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
(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021)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够成熟,出现各种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0~3岁是婴幼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早产儿来说,需要更多的营养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2]。有研究发现,出生后喂养不当可导致早产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影响其体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3]。因此,对家长来说掌握科学的喂养方式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大部分家长在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方面缺乏科学指导,没有掌握科学的喂养知识和喂养技术,部分社区在早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教育宣传方面也存在不足,不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4-5]。随着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早产儿的预防保健工作也成为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社区保健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发育障碍早产儿的预后,通过社区卫生保健人员专业的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使其身体、智力发育与正常足月儿一致,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极大程度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6-7]。本文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社区管理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标准化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社区管理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胎龄31~36周,平均(33.1±1.7)周。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31~35周,平均(34.2±1.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胎龄≤37周;(2)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及方法,自愿参加研究及后期随访。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胃肠道畸形者;(2)伴有遗传代谢性疾病者;(3)无法完成后期随访者。
两组均在矫正胎龄40周时开始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健干预,具体包括:家长主要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喂养。社区每月对早产儿进行1次体格检查,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家长给予常规早产儿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早教指导,并发放科学喂养宣传手册。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营养喂养知识干预,具体包括:(1)制定个性化营养与喂养方案:结合早产儿出生具体情况,于矫正胎龄40周时严格准确评估早产儿的耐受力,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及耐受评估结果对其营养喂乳制定个性化喂养方案。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咨询指导,告知家长营养与喂养方案,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嘱咐家长对早产儿的喂养后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呕吐、呼吸不规律和消化不良等情况时,立即报告社区医生,给予及时处理。(2)心理疏导:对过于担心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家长及时沟通,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告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掌握了科学合理的营养与喂养方式,即使婴幼儿出生时身体虚弱,后期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3)加强早产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宣传力度:社区每月组织1次早产儿营养与喂养知识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详细全面的婴幼儿营养喂养知识,组织家长观看相关喂养视频,使其更加直观地学习喂养技巧,邀请有成功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坚持科学喂养,深刻认识科学喂养对早产儿的重要作用。除了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还要规范其喂养行为。告知家长至少进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够,可适当地添加配方奶粉进行喂养。嘱咐婴幼儿母亲在哺乳期间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有健脑功效的食物,以提高乳汁的质量。纯母乳喂养半年后再逐渐添加辅食。矫正月龄4~12个月内注意铁元素、维生素AD的摄入。此外,为了补充钙质,在天气晴朗时需适度晒太阳,同时注意避免晒伤。根据婴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时间断奶,断奶后继续加强蛋白质及钙质摄入并逐渐增加进食量,逐渐养成饮食好习惯,若出现偏食情况,应及时进行纠正,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4)发放早产儿营养与喂养指南:社区儿童保健护士定期向家长发放营养与喂养手册,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喂养有关专栏文章,配合图文、视频动画等详细介绍营养与喂养方法、喂养技术和营养性疾病预防方法,提高家长喂养知识水平。(5)定期进行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检查:每月定期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简易神经心理发育评估,针对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感知觉等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干预,以便针对相关营养与喂养方案进行调整。
(1)体格发育测量:在矫正月龄12个月时对早产儿头围、身高和体质量等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2)神经心理发育测量:于矫正月龄12个月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患儿的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会行为和语言5个维度,神经心理评分分数<70分表示发育低下,分数在70~85分表示发育偏低,分数>86分表示发育正常[8]。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头围、身长、体质量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身体发育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干预后神经心理发展情况比较
早产儿在医学上属于高危儿范畴,研究表明,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和智力发育[9]。由于生长发育水平相对较低,要想维持早产儿正常生理功能,提高其免疫力,促进智力发展,在婴幼儿阶段的正确营养供给与喂养方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10-11]。通过社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对早产儿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和喂养知识干预,既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又能改善家长的喂养观念和喂养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2]。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12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朱晓梅[8]、时光[12]等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标准化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能够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在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方面效果理想。这可能与干预后家长转变了传统喂养观念,使所采用喂养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有关。传统儿童保健干预对于早产儿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喂养方面家长多根据经验进行,喂养方式缺少科学依据,在改善早产儿体格发育方面的效果一般。本文采取的标准化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则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保健人员根据早产儿具体检查情况和发育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喂养方案,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为维持和改善各系统组织的功能状态提供合理营养支持。有研究发现,社区儿童保健医护人员能为家长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指导,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13]。本文实施的营养与喂养干预方案,不仅涵盖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身心状况评估,还包括家长心理疏导等各个方面,不仅能够改善早产儿基础情况,更能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担忧心情,从而更好地促进方案实施。此外,本文进行的教育宣传方式不仅采用发放宣教手册、讲座等传统方法,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以公众号、视频等方式更直观地进行宣教,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干预效果发挥出来。提示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的营养与喂养干预,从而有效提高婴幼儿发育水平。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12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各条目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多项研究表明,对高危儿儿童实施保健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大动作发育、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行为的发育情况,降低早产儿身体和心理等发育迟缓概率,对早产儿健康成长发育有具有积极作用[14-15],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一致,说明标准化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能够提高早产儿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方面的能力,对改善提高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为:将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纳入干预措施的常规检查项目,能够根据早产儿具体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对喂养方案进行适时调整,不仅提高了干预效率,更能有针对性地发现婴幼儿发育的薄弱部分,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提示为了有效减少早产儿发生率,需要加强产妇产前检查,尤其针对高危孕妇来说,社区应及时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在孕期阶段普及孕妇保健知识,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10]。如今我国对保健医学越来越重视,儿童保健是保健医学的重要分支,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工作又是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提供有力保障,对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6]。应加大对儿童保健卫生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早产儿及其他婴幼儿提供有效保健服务。
综上所述,标准化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有利于转变家长喂养观念,掌握正确喂养方式,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对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干预效果理想,提倡在社区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