。通过对非遗文化的解析与元素提取,试想以文创创意饰品设计为切入载体,以新颖的形式吸引消费者目光,从而达到对铜官窑非遗文化精髓传承与创新赋能。
3.3.1 饰品设计的文化创意
在铜官窑文化创意饰品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尤其要考虑到代表性文化和使用的需求点,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分析出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因素,然后再进行文创饰品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双需求。因此在进行创意饰品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创新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考虑文创设计并非单纯的生搬硬套复制,而是基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来创造性赋能非遗文化,利用创新的手段来巧妙地呈现出非遗文化元素。且好的创意是文创产品成功的第一步,将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到饰品设计中,使之成为区别一般产品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创意饰品。
3.3.2 饰品创意设计实践
饰品是以一种装饰为基本用途的生活附属品物件,在人们生活中用途颇广。这次饰品设计是以是湖南长沙铜官窑特有的模印贴花装饰风格为主要创意素材,里面融入了伊斯兰、佛教等外域文化元素,是体现大唐经济文化繁荣的象征符号,具有极高的文化承载价值。主题为印画系列饰品创意(如图1-1)主要以模印贴花的图形纹饰和工艺方法为主打设计元素,通过比对法在原生众多图案中找出最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图案。发现椰枣植物纹样不仅特征突出且装饰性极强,不仅充满了异域风采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在植物纹中还选择了团花纹图案、凤鸟纹图案、张字纹图案以及椰枣对鸟纹图案这些寓意美好图作为创新设计的基础来源。印画系列饰品以“印”和“画”的新方式为现今铜官窑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方向,同时将具有铜官窑特色的釉下彩、点彩、条彩、线彩技法融到羽叶团花纹中,以一种新的形式去活化展现铜官窑的非遗文化。
图1-1 “印画”系列创意饰品设计(项链、耳环、挂饰等)
基于文创环境的大背景,如何更好地传播与助推铜官窑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各界将目光投向了文创产品的研发前景。通过资料研究与分析,铜官窑现有文创产品的关键问题在于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进行文创创意饰品设计类型的新尝试,并且在设计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更加贴近大众需求,更好地开发出市场需求目标的文创产品,为铜官窑的非遗文化创新性传承探寻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