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TA量表评价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性

2022-04-19 13:12俞雅飞
考试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有效性能力

俞雅飞

摘 要: 提出问题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则代表着问题的价值,在众多科学探究的要素中问题的提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热点问题,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内容,需要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必要环节之一。作为一线科学教师,针对当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不足,我们应该在遵循问题提问原则的基础上,制作学生提问能力的PTA量表,针对问题能力的有效性进行划分和认定。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文章针对PTA量表评价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讨论,以期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PTA量表;提出问题;能力;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TQ2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04-0009-04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时代下,科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式学习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和思维体系,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理论知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遗忘,弊端非常明显。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严重不足,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学生忽视了发现和探究。新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乐于探究知识概念,敢于实践操作来求证相关概念原理。想要改革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则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问题指标,进一步完善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评价模式。

一、 制定评价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工具

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科学提问意识不足、提问态度不积极、提问内容不科学以及表达方式不合理、不清晰等问题。而目前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评价过程中,则存在着评价观念滞后、评价内容不合理(重理论轻实际)、评价标准缺少灵活性,难以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而且评价结果难以用于学生学习实际,除此之外,还有评价证据不充分,评价结果缺少说服力等。科学教师需要运用PTA评价量表对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一般来说,制定PTA评价量表的步骤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确定对评价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第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量表分析和整合;第三,对制作的PTA评价量表进行测试以及修改。

叶兵为最早一批建立定性评价指标的人,他提出的问题意识、质量和表述一级指标和其他七个二级指标为之后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在建立相应的PTA评价量表时,可以结合叶兵的定性评价指标来进行研究和讨论。

在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评价要素。首先,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表述需要清晰,让人能够了解问题的本质。其次,问题的结果需要拥有相应的理论解说,而且这个问题需要和其他多个科学问题具有关联性。

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科学探究意义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科学教学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其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评价学生提问要素时,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科学探究内容等,并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相应的评价要素。评价要素主要是提出问题的意识、提出问题的质量以及提出问题的表述,而这也是叶兵所提出了定性评价指标中的一级指标。

二、 细化要素指标

(一)提问意识

提出问题的意识主要体现在提问的积极性上,作为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和运用科学思维思考问题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的意识影响着学生提问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会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有很大的疑惑,具有较强的提问意识,而这种意识就是构成提问要素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提问意识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问题意识是一种想法,心理学上叫作主观动向,单靠纸笔测验很难检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提问质量以及提问时的态度,包括提问积极性作为分析提问意识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否根据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察和发现。

在实际的初中科学课堂中,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的步骤非常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因此学生很少主动提出問题,提问积极性不足。而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和教学进度走,而因为本身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因此,针对学生提问意识的评价指标,教师可以根据提问意识的一级指标基础上,细分为三类:第一是教师直接给出相应的科学探究问题;第二是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第三是学生主动提出科学问题。不同的提问意识体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科学内容的性质以及课程教学模式,如果是一般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那么教师一般会设置一定的预设性问题,那么学生的提问数量也会较少,如果是一些拓展性的科学实验活动,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有效发散,问题数量也会成为提问意识的一种量化表现,从而为教师提供PTA评价量表的制定指标。

(二)提问质量

作为科学探究的基础,问题需要结合科学内容的本质来提出,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科学本质,并且问题能够展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作为影响着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因素,提问质量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而且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问质量的影响程度也较高。

根据叶兵的定性评价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提问的质量。

首先是相关性。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通过相应的科学方法,如观察、语言表达等,因此其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其观察或描述的内容有较强的关系,而这也是评价问题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之后,提出的问题与科学实验毫无关系的话,那么问题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使教师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科学实验。

其次是探究性。科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学生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来学习科学知识,而科学实验的本质就是探究。因此,问题的探究性是评价学生提问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提问之前,学生是否对科学实验进行了谨慎思考,是否对科学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是否进行了实验或推理等科学探究方法以及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比较、分析、判断、演绎和推理等多样化思维活动等,都是问题探究性的体现。探究性属于问题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且符合科学的学科本质,在学生进行提问时,我们能够结合问题产生方式,将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性分为五个要点。一是问题的探究关系,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科学探究之间是从属关系,相互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等。二是提出的问题能否确定探究类型,比如是科学实验,还是实地调查、信息研究分析等。三是学生的问题是否表明了一种定量方法。四是学生提问的内容是否表明了明确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五是提出的问题需要能够体现出提问者的变量控制意识,开展实验探究。

最后是创新性。问题的创新性在于学生的问题能否突破教材、学习情境的限制,在实际的提问过程中学生能否发散自己的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是评价问题创新性的重要指标。

(三)问题的表述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范围较为广泛,需要学生和教师突破学科限制,教师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设计,并做到各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生能否在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逻辑通过科学、准确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出来,是评价学生问题表述的重要指标。而在叶兵的定性评价指标中,将其问题表述的评价标准分成了科学性和准确性两个一级指标。学生在进行提问的时候用的大多都是疑问句,疑问句需要学生语言逻辑足够严密,语言结构足够严谨才能够表达出问题的本质。而另一个一级指标科学性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是否在课程学习中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性,这些评价指标则可以和探究性以及创新性相结合。

在对评价要素进行细化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叶兵的定性评价指标,制定一个如何评价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能力的PTA评价量表。

三、 结合PTA评价量表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对策

在分析浙教版科学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内容中直接呈现问题的情况占大部分,也就是说,在PTA评价量表的二级指标中,学生被动回答的情况占大多数,被引导提问或者主动提问的情况较少。比如,八年级上册中的实验探究中大多数问题都是这样呈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土壤中水土分布不均匀,有湿有干,那么植物的根将会怎样生长?等等,这些问题的表述都非常严谨科学,但是均依赖于教材,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缺少思维发散的过程,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需要深入分析教材,结合教材进行启发性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实际上,教师要在提問的过程中保留教材问题的完整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很多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提问,或是由自己进行引导性提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问主体会不自觉地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自身。而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充裕,想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需要大量的教学铺垫和前置教学,而在现在的初中教学压力下,再进行教学就会拖慢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学生往往想不到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长时间的被动式学习导致如今的学生习惯了回答而不是去提问。除此之外,目前的教学方式有待完善,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度不够,难以发挥问题价值。

(一)深入分析教材进行启发提问

首先,教师需要深度分析教材内容,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提问方向和思考角度,启发学生自主提问。其次,教师需要适时放下手中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求同存异,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提出拓展性的科学问题。教师需要构建民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学生敢问、会问。

(二)创设情境引导提问

初中科学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在实际科学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前提,而情境则是问题的载体,有效的科学情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提问欲望,同时促使学生的科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首先,情境的本质属性需要包含科学问题,其中蕴藏着深层的科学价值,对应的科学探究问题则隐藏在情境和学生学习矛盾之间。其次,情境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情境的构成可以有图片、视频、符号或者科学实验等元素。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情境虽然能够让学生产生质疑,但是通常不会使学生直接提问,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三)精心设计科学提问

目前,学生很少主动提问的原因在于课堂时间较少,而且学生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往往选择主动给予学生探究问题让其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这样解决。首先,设计独立科学探究课堂,专题专设,精心设计探究流程和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会问,应该结合细化后的评价要素,指导学生的问题思维,并提升其科学素养。在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比较简单,而且缺少探究性,教师需要做好提问技巧和提问方式的演示,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科学问题转化为探究问题。

(四)运用PTA量表提升学生提问能力

我们以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压强》为例,探讨PTA量表对学生提问能力提升的有效性。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制作的PTA量表给予学生,让学生充分研读,并询问学生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应该具备哪些性质?

之后学生纷纷回答:问题需要具有相关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问题表述则需要科学准确。

然后教师可以找一支笔,然后两只手的食指分别触碰笔的两端,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现象,提出相关的问题:压力产生的效果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可以结合PTA量表提问,那么这个问题属于科学问题吗,大家能否结合手中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最后学生开始回答:这个问题和观察现象有关系,所以具有相关性;这个问题探究了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因此探究关系明确;这个问题具有自变量受力面积以及因变量压力;问题表述清晰严谨;问题表述具有科学性。学生在结合PTA量表提出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的是问题本身具备的条件,这种在提问之前直接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在这之后,学生提出问题之前都会思考自己的问题是否符合PTA量表的指标要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提问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初中科学这门学科来说,提问的意识、质量以及问题表述的方式,都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PTA评价量表的意义,结合初中科学的特点,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仲尧明.用PTA量表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以历史问题式教学设计示意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1):72-75.

[2]劉小芳.例谈新课标指向下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PTA量表式反思:以“力的分解”教学片段为例[J].中学物理,2019(11):6-8.

[3]张佳丽.评价初三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PTA量表初探[J].文存阅刊,2019(6):106.

[4]王湖.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J].新一代(理论版),2018(19):89.

[5]吴今春.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8):23.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有效性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