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风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403)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最初出现在佛教题材的人物画的背景题材中,在敦煌壁画中能追寻到许多中国山水画的踪迹,青绿山水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青绿山水是成熟最早的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在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一文中,第一句便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可见山水画那时便是一种绘画的表现题材。
青绿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六朝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日,其间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时代的变换和统治者的喜好不断变化。在漫漫岁月的长河中,青绿山水画迎来过高峰,也经历过低谷。形式上由隋唐的“大青绿”逐渐向宋元的“小青绿”“浅降”山水画转变,设色也从浓艳转向淡雅。
传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图1)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从唐代至宋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中国山水画得到了空前鼎盛的发展,青绿山水在这时期走向成熟,在材料运用和绘画技法上更加丰富,绘画形式上也颇为新颖,由于水墨山水画迅速发展,青绿山水画中颜色的运用越来越服从于水墨意境的表达,设色就成为水墨画中的一种补充和装饰。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图2)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中国青绿山水画史上最有名的巨作,以青绿为主色调,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线条纤细、设色绚丽,可谓前无古人,到达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由于元代文人郁郁寡欢,色彩也随着文人的心情暗淡了。元代水墨文人画的兴起,青绿山水画的青绿色调逐渐被水墨色调让出了主导位置,从此水墨文人画逐渐地站在了山水画的舞台中央。直到明代这种以水墨形式为主的中国画才得到了一定的扭转,尽管这一时期的青绿山水已经没有了唐宋时期的兴盛,但是重新得到了很多文人的青睐,在绘画手法上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画再一次重新焕发出生机。其中,仇英、张宏回归自然,悟出绘画的真谛,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于世,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清代之后山水画家还是以水墨画为主,青绿山水画再度消沉,直至今日。
图1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
图2 宋代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随着时代的变化,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和演变也在不断地做着改变,它由唐宋时期盛行到明清时期的萧条,都体现不同时代不一样审美情趣,而直至今日的青绿山水画虽不敢说达到了往日的辉煌,但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学习传统文化艺术,青绿山水元素在绘画和设计语言中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创新与发展。
青绿山水经历时间的变迁,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陶瓷材质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当代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们对青绿山水在陶瓷设计中有了新的解读和表达,让青绿山水元素与陶瓷相联系,与日常生活用品相联系,赋予产品更加强烈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息。
陶瓷茶具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产品,实用性是陶瓷茶具的一大基础,但是恰到好处装饰会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愉悦。《山水间 青绿山水茶具》(如图3)运用青绿山水元素进行装饰,画面青山淡雅,颜色由深入浅,表现出山雾朦胧、由近到远的视觉效果,装饰效果虽不如《千里江山图》的重彩直接,但在立体的茶具造型上进行彩绘,也体现一种悠悠淡然的闲情雅致。这种将青绿山水元素在立体的平面上进行彩绘的装饰方式,打破传统平面的形式,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备受许多现代陶瓷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图3 山水间 《青绿山水茶具》
《青绿山水 陶瓷香插》(如图4,5)根据山的连绵起伏的自然形态作为造型的基础,再运用青绿山水元素最常见的两种设色,进行颜色喷釉,形成一种立体式的山川形象,真实的反映江南山川的自然形象,造型简约富有变化,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既富有节奏,亦有秩序感。这种形式打破以往山水只是停留在纸本上的绘画,拥有立体的造型的同时还有很强的实用性,产品展现的很有装饰性和趣味性。
图4 山水间 《青绿山水倒流香插》
图5 山水间 《青绿山水倒流香插》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追求更高层次生活水平标准,人们不再追求千篇一律的机械生产,而更加偏向于新奇独特,能带来情怀感受的产品。首饰作为穿戴美学的一种,也是代表审美水平的情感寄托。一些设计师开始摆脱过分强调饰品的经济价值,打破材质上只用黄金白银的传统制作材料,进而促进首饰材料的多元化,开发新的首饰产品。“陶瓷首饰”的概念是陶瓷瓷艺大师贝尔纳多在法国提出的,是指运用各种陶瓷材料加工制造,或者用其他的装饰材料绘制成装饰人体的应用品。
陶瓷首饰是一种环保型饰品,将陶瓷特有的工艺艺术和材质融入现代设计中,具有材质坚实、生产成本低等特点。首饰设计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分类按材料分为黄金首饰、铂金首饰、银首饰、镶宝首饰、珍珠、翡翠、陶瓷等。陶瓷首饰设计起步晚,作为新型的首饰门类,并没有广为人知,但陶瓷制作的首饰,绿色环保、色彩丰富、工艺独特、材料低廉,富有文化底蕴的同时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市场上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陶瓷首饰按照材质可分为陶质首饰、瓷质首饰、软陶首饰和珐琅首饰,以及陶瓷与其他材料综合而成的首饰饰品。按照佩戴的部位分为首饰(戒指、手镯、手链等)、耳饰(耳坠、耳钉等)、项饰(项链、毛衣链等)、胸饰、发饰、服饰、脚饰等:按照烧成的温度来分,可分为高温陶瓷首饰(1200℃),中文陶瓷首饰设计(1000-1150℃),低温陶瓷饰品(700-900℃)。依照制作的方式来划分有纯手工揉捏成型、翻模注浆成型、3D打印成型等。依照画面装饰风格来划分有青花瓷首饰、粉彩、新彩、雕刻镂空以及结晶釉类首饰等。
图11 凡华造物 《青山》陶瓷首饰系列
要将青绿山水元素不断地挖掘和探索新的解读,除了对前代作品分析和现代产品的总结,也更多的是需要能够将精华运用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青绿山水”元素可以出现在茶具上、香插上,也必然可以运用在陶瓷首饰中。笔者的作品,便是从穿戴美学的角度进行设计,不仅是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更是将“青绿山水”穿搭在身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2.1 《青山》陶瓷首饰的造型设计
在景德镇待的时间较久,便会发现山是景德镇另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山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还是停留在画卷上,青绿山水也是如此。这一刻我便在思考怎样将青绿山水体现在陶瓷上,可不可以换一种形式出现。在构思的过程中,陶瓷首饰首先映入我的眼帘,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于是便在景德镇寻求一家经验丰富且又有创新的公司(凡华造物)进行学习。《青山》在造型的设计在最初的思考中,先设计首饰最基本的款式(手链、项链、耳环),为达到整套首饰的整体性,这三款设计为同一的造型(如图6),另外为使这套陶瓷首饰产品更加丰富,设定一个毛衣链,追求简单且富有山的起伏变化的流畅性的美感(如图7),左边为一座山峰,右边为两座陪衬的丘陵,组成一个山峦整体。
图6 凡华造物 《青山》陶瓷首饰设计稿图1
图7 凡华造物 《青山》陶瓷首饰设计稿图2
在基础设计造型时,还需强调注意的是产品造型的厚度和打洞的位置,因为首饰的麻花环扣需与烧出的成瓷粘接,根据麻花环扣的直径为3mm,因此与瓷体相衔接的地方厚度必须控制在3mm左右,洞口的大小控制在1.5mm。打洞的位置需根据佩戴习惯和配饰的搭配来设定。
3.2.2 《青山》陶瓷首饰色彩设计
青绿山水为设计的主题元素,其中色彩是《青山》陶瓷首饰设计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石青石绿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主色调,在陶瓷釉色当中,也有不少青绿的颜色釉,我选择排除日常所见的光面釉,而是选用两种具有质感的磨砂釉(如图8),第一是增加其中的趣味性性和山峦不平的凹凸感,第二是磨砂釉上色明显,不易流动,可以实现釉色渐变的效果,使其更加美观。同时山连绵起伏的纹路用金进行描金,增加突出山的层次感和整体的装饰意味,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图8 凡华造物 《青山》陶瓷首饰的烧成瓷
3.3.1 《青山》首饰的配件设计
青绿山水元素是既富有古典韵味又拥有强烈的装饰色彩。在陶瓷部分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配件的设计,由于青绿山水是偏传统的元素,要想得到新得突破,除了在材质和形式上创新,配件的搭配也要现代化,跟紧时代的步伐。首先是选用天然蓝矿石串珠作为基础的搭配设计(如图9),深蓝色的色调与山的顶端蓝色部分协调一致,可以达到很好的呼应作用。手链的配件是选用2mm的天然蓝矿石和3mm的隔珠。尾部运用平结作为结尾,可调节手链的大小。耳环设计两款,一款底部为吊珠的形式体现青绿山水的古典气质,一款底部为金属流苏的形式,有一定的线条的美感,复合现代人简约高级的审美倾向,同时5mm左右的流苏在人脸部下颌以下的位置,对于微胖脸来说,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项链的设计则选用最简单的形式,运用925银作为基础链圈,来凸显首饰的主题部分。
图9 凡华造物《青山》陶瓷首饰设计稿
最后是毛衣链的设计,毛衣链的设计是以远山和日落作为灵感来源,景德镇的日落晚霞总是那么的勾人心弦,给忙碌的生活中带来一分安详。所以毛衣链的上半部分的配饰是以日落的半圆为基础造型,考虑与山的结合,在大山的底部中间打孔,半圆的底部中间焊接一个麻花扣,以便托住大山,增加稳固性。下半部分,为使得整个毛衣链协调具有美感,简单增加延长吊坠,用天然蓝矿石作为点缀呼应,上面大而繁,下面细而简,形成一个对比又统一的空间(如图10、11)。
图10 凡华造物 《青山》陶瓷首饰系列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文化交汇融合,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我们对于传统元素也在不断的创新。青绿山水在隋朝开始发展,经历了历史兴衰,延续至今,不只是停留在画卷上,更是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元素,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进步。陶瓷首饰作为新型的产业,固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当我们立足于根本,不断的开发,推陈出新,做到古典和现代兼容并蓄,努力开创一个陶瓷首饰的新领域,那么具有东方韵味的陶瓷首饰不但只是走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更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