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对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2-04-18 09:52鲜渝斌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胸腔镜微创血栓

鲜渝斌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胸心乳腺外科,重庆 400700

在胸外科临床工作中,纵隔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治疗该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1-3]。在良性纵隔肿瘤早期,并没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但是随着纵隔肿瘤病情的发展,患者病灶将会逐渐增大,不仅会对周围的器官以及组织造成压迫,而且会引发继发性的疾病[4-6],并且病灶存在着恶变的风险,所以早期给予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7-9]。纵隔肿瘤切除术通常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和胸腔镜下微创技手术两种治疗手段[10]。基于此,该文选取2016年7月—2021年7月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纵隔肿瘤患者,通过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案分析两种手术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4岁,平均(44.84±5.13)岁;肿瘤直径2.40~7.13 cm,平均(4.62±1.73)cm;25例肿瘤位于前纵隔,5例肿瘤位于中纵隔,20例肿瘤位于后纵隔。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6~68岁,平均(45.52±5.70)岁;肿瘤直径2.55~7.22 cm,平均(4.71±1.85)cm;24例肿瘤位于前纵隔,5例肿瘤位于中纵隔,21例肿瘤位于后纵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已通过病理学检验确诊为纵隔肿瘤;②患者均符合《现代肿瘤学》中纵隔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③患者均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均一般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出现远端转移患者;②有胸部手术史者;③感染性疾病急性期者;④半月内有其他外科手术史者;⑤静脉血栓形成史者;⑥血管外科手术史者;⑦有胸部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常规开胸手术:患者全麻后,于肋间后外侧做一15~20 cm长度的切口;使用肋骨牵开器牵拉肋骨,将胸腔充分暴露,在直视状态下实施手术,将肿瘤周围的粘连组织进行逐步地分离,并游离肿瘤;若患者合并纵隔胸膜损伤,则留置胸腔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的缝合以及抗感染治疗[11-12]。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患者取健侧卧位,全麻后,应用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位置,手术切口选择腋前线与腋中线第4肋骨之间,做一3 cm长度的切口;经观察孔置入胸腔镜,勘查患者肿瘤与胸腔内部的情况,在胸腔镜下分离肿瘤粘连组织;应用超声刀切开肿瘤外的胸膜,分离肿瘤并结扎较大的血管,切除肿瘤组织后,将其置入标本袋中,完整取出标本袋[13-14];若肿瘤体积较大,则将其在标本袋中进行切割,然后取出,术后给予患者常规的缝合以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康复情况,求取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详细记录患者术后至出院前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症、胸膜粘连、肺不张和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率越低表明患者手术安全性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康复情况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indexes and rehabili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康复情况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indexes and rehabili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引流管留置(d)下床活动(d) 住院时长(d)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500.73±30.41 393.75±24.62 19.334<0.01 188.53±18.55 170.45±15.32 5.314<0.01 3.53±0.75 2.11±0.69 9.853<0.01 5.65±1.57 2.80±1.04 10.701<0.01 8.79±1.60 6.24±1.43 8.403<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凝血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指标时间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 P值PT(s)APTT(s)TT(s)FIB(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7.04±1.17 14.55±1.20 40.53±3.62 35.35±3.57 19.06±2.20 15.74±1.63 5.74±1.53 4.91±1.15 17.10±1.52 13.50±0.84 41.10±4.10 27.40±3.65 19.11±1.97 12.38±1.37 5.80±1.62 3.20±0.84 0.221 5.069 0.737 11.010 0.120 11.158 0.190 8.491 0.825<0.001 0.463<0.001 0.905<0.001 0.849<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症、胸膜粘连、肺不张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安全性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af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对于早期良性或恶性纵隔肿瘤患者而言,给予患者及时且有效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5]。但是若患者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机体内肿瘤细胞侵袭性地生长,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上肢静脉压迫等综合征,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规开胸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手术具有创口大、术中出血量较多、胸腔暴露时间长等缺陷,且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和术后应激反应等一系列因素,非常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为探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的优势,特进行该项研究。

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更短(P<0.05)。该项研究证实,在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常规的开胸手术而言,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该措施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除此之外,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更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且较短的住院时间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入组前的凝血功能并无较大差异,为之后的比较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更优(P<0.05)。该项研究证实,在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常规的开胸手术而言,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更不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在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胸膜粘连和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更低(P<0.05)。该项研究数据与孙伟锋等[16]学者的研究数据对比基本一致,其研究中,开胸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77%高于胸腔镜微创切除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P<0.05)。在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常规的开胸手术,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由于康复速度快、不易发生高凝血状态等原因,所以患者于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更低,不仅如此,由于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所以患者发生胸膜粘连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更低,更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常规的开胸手术,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对于预防患者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胸腔镜微创血栓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