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4-19 10:16于伟阳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泵入低血糖用量

于伟阳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 300134)

近年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大多数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首先要严格控制患者血糖,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高血糖会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减少、加快胰岛β细胞损害与凋亡,持续高血糖还会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1]。因此,临床需对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的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本文观察了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探讨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87岁,平均(66.56±10.25)岁;病程10~25年,平均(18.25±1.03)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6~88岁,平均(67.57±10.38)岁;病程10~25年,平均(18.30±1.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2)糖尿病病程在1年及以上;(3)具有较差的血糖控制水平,需要住院接受胰岛素治疗。排除标准:(1)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2)近1年有无意识低血糖经常出现;(3)近1年有两次以上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采用“三短一长”,“三短”指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注射液(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一长”指晚上22点注射长效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具体用药剂量,需要根据血糖的数值制定。

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持续泵入。采用美敦力胰岛素泵持续性泵入治疗干预,胰岛素泵与导管连接,在脐外5cm置针,避开瘢痕和硬节,进行不间断胰岛素泵入,泵入后即刻进餐,餐前对胰岛素量进行追加。同时根据入院前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使用情况、体重、血糖等对每日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并且以全日胰岛素量的50%作为基础值,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设置24 h峰值曲线,分时段进行持续性泵入,剩余50%胰岛素,在进餐前,分次注入。

研究组患者给予基础的干预措施:(1)置泵管理,置泵后观察管道有无弯折及接连处是否发生渗漏及断开,指导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设定每日胰岛素输注量及电量,并正确识别常见故障警报和相应处理措施。(2)皮肤管理,应进行严格无菌置泵操作,置泵后观察注射处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痛痒等现象,拔针后用棉签按压3~5分钟,24小时以内不能沾水洗澡。同时还加强交接班管理、设立床头标识等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轻度低血糖:手指末梢血糖在3.9mmol/L以下或有轻度低血糖症状[4],严重低血糖:手指末梢血糖在2.8mmol/L以下,伴意识障碍、神智混乱,需要静脉用葡萄糖或糖水才能缓解[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R、BMI、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HR、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WHR、BMI均低于常规组(P<0.05),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R、BMI、生活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FPG、2hPG、HbA1c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医学研究表明[6],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中,糖尿病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各种并发症,首先就需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强化胰岛素治疗处于高血糖状态下的患者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消除高糖毒性作用,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延缓或阻止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但是,低血糖发生风险随着血糖接近正常而提升,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因此仍然需要临床进一步评估强化治疗的安全性。现阶段,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胰岛素多次泵入治疗是临床通常采用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表明[7],这两种方法在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类似,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处于高血糖急性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关研究比较了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胰岛素多次泵入治疗强化治疗高血糖状态下的60岁及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8-9],结果表明,二者具有类似的胰岛素用量,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但前者较后者具有较快的达标时间、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WHR、BMI均低于常规组(P<0.05),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FPG、2hPG、HbA1c均低于常规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胰岛素用量少于常规组组(P<0.05)。原因为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能更为有效地控制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可有效降低WHR、BMI及血糖水平,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减少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需要强化治疗但是不愿意接受多次注射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在强化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问题值得临床充分重视,中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同时可能有记忆力减退引发的错误应用胰岛素及注射剂量的问题,因此极易发生低血糖,严重阻碍强化治疗。相关研究表明[10],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不会增加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本文结果表明,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原因为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但前者具有更快的达标速度,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的疗效较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有保证,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泵入低血糖用量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血压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入的疗效
持续泵入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米力农联用呋塞米和多巴胺静脉泵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发明速递
解读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