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卫东 吴万春
【摘 要】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学科教师、课程专家和故宫博物院专家团队一起挖掘故宫博物院的课程价值,逐步建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多元性、开放性的适合学生的故宫课程群,探索了符合课程改革标准和教育目标的馆校合作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馆校合作;故宫;课程群;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4-094-03
研究背景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是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场景。如何有效地打破教育资源壁垒,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是学校和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解决的难题,多年来,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与故宫博物院展开合作,积极开展故宫课程群的探索研究。
1.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容易在多元文化浪潮中迷失方向,盲目推崇外来文化。部分影视和文化作品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对故宫有关内容进行的“戏说”,无形中给青少年传递了一些错误的历史文化知识,严重扰乱了青少年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因此,学校重点开发故宫资源,力图通过故宫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协同育人,促进馆校合作教育共同发展的需要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要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推进馆校合作共建;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但是,目前在推动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深入探索。博物馆如何与学校形成互动,走出一条馆校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道路,是学校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思考及研究的课题。
3.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育人模式变革的需要
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要始终关注教育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关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基础教育育人模式变革,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4.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助力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需要
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各所学校的基本要素、组织体系及其运行基本一致,大同小异。因此,要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推进特色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我校作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的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力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建设故宫课程为代表的精品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特色课程品牌。
故宫课程群的主要内容
故宫建筑及其藏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传承、创造中华文化 ,必须让孩子首先认识、了解、理解中华文化精髓,只有在文化感知、认知、理解中形成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弘扬故宫文化、传承故宫文化。为此,学校统筹设计、有序推进,加强故宫课程群建设。
1.故宫课程群的性质及育人目标
故宫课程群是我校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基础上的一类课程群体,主要从基于首都文化中心的核心定位出发,构建以故宫文化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群。学生通过故宫课程群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并认同故宫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故宫课程群的结构与内容
以教育部制订的初中、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遵循故宫课程群的内容建设应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的原则,我们构建了“三层次、四领域”的故宫课程结构,开发了该框架内共23门子课程,以满足不同学段、不同特长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1)课程结构
故宫课程群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上分为基础、拓展和融合三个层次,从涉及的课程知识内容上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生活与健康四个领域(图1)。
(2)课程内容
故宫课程群在内容与资源构建上,以故宫博物院的资源为依托,以学科课程内容为生长点,对已有的国家课程中涉及到的故宫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故宫中的相关文物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学科课程内容进行增量补充,形成互相关联、完整的故宫课程群体系的构建流程(图2)。
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制订了《课程开发指南》,提出了故宫课程纲要的编写要求,随后聘请课程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协同开发,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学科寻找与故宫的结合点,设计故宫课程纲要。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联合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根据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相关课程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准许开课。
经过多年的努力及实践,学校目前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受欢迎的23门故宫课程。根据教学需求,教师们还编写了《品阅故宫》《我们的世界遗产》《故宫双语导游》《故宫文化》《故宫科学》《皇城根》共六本故宫系列课程读本。课题组邀请故宫博物院的相关专家对每本读本进行专业审查,确保内容科学严谨。
同时,学校与故宫博物院以各种形式展开密切合作,邀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送课进校。比如,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全体成员自编自演了课堂短剧《来自故宫文物的三个故事》《聚宝盆》,受到学生的欢迎;故宫专家在学校开设“故宫古建筑”选修课等。同时学生们前往故宫开设第二课堂,如学生前往故宫博物院参加“华彩世界,琉璃故宫”云展览启幕活动,学校学生与博物院院长共同启动上线仪式;在故宫专家的带领下,学生参加“我在故宫洗石头”活动,亲手实践与体验保护文物古迹的方法与举措,并开展了“故宫甲胄”“故宫脊兽”“故宫的牛”“八旗娃娃”“故宫钧瓷”等微课堂及各种形式的故宫综合实践活动等。
故宫课程群的创新点
故宫课程群以馆校合作为出发点,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探索馆校合作开发规模化的学校特色课程群,具有以下特点。
1.故宫课程群规模化与系统化
学校开发的课程群具有学生全员学习、全学科覆盖、全学段实践的特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构建了“三层次、四领域”的故宫课程群体系。开发了23门课程,满足不同学段、不同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随着教育理念变化,不断创新,迭代优化。
2.故宫课程群的融合性与实践性
故宫课程群是以故宫博物院资源为载体,进行多学科知识融合、整合拓展,涉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内容。课程强调实践性,具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有场馆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沉浸式学习等。学生能够在故宫专家们的指导下学习知识,鍛炼能力,提升素养。
3.提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示范案例
故宫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中小学充分挖掘利用周边资源,开展馆校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提供了一个典型方案。故宫课程群是作为学校校本选修课来设置和实施的,充分利用丰富的故宫文化资源特质,完成了对国家必修课程的特色实施。
故宫课程群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故宫文化教育,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起步较早、历时较长、成果较丰富的一类课程群,我校要依据新的教育理念继续完善故宫课程群,为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变革育人方式探索新的路径。
注:本文系“故宫博物院2021年度开放课题”经费资助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