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琳,郭瑞莹,张雪琰,董波
本文要点:
(1)与不进行运动的对照组比较,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的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抗阻运动具有减轻慢性炎性反应、改善血脂的效果。(2)抗阻运动处方中,运动周期不超过12周、进行高强度的抗阻运动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群的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水平效果更好。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作为影响心脏和血管解剖生理的循环系统疾病,以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卒中)、周围血管疾病等常见[1]。美国心脏病协会报告CVD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正逐年升高,且超过半数CVD的死亡原因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相关[2]。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超过70%的CVD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中代谢危险因素(如血脂水平异常等)占41%[3]。脂质异常作为中老年人群年龄特异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4],其代谢紊乱在CVD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此外,慢性炎性反应也是中老年人群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5]。年龄增长造成的循环系统慢性炎性状态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6-7]。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独立相关,其升高可能强烈预测CVD事件[6]。高炎性标志物水平会增加CVD发生风险,降低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减少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炎性反应是必要的[8]。
体育锻炼被证明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每周进行适度运动可以降低30%的冠心病发生风险[1]。抗阻运动又称力量训练或抗阻训练,是机体依赖自身肌肉力量对抗外部阻力而进行运动的方法,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质量和肌肉耐力[9-10]。抗阻训练的阻力来源包括使用自由重量(杠铃和哑铃)、重量器械或个人自身重量等[11]。抗阻运动可以缓解中老年人群由年龄增长导致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损失[12],也可以降低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13-14]。抗阻运动对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也被关注和研究,但各研究结论并不相同。CUNHA等[15]发现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的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但对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无影响;THEODOROU等[16]发现抗阻运动后TG水平明显降低;DEIBERT等[17]发现抗阻运动可以升高HDL-C,对CRP却无影响。考虑到这些研究对象特征的不同及各研究之间的差异性,对于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是必要的,而目前尚缺乏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循证医学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包括抗感染和调节脂代谢方面的作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抗阻运动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1.1 文献检索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08-31,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予以补充。英文关键词为:“resistance training”“resistance program”“strength training”“middleaged and elderly”“middle-aged and older”“C-reactive protein”“triglyceride”“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cholesterol”“low-density lipoproteins cholesterol”“CRP”“TC”“TG”“HDL-C”“LDL-C”,采用MeSH主题词加自由词的方式检索。中文关键词为“抗阻运动”“中老年”“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数据库的具体要求对主要检索词进行扩展检索,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并列关系,用“or”连接;“抗阻运动”“中老年”属于限定关系,用“and”连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按照PICOS原则(Population,研究对象;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omparison,比较组;Outcome,结局;Study design,研究类型)制定标准。纳入标准为:(1)研究对象为中老年人群(≥45岁),不限制疾病,中老年的划分基于PubMed中Mesh术语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18-19];(2)干预措施为抗阻运动,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研究组需提供详细的抗阻运动方案;(3)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4)结局指标为CRP、TC、TG、HDL-C、LDL-C。排除标准:(1)观察对象处于移植术后、肿瘤放/化疗期间,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2)动物实验、综述、病例报告、会议摘要、学位论文;(3)涉嫌重复发表的研究,数据缺失的研究,无法获取全文信息的研究。
1.3 文献筛选及信息提取 所有文献均由两位研究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依次阅读题目、摘要、全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Excel表格对文献数据进行提取。提取数据包括:(1)一般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2)基线资料,包括参与者数量、年龄、身体状况;(3)抗阻运动方案,包括干预周期、运动方式、频率、时长、强度;(4)结局指标,包括CRP、TC、TG、HDL-C、LDL-C。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两位研究员独立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20]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随机分配、分配隐藏、研究对象与实施者盲法、结果测量的盲法、结果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考虑到运动干预很难实现参与者盲法,因此除了对参与者盲法有详细说明的研究外,未进行明确说明的研究,都被划分为“研究对象、实施者盲法”高风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性变量以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使用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根据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间无异质性或异质性较小(I2≤50%,P≥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若异质性明显(I2>50%,P<0.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对于异质性较大的研究,使用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亚组分析。发表偏倚采用Egger's检验法,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分析。
2.1 文献检索结果 中文数据库检索文献138篇,英文数据库检索文献375篇,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后补充文献3篇,共516篇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5篇[15-17,21-32],包括英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3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共纳入15项研究,476例研究对象,抗阻运动组237例、对照组239例。纳入研究的抗阻运动方案以自由负重为主,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抗阻运动的训练周期为8~32周,训练频率为2~4次/周,每次持续时间17~90 min,运动强度从低/中强度到高强度不等。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文献的基本特征Table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s on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people
2.3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15项研究均采用随机分组,其中 5 项研究[15,25,27-29]报告了分配隐藏,2 项研究[15,28]对研究对象和实施者进行了盲法,2项研究[27,32]对结果测量者进行了盲法,所有纳入研究的选择性偏倚均为低风险,8项研究[15-17,21-22,25,27-28]无其他偏倚(图 2、表 2)。
表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Table 2 Risk of bias in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Figure 2 Risk of bias in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CRP 共纳入12项研究[15-17,21-28,30],392例观察对象,其中抗阻运动组199例,对照组193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异质性(I2=55%,P=0.01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进行运动的对照组相比,抗阻运动可以明显降低中老年人群的CRP水平〔SMD(95%CI)=-0.57(-0.88,-0.26),P<0.01〕,见图3。敏感性分析发现剔除1项研究[22]后,I2降至33%,改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合并效应量〔SMD(95%CI)=-0.67(-0.89,-0.46),P<0.01〕,结果具有稳健性。
图3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3 Forest plot of CRP level comparison between resistance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根据人群特征、运动周期、运动强度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群中,抗阻运动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95%CI)=-0.39(-0.72,-0.06),P=0.02;SMD(95%CI)=-1.03(-1.98,-0.07),P=0.03〕。运动周期≤12周时,抗阻运动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MD(95%CI)=-0.80(-1.06,-0.54),P<0.01〕;运动周期>12周时,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强度的抗阻运动中,抗阻运动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MD(95%CI)=-0.79(-1.25,-0.33),P<0.01〕;而低/中强度的抗阻运动中,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CRP水平的亚组分析Table 3 Subgroup analysis of CRP levels in resistance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4.2 TC 共纳入 8 项研究[15-16,22,26,29-32],241 例观察对象,异质性检验显示有较高异质性(I2=82%,P<0.01),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合并效应量〔SMD(95%CI)=-0.55(-1.19,0.10),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4。敏感性分析剔除2项研究[30-31]后,I2=0,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 量〔SMD(95%CI)=-0.37(-0.66,-0.0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4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TC水平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4 Forest plot comparing TC levels between resistance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行亚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结果显示:在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群中,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TC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SMD(95%CI)=-0.78(-1.56,-0.01),P=0.05;SMD(95%CI)=0.15(-1.05,1.35),P=0.81〕。当运动周期≤12周时,抗阻运动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SMD(95%CI)=-0.47(-0.85,-0.09),P=0.02〕;而运动周期>12周时,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T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强度和高强度的抗阻运动中,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TC水平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SMD(95%CI)=-0.94(-2.49,0.61),P=0.24;SMD(95%CI)=-0.18(-0.60,0.23),P=0.38〕,见表4。
表4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TC水平的亚组分析Table 4 Subgroup analysis of TC levels in resistance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4.3 TG 共纳入 10 项研究[15-17,22,26-27,29-32],包括 308 例观察对象,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一定异质性(I2=58%,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的TG水平〔SMD(95%CI)=-0.45(-0.82,-0.08),P=0.02〕,见图5。敏感性分析剔除1项研究[31]后,I2=0%,改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合并效应量〔SMD(95%CI)=-0.29(-0.53,-0.05),P=0.02〕,结果具有稳健性。
图5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TG水平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5 Forest plot of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 on TG
2.4.4 HDL-C 共纳入 10 项研究[15-17,22,26-27,29-32],308 例观察对象,其中抗阻运动组148例,对照组16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较高异质性(I2=76%,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合并效应量〔SMD(95%CI)=0.09(-0.40,0.58),P=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6。敏感性分析剔除1项研究[31]后,I2=0%,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SMD(95%CI)=0.33(0.09,0.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抗阻运动可以升高中老年人群的HDL-C水平。
图6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HDL-C水平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6 Forest plot of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 on HDL-C
追溯原文未找到异质性来源,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慢性病人群中,抗阻运动组HDL-C的水平高于对照组〔SMD(95%CI)=0.45(0.03,0.86),P=0.04〕。运动周期≤12周和>12周时,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HDL-C水平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SMD(95%CI)=0.28(-0.02,0.58),P=0.07;SMD(95%CI)=-0.18(-1.28,0.93),P=0.75〕。在高强度的抗阻运动中,抗阻运动组HDL-C的水平高于对照组〔SMD(95%CI)=0.41(0.07,0.75),P=0.02〕,见表5。
表5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HDL-C水平比较的亚组分析Table 5 Subgroup analysis of HDL-C levels in resistance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4.5 LDL-C 纳入8项研究[15-16,22,26,29-32],241例观察对象,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较高异质性(I2=84%,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抗阻运动可以明显降低中老年人群的LDL-C水平〔SMD(95%CI)=-0.89(-1.60,-0.18),P=0.01〕,见图7。敏感性分析剔除2项研究[26,31]后,I2=2%,改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合并效应量〔SMD(95%CI)=-0.37(-0.67,-0.06),P=0.02〕,结果具有稳健性。
图7 抗阻运动组与对照组LDL-C水平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7 Forest plot of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 on LDL-C
2.4.6 发表偏倚 CRP、TC、TG、HDL-C和LDL-C的偏倚检验结果均为P>0.05且95%CI包含0,表明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见表6。
表6 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Table 6 Publication bia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2.4.7 不良反应 只有2项研究[16,29]报道了干预期间发生的轻微不良事件,包括与抗阻运动相关的肌肉损伤、后背痛、关节炎。总的来说,抗阻运动是安全的,训练期间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
炎性反应作为CVD的危险因素之一,参与疾病的进展[33],大多数中老年人群均存在较高的与年龄相关的促炎标志物水平[34]。有研究指出,CRP的升高与冠心病10年风险增加相关[35]。CRP可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反应直接导致CVD[36],还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37],或通过上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增加氧化应激加剧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38],同时还会促进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血脂异常与CVD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39]。我国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45岁人群中血脂异常者占42.84%,且以低水平HDL-C为多见[40]。HDL-C与CVD的预后强相关[41],高LDL-C是心肌梗死的强烈危险因素[42]。因此中老年人群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慢性炎性反应、维持脂代谢平衡对于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2016年欧洲临床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将运动训练作为降低CVD风险的1A型干预措施[43]。运动训练作为CVD风险管理的“基石”,对心血管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44]。已有临床研究探讨了抗阻运动对炎性反应的作用,但结论不一。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研究表明其对HDL-C产生积极影响,并建议进行高强度、涉及多个肌肉群的抗阻训练[45]。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的CRP、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一般而言,与健康中老年人群相比,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群进行抗阻运动的获益更多;≤12周的抗阻运动、高强度的抗阻运动效果更好。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抗阻运动对于降低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慢性炎性反应、调节脂代谢、预防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高水平的炎性反应与较低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有关[46],抗阻运动对CRP的影响可能是一种间接作用,与机体成分的改善有关[47]。脂肪组织作为炎性反应的主要刺激因子之一,其数量的减少也可能引起抗阻运动后CRP的减少[26,29]。骨骼肌是消耗TG的主要部位[48],年龄相关的肌肉损伤可能导致血脂的异常[49]。已有研究表明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50]。抗阻运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可能与运动增加肌肉质量和体积,进一步促进肌肉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提高脂解酶活性有关[51]。
针对CRP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剔除1项研究[22]后异质性降低,追溯原文发现该研究的血液样本收集时间为末次运动后7 d,而其他研究的采血时间在末次运动后3 d内,考虑异质性的产生可能与采血时间有关。CRP在运动后存在急性期反应,其结果有待未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对TC、TG及LDL-C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有肥胖人群和血脂异常者,其基线TC、TG、LDL-C水平可能相对较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异质性,提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探讨抗阻运动对特殊人群的作用效果。LDL-C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项研究[26]的LDL-C水平是通过公式间接计算,也可能导致异质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慢性病人群中,抗阻运动组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在健康人群中,抗阻运动组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有降低趋势,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鼓励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甚至健康的中老年人群,进行适当的抗阻运动。针对抗阻运动周期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2周的抗阻训练对于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更好,>12周的干预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抗阻运动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但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这些效果在训练的早期阶段即可呈现[52-53]。有研究对中老年人群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抗阻运动干预,发现在最后4周的训练中并没有显示出肌肉力量的进一步增加,可能是因为前期训练产生的总运动量已经达到了中老年人群的最高水平,影响了进一步的干预效果[54],肌肉力量、肌肉质量的改变间接影响了对炎性反应及血脂的改善效果。以上研究提示,在制定中老年人群的抗阻运动方案时,需要注意优化运动周期;对于运动周期的干预效果,未来也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论证。高强度的抗阻运动可以通过改善基础代谢率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5]。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强度的抗阻运动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的效果比低中强度的抗阻运动好,这与专家共识的建议相同[45]。FAHLMAN等[56]的研究也证实,10周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增加了老年女性的HDL-C水平,其TC和LDL-C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临床在制定中老年人群的抗阻运动方案时,可以考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干预效果。
本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研究均报告随机分配,但缺乏具体描述,试验设计可能不严谨,且运动干预较难实现对参与者的盲法,可能造成偏倚;(2)CRP在运动后有急性期反应,受纳入文献数量及数据报告的局限,未能进一步探讨末次运动与抽血时间间隔对干预结果的影响;(3)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未来仍需纳入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结果。
作者贡献:于亚琳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撰写;于亚琳、郭瑞莹、张雪琰负责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董波负责论文的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33~56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