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重构的逻辑与路径

2022-04-19 14:00施星君
高教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重构

摘  要:二级院系重构是我国现代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质量完成“双高”建设任务的关键。二级院系重构以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以推动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内生动力;必须坚持开放性与复杂性、职业性与学科性、层次性与效能性、适切性与均衡性的两两逻辑统一。其基本路径是以群建院、重组资源、多平台协同,以及完善治理机制。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186-04

Abstra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s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key to accomplish the construction task of "Double High" with high qual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s is guid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the growth of service students into talents, and takes the promo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ability as endogenous power. To accomplish the goal, we must adhere to the unity of openness and complexity, professionalism and discipline, hierarchy and efficiency, relevance and balance. The basic path is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specialty group, reallocation of resource, multi-platform coordin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Keywords: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level faculty; reconstruction

“引領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设目标为院校带来了重大机遇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双高计划”的改革任务包括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及提升国际化水平十个方面,其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关键所在。如何高质量完成“双高”建设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二级院系设置调整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外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治理体系,在参照借鉴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基础上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兼顾了产业导向、职业发展的外在市场需求以及学生主体、教授治学的内部治理需求,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二级院系设置与动态调整优化机制[2]。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参照普通高校院校两级管理模式,以大学科群为基础设置二级院系[3]。经过连续多年扩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逐步迈入办学规模化、组织大型化、功能复杂化和治理现代化阶段,院系设置调整优化不容滞缓,而“双高”建设院校二级院校重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重构的价值取向

(一)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宗旨。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平稳较快发展和深度结构性调整阶段,“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为我国产业升级带来强大的科技新动能,涌现出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同时也不得不应对人口红利消减、金融资本风险、新冠病毒侵扰等“内忧”,以及国际金融动荡、“贸易战”、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等“外患”。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保障高端要素供给,加速产业链整合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4]。因此,为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化演进态势,支撑“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高职院校不仅要根据产业发展变化来设置和调整专业群,还应依据产业集群化演进逻辑来设置二级院系,对专业群建设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以“集团军作战”的方式高质量地满足区域产业集群需要和职业岗位群需求,助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服务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五链”合一的新型区域产业生态。

(二)服务专业群协同发展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建设任务的关键,打造专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群内各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专业群组建必然的共同诉求[5]。而不同专业群依据各自特定的逻辑组建,致使专业群的规模、架构、协同机理,以及群内各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协作紧密程度、协调发展水平、内部均衡与博弈特征各异,专业群建设运行管理的思路、模式与路径,以及产生的增益效应也大相径庭。为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变化,全面优化专业结构,重塑专业体系,集中优势力量建好重点专业群,同时更大程度上促使专业群内课程共构、师资共建、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实现各专业的聚合力与办学成效最大化,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行政壁垒,消除在不同院系之间反复沟通、协调、审批等行政成本和潜在机会成本。二级院系是专业群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二级院系重构的原生动力,是组织战略目标升级的必经之路。必须通过改革基层教学组织,全面打散重构二级院系,基于知识积累规律和技术技能成长规律对高职课程、师资、实训、科研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塑造具有调和、互动、柔性、稳健等特征的专业治理体系和良好的专业群建设生态。A99D243E-1450-4DF7-8EC2-FA1A3561304F

(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我国职业教育以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使命,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培养大国工匠的具体规格定位[6]。高职院校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良性育人生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二级院系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肩负教书育人的首要重任。一方面,通过二级院系设置调整优化,院系内部的优势资源禀赋,如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等优秀师资,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素养类选修课程及精品在线课程等优质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及实习就业岗位资源,可以集中面向专业紧密度更高、需求迫切性更强的学生群体,从而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惠及更多学生;另一方面,二级院系在长期实践中积淀的教学文化、学术文化、思政文化、校企合作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政文化以及价值文化势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要构建以育人为中心,集教学、科研、实训、服务、管理、文化和组织等为一体的良性生态,就必须通过院系重构来推动组织优化、制度完善和文化交融,从而进一步契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助力应届学生、退伍军人、新型农民工等不同学习者群体多元化成才。

(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需要

高职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校友及捐赠者等多方利益相关者。随着办学规模扩大、产教融合深入,高职院校组织日益庞大、功能日益复杂,各参与主体利益交织、各组织机构权责交错。必须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避免陷入“教师失德、学术失范、权力失控、运作失常、管控失效、利益失衡”的困境,才能为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组织生态,构筑坚不可摧的制度保障墙。二级院系作為高职院校基层组织,承担着教学、科研、党建、思政、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重职能,二级院系重构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关键突破口和有效抓手。希冀通过从学校层面进行二级院系重构的顶层设计,使各组成机构规模控制更为合理、资源配置更为高效、权责分配更为清晰、议事规则更为明确、决策机制更加成熟、基层工作更具活力、组织效能显著提升、重点战略高效推进,最终提升办学特色及成效。

二、二级院系重构的逻辑起点

美国知名教授伯顿·R·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的基质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等多方面特性,需要运用多学科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透视,通过对八个学科的整合融会,归纳为行政与市场、组织与文化、科学与高等教育、政策和管理的运用这四个方面[7]。

(一)开放性与复杂性

基于行政与市场观点,克拉克教授提出“三角协调”模型,认为行政、学术、市场作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种力量之间的博弈、调整与协同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现代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演进进程中,消费者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院校市场等三种市场机制的导向和调解作用正日益凸显,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产学院合作方、投资方和捐赠方等社会力量与政府、院校自身共同构成了参与院校治理的利益相关群体。高职教育不仅契合这一特征,且技术技能、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的鲜明标签,意味着其市场的作用机制以及涉及的利益复杂性更为显著。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重构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重要举措,涉及院校组织和制度框架的推倒重塑,进而对职业教育资源的规划与投入、配置与效率,产出与分配产生显著影响。为此,二级院系重构要运用哲学矛盾观、发展观、联系观的系统方法论科学开展研究实践、统筹推进。在遵守政策法规和尊重市场契约的前提下,以相关利益主体的价值秉持为视角,充分考虑各方在院系治理中参与、互动、冲突、协调与平衡,既要重点满足政、企、生三方利益主体,又要兼顾其他利益主体,维持优化利益相关系统的持续良性运作生态。

(二)职业性与学科性

“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类型性特征意味着产教融合、开放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需要长期坚持的道路。以往单纯参照普通高校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以大学科群为分类依据组建二级学院的模式难以体现和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的功能特征;也就是说,高职教育需要有一套独立且成熟的组织理论体系,以能力本位替代普通高校的知识本位,以专业群替代学科群来设计组织架构。在二级院系设置时,职业性特征的体现就是要充分发挥二级院校在整合多方社会力量,打造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专业群,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8]。另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近20年发展历程中,历经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改革、现代学徒制等创新实践,其职业性属性已较为鲜明;学科性特征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理应有所乃至大幅减弱,但仍需要适度遵循。因为学科秉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性”的基本体现,是具备产业研究、应用技术创新、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功能的实力基础。高职二级院系仍需由教师、科研人员等组建应用研究团队,探索解决行业企业面临的技术攻关难题和社会热点问题。

(三)层次性与效能性

高职教育的复杂性特征既体现为办学主体的多元性,更体现为社会功能的复杂性[9]。结合克拉克教授组织的观点,高职院校这一复杂系统可以抽象为一个主体和功能交织的二维矩阵模型,横向维度为学校、政府、企业、学生等主体;纵向维度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交点的静态要素为学校的内部组成机构,如职能部门、二级院系、产业服务部门等,动态要素为各种具体的组织行为活动;底层为制度和文化积累。科层管理理论提出了按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等观点,是当今高校二级管理的思想基础。高职院系只有实施院系(部)二级管理,理清各层次的功能,明确各层次的职责,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然而,科层理论作为官僚制组织管理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需要有效规避其体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市场机能弱化等,基层活力不足等诸多弊端。克拉克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系统矩阵依靠许多基层的创新、渐进的而非全面的革新、静悄悄地渗透院校边界的变革。故一要充分发展管理效益,将管理对象中各要素功能统一起来,提升管理效能;二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资源分配规律和信息传播共享机制,推进组织架构适度扁平化;三要通过优化目标导向机制、下放权力和强化监管来降低管理重心、缩短管理跨度、释放基层活力,提升管理效能。A99D243E-1450-4DF7-8EC2-FA1A3561304F

(四)适切性与均衡性

组织生态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倾向用共同演化视角来研究组织变革问题,认为组织本身是异质性的,有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彼此之间作用和影响,变革发生在所有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中[10]。高职院校作为复杂组织生态,其异质性特征一方面体现为各组成机构,即各二级院系之间由于定位、规模、岗位设置、专业结构、师资力量、资源投入等差异而形成的显性异质性特征;另一方面体现为由管理者意志、微观群体亚文化等差异形成等隐性异质性特征。异质性特征过于鲜明会导致内部博弈冲突加剧,影响决策效率、团队建设与和谐稳定;而过于不显著会致使组织机能固化,按部就班,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如何精准把握适切性和均衡性原则对二级院系重构后的组织效能产生重要影响。既要通过团队有机整合和人员有序流动来形成鲶鱼效应,激发组织活动,又要深入洞悉组织组成个体的人格特性与价值倾向,建立有效沟通的文化岛屿,把握好新组织中决策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塑造分工与协作共存、竞争与合作并进、激励与约束兼容的良性组织生态。

三、二级院系重构的典型路径

(一)以群建院

按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专业大类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系统规划组建专业群。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引领、开放多元的建设思路,倡导立足专业建设发展实际,不拘一格地采用“依链建群”“应岗建群”“以核建群”等多种组群逻辑,从而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引导力、职业岗位群的协同力,以及优势核心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把专业集群定位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区域特色三个层次,采用“以群建院”的方式,将专业群调整归属到相应二级分院,以专业群作为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基于市场机制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专业群自我有机更新;同时做好对专业集结后边缘专业的妥善处理工作。

(二)重组资源

重组二级院系资源,教师、学生、产学研平台根据专业(教研室)归属调配到新组建的二级院系。适度控制院系规模,结合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相均衡原则调节专业群归属后的二级院系结构和规模,避免诸如一些综合性高职院校中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等专业大类对应的二级院系规模一家独大的现象,以利于院系两级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管理效能优化。依据二级院系专业结构、学生规模、教师数量、产学研平台、发展定位等要素重新核定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及普通行政人员岗位,科学配置场地、经费、设备等显性资源。其中部分产业资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科研资源和培训资源等涉及跨专业群和交叉学科的资源,按照“专业隶属度优先、契合专业群定位、扶优扶强、兼顾均衡、立足禀赋、打造特色”的原则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密切关注院系整合后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恪守“和而不同”,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文化整合要旨,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党组织、工会组织的职能,着力营造兼容并包的文化气度和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三)多平台协同

强化二级院系职能,明确其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国际交流等复合型职能的承载主体。进一步下放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完善多主体协同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会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等产学研平台。探索推进互联网时代院系组织虚拟化进程,构建以院系、政府、企业、行业、学生等多主体横向维度,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为纵向维度,以各功能平台运作为结构单元的网络治理、合作治理矩阵,打造一院多平台平行运作且交互协同的自洽运作模型。充分发挥这些平台基地的优势,进一步厚植优势、聚力特色、培育品牌,把二级分院打造成為特定行业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服务平台和区域社会服务中心。

(四)完善治理机制

明确院系两级职能分工,进一步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采用目标导向机制提升二级院系办学效益。学校层面逐步从过程管理过渡到目标管理,根据制度政策和总体战略制定原则性意见,履行服务、指导、协调、保障、监督等职能,但不干涉二级院系在人事、财政及业务决策方面的自主权。二级院系层面一是完善混合所有制等多主体联合办学机制,构建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二级院系层面政行企师生命运共同体,形成立足市场、产教融合的开放办学格局;二是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等决策机制,梳理内部机构权责,明确议事规则,优化决策流程,完善监督机制,健全激励机制[11];三是加强顶层设计、长远谋划,立足学院总体规划和对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科学编制二级学院及专业群可持续发展规划,立足“双高”建设目标,对标国内外一流专业群,培育办学特色,打响专业品牌,扩大区域影响力,打造适应和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的高水平二级院系。

参考文献:

[1]谢俐.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4):1-5.

[2]眭依凡.大学领导力提升: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0-20.

[3]张士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要义[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30-35.

[4]施星君.“互联网+”与“众创”背景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7(10):93-97.

[5]万卫,冯倩怡.高水平专业群治理现代化的本质、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22):12-18.

[6]唐文.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及实现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7):53-57.

[7]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夏侯珺,张页.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构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20(1):67-72.

[9]切斯特巴德纳著.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M]曾琳,赵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37.

[10]Amit, R. and P. J. H. Schoemaker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14(1):33-46.

[11]郑雪琦,施星君,吴妮妮.高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探索与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88-91.A99D243E-1450-4DF7-8EC2-FA1A3561304F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重构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