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

2022-04-18 09:28厉英珍
关键词:乳制品乳业国际化

厉英珍

(浙江树人大学 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正式签署,无疑为亚太地区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好RCEP的决策部署,2022年1月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应引导和鼓励我国企业以RCEP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发展水平,扩大国际合作,提升质量标准,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是全球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国,2019年RCEP成员国的乳制品产量占全球的9%左右,乳制品贸易规模占全球的12.3%,因此,RCEP的签署也必定对中国及其他各成员国间乳业贸易和投资带来深刻影响(1)产量数据根据《2020中国奶业统计资料》,贸易数据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各类乳制品计算所得。。近年来,中国一些有实力的乳制品企业已率先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加强与国外优质资源和先进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RCEP不仅为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也使中国乳制品企业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RCEP区域内构建更加稳定的、有韧性的乳业产业链。因此,RCEP的签署对于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当前关于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来看,文献并不多。如湛文倩(2012)侧重探讨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品牌国际化问题(2)湛文倩:《我国乳制品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3-33页。。于俊秋等(2016)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乳制品企业跨国并购问题(3)于俊秋、宣磊:《“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以乳制品企业为例》,《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94-100页。。张静姝(2017)着重研究了中国乳制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寻求效应(4)张静姝:《我国乳制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寻求效应分析》,海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0-25页。。李媛等(2018)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中国乳制品企业跨国并购行为(5)李媛、刘芳、王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企业跨境并购分析——以蒙牛和伊利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8年第12期,第128-131页。。王琛等(2019)研究了中国乳制品企业境外投资的动因、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6)王琛、刘芳、李媛等:《中国乳企境外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19年第1期,第127-132页。。在RCEP签署的背景下,本文将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我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做以下两方面的拓展:其一,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中新、中澳自贸协定对两国乳制品双边贸易及投资的影响,本文将从RCEP这个统一大市场角度来研究中国与其他成员国间的乳业贸易和投资问题;其二,已有文献大多以单一乳制品企业为案例,研究其跨国并购行为,本文将从行业整体视角研究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对外投资。

一、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的行业背景

中国是乳制品消费大国,但受到国内牧业发展及土地资源制约,国内原料奶价格一直高于国外,导致我国需要依靠大量的进口乳制品补给国内乳制品市场需求,这也是倒逼我国乳制品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乳制品产量逐渐走低,原料奶价格持续走高

2000年以来,国内奶业产出增长过程中生产方式和养殖水平都有大幅提升,2000—2008年乳制品产量年均增速达31.1%,但2008年以来,乳制品产量增速明显下降,2008—2017年年均增速仅为5.5%(7)刘长全、韩磊、张元红:《中国奶业竞争力国际比较及发展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7期,第130-144页。。图1显示了2007—2019年我国液态奶和干乳制品两类乳制品的产量。其中,液态奶的产量在2016年之前,整体呈平稳上升态势,2007年为1 441万吨,2016年为2 737.17万吨。2016年后我国液态奶的产量逐年走低,2019年为2 537.7万吨。而干乳制品(含奶粉)产量的波动要比液态奶更大,2007年我国干乳制品的产量为346.45万吨,2008年骤降至285.34万吨,2009—2011年增长缓慢,2012年为398.62万吨,之后又呈现一路下降态势。与产量逐年走低相反的是,近年来国内原料奶价格却持续上涨,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数据,2020年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宁夏、新疆等10个原料奶主产省份的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9元/千克,比2019年上涨3.84%。

(二)国内乳制品市场需求增长明显,进口强劲

近年来,城镇化释放的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推动了我国乳制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2019年,叠加非洲猪瘟带来的乳制品消费替代效应,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明显(8)刘长全、韩磊:《2019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0年展望》,《中国乳业》2020年第2期,第12-18页。。2020年我国乳制品消费总需求达5 431万吨,同比增长8%,实现了连续15年来的最快增长(9)刘长全、韩磊:《2020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1年展望》,《中国畜牧杂志》2021年第3期,第212-216页。。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也有较大增长,2020乳制品行业规模为6 095亿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1 015亿元,但2018年起乳制品行业规模增速开始明显下降,2020年同比增速仅为1.6%(10)数据来自PASSPORT数据库。。由于国内乳制品市场供需缺口较大,我国乳制品进口仍呈持续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进口液态奶和干乳制品分别为0.82万吨和34.25万吨,2019年液态奶和干乳制品进口分别提升至92.44万吨和170.36万吨(11)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我国进口的干乳制品中,奶粉占比较大,2019年我国进口奶粉101.48万吨,占干乳制品比重近60%,这其中大部分奶粉被还原用于乳制品生产,替代了国内原料奶的供给。

图1 2007—2019年中国乳制品产量(12)数据来自《2020中国奶业统计资料》,荷斯坦杂志出版社2020年版,第40页。/万吨

(三)国内乳制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8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了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我国大型乳制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形式,淘汰国内乳制品行业落后产能,优化乳制品行业布局。经过十余年的行业整合,我国乳制品企业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共565家,相比2015年减少了73家,奶源、销售渠道及市场份额也不断向大型乳制品品牌企业集中。2019年国内乳制品收奶量和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飞鹤、三元、新希望、完达山、银桥和明一,总收奶量为1 621万吨,总销售额为2 460亿元,占比分别为79%和63%(13)数据来自《2020中国奶业统计资料》,荷斯坦杂志出版社2020年版,第38页。。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已形成全国性乳制品企业、区域性乳制品企业和地方性乳制品企业三个梯队的行业竞争格局,其中伊利、蒙牛两大全国性乳制品龙头企业为第一梯队,光明乳业、三元乳业等区域性乳制品企业为第二梯队,一些地方性乳制品企业为第三梯队(14)李媛、刘芳、王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企业跨境并购分析——以蒙牛和伊利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8年第12期,第128-131页。。

(四)国内乳制品行业法规标准不断完善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我国乳业发展存在的多重问题与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就乳制品行业规范发展、整改提升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和方案。2008年10月,国务院颁布《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2014年6月,工信部等联合制定发布《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旨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产业健康发展。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这一系列的法规标准,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规范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培育提供了保障。

二、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企业国际化即企业通过跨越国家边界开展经营活动,以进入不同国家或区域的市场行为,包括许可贸易、产品出口、特许经营及对外直接投资等。由于我国乳制品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市场单一化等,虽然一些龙头乳制品企业已开启国际化业务,但国际化进程仍较缓慢。

(一)盈利能力不及国际乳制品企业巨头

一方面,中国原料奶生产成本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16年,按美元计算的中国原料奶收购价格比美国高46%,比德国高62%,比新西兰高114%(15)刘长全、韩磊、张元红:《中国奶业竞争力国际比较及发展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7期,第130-144页。。原料奶收购价格高企,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乳制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乳制品企业的产品类型单一,以生产液态奶为主,奶粉、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产量低,比如伊利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中约80%来自液态奶。而相比干乳制品,液态奶通常附加值较低,毛利率低近10个百分点。高成本叠加主营产品售价低,直接导致中国乳制品企业盈利能力难以提高。当前,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制品企业的毛利率基本在30%~38%之间,而瑞士雀巢、法国达能、荷兰联合利华等国际乳制品企业巨头的毛利率均在43%以上(见图2)。

(二)总销售规模大,但是海外销售比重仍较低

中国乳制品企业与国际乳业巨头的销售额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伊利、蒙牛销售额分别为134亿美元、119亿美元,位列全球乳制品企业销售额排名第5位、第8位,均比2018年前进了2位,全球销售规模地位的提升为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见表1)。然而,中国乳制品企业仍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占比极低,且增长缓慢。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中国乳制品出口额出现断崖式下降。信誉危机、出口结构不合理、价格劣势以及出口市场狭窄等问题,导致中国乳制品出口规模一直处于徘徊状态(16)胡峰、黄登峰、向荣等:《中国乳制品出口流量及潜力研究——“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证据》,《农业技术经济》2020年第5期,第130-142页。。2019年我国出口液态奶0.3亿美元、干乳制品0.22亿美元,世界市场占有率仅为0.22%和0.03%(17)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即便像伊利、蒙牛等国内龙头企业,在国外市场销售的比重也不超过5%,而全球乳业巨头法国达能、新西兰恒天然等销售市场遍及全球,国外市场销售比重都高达80%以上,这也说明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图2 2018—2019年8家国内外乳制品企业的毛利率对比(18)数据来自BIM数据库。/%

表1 2018年和2020年全球乳制品销售额

(三)国内龙头企业已启动国际化业务

2010年,光明收购新西兰新兰特拉开了中国乳制品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序幕(见表2)。目前,包括光明、伊利、蒙牛、雅士利、圣元、澳优、合生元等多家乳制品企业已通过跨国并购、投资建厂、收购股权等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乳制品企业对美国、荷兰等国的投资主要以科研合作为主,通过对乳业发达国家的投资,助力中国乳制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的提升,实现创新全球化。中国乳制品企业的跨国投资集中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通过对两国大型乳制品企业、牧场的投资并购,解决了中国乳制品企业牧场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大大拓宽优质奶源的供给渠道,实现资源全球化。近年来,中国乳制品企业也已开始布局东南亚等乳制品新兴市场,如2018年蒙牛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乳酸菌生产线,2019年伊利收购泰国最大的冰淇淋企业Chomthana,通过借力东南亚本土乳制品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逐步打开东南亚市场。

(四)研发接轨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从研发投入来看,2020年中国5家知名上市乳制品企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伊利位列第一,达4.87亿元,研发人员共453位;飞鹤2.65亿元;光明、三元分别为0.73亿元、0.35亿元,研发人员分别为94位、71位。从研发产出来看,2020年伊利新增国内外专利授权共37项,累计3 109项;蒙牛新增国内外专利授权共176项,累计2 070项;光明新增国内外专利授权共37项,三元新增1项。中国乳制品企业十分注重全产业链创新的国际合作,如:伊利在欧美等国与多所高校建立科研创新合作,已建成2个海外研发中心,2018年伊利荣获了世界乳品创新奖;蒙牛已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研究院暨高智能生产基地”,1个海外研发中心,并与30个全球研发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表2 中国3家乳制品龙头企业跨国投资并购项目(20)根据各上市公司历年年报、企业官网搜集整理。

三、RCEP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企业 国际化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给全球分工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各国开始考虑将产业链转移至本国或在区域内进行布局,全球价值链逐渐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RCEP实施后,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效应影响区域内的生产和供求关系,推动区域生产网络调整。这也为中国乳制品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重构国内外生产网络及提升区域生产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RCEP形成了贸易自由化程度极高的多边区域化大市场

从货物贸易便利化角度看,RCEP采取预裁定、抵达前处理、信息技术运用等高效管理手段简化了成员国间的海关通关手续,且尽可能在货物抵达后48小时内放行,对快运货物、易腐货物等尽可能6小时内放行。RCEP区域内货物整体通关流程便利化程度的提高、通关时间的缩短以及通关成本的下降,都将促进各成员国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2019年中国乳制品进口59.36亿美元,其中67%来自RCEP成员国,出口0.52亿美元,其中22%去往RCEP成员国(21)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RCEP签署后,区域内90%的货物将实现零关税(见表3),中国除对日本、韩国有部分乳制品属于“例外产品”外,对RCEP其他成员国乳制品进口关税将从原先的6%~20%的基准税率,在10年、15年及20年过渡期内逐步实现零关税。而RCEP其他成员国对中国乳制品的进口关税承诺中:日本、韩国对乳制品进口不仅维持在高税率,而且还在RCEP项下将(除个别类别外)所有乳制品纳入“例外产品”,不做降税安排;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乳制品进口税率很低,且在未来的1—3年内将全部实现零关税;东盟各国针对乳制品进口的关税减让安排各不相同,其中文莱已实现乳制品进口零关税,泰国仅有部分乳制品在1年内实现零关税,越南、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对乳制品进口将在10年左右实现零关税,马来西亚的乳制品进口税率不高,且除部分乳制品外,1年内实现零关税。

(二)RCEP成员国乳制品消费潜力巨大

从市场规模角度看,2019年RCEP15个成员国总人口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30%,RCEP构建了当前世界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2)数据来自World Bank Open Data,https://data.worldbank.org。。RCEP各成员国的经济均呈正增长,尤其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经济,增速在5%以上。中日韩及东盟各国乳制品消费市场庞大,且东盟国家的人口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以越南为例,2019年经济增速达7%,总人口为9 646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7.4%(23)经济增速、人口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数据库,https://stats.gov.cn。,中青年群体庞大,乳制品消费潜力巨大。从年人均饮奶量看,RCEP成员国中大部分国家的年人均饮奶量都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新西兰、澳大利亚年人均饮奶量已达100千克以上,日韩两国年人均饮奶量为30千克左右,中国为22.8千克,而越南更低,仅为10.7千克(24)数据来自《2020中国奶业统计资料》,荷斯坦杂志出版社2020年版,第24页。。因此,RCEP的乳制品消费市场仍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

表3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乳制品关税减让进程情况(25)数据来自RCEP协定附件《关税承诺表》,RCEP降税模式包括四种:即协定生效第一年立即降为零;10、15年和20年过渡期内最终降至零;在原有关税税率基础上做一定程度削减,但最终并不降至零的部分降税模式;免除任何削减或取消关税承诺的例外产品。基准税率是当前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各类乳制品进口的最低和最高税率,实现零关税的期限则是各类乳制品实现零关税所需的最短和最长时间。“0”表示当前已经实现零关税,属于“例外产品”的用“U”表示。菲律宾的关税减让未涉及乳制品关税减让,新加坡暂缺具体资料。

(三)RCEP提升区域内乳制品相关行业的投资开放程度

RCEP是中国签署的除对港澳外的第一个投资负面清单,也是东盟国家中除《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外签署的第一个投资负面清单,RCEP的达成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的投资开放水平。RCEP关于投资部分涵盖了承诺最惠国待遇、禁止业绩要求、采用负面清单承诺以及对非服务业领域作出市场准入承诺等,还专门针对跨国投资建立了争端预防和协调机制。区域内统一的制度框架,将极大地降低企业跨国投资面临的制度风险,提升企业跨国投资的积极性。就乳制品相关行业而言,一些东盟国家在RCEP中作出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如泰国取消畜牧饲养的外商准入限制,允许乳制品制造业外商独资;越南取消乳制品加工领域的外商准入限制及乳制品加工必须使用本国原材料的限制;马来西亚允许外资以合资公司形式提供兽医服务;印度尼西亚开放与农林牧渔业相关的服务业。

(四)RCEP有利于中国乳制品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

中国乳制品企业很难嵌入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乳业产业链中,但是,RCEP的签署将有利于各成员国发挥比较优势,沿着区域内产业链进行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源最优配置。RCEP各国在乳制品产业链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乳制品企业具备与国际乳制品企业竞争的资本和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技术优势,通过投资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寻求和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质牧场,获得质优价廉的奶源,另外,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东盟、日韩等区域内成员国的乳制品消费市场,提高中国乳制品企业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在RCEP签署之前,中国与其他各成员国间的乳业贸易与投资是基于双边合作框架,但在RCEP签署后,区域内资本、技术、奶源和市场将实现多边流动,帮助中国乳制品企业打通了奶源供给端、乳制品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在区域乳业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见图3)。

图3 RCEP区域内中国乳业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

四、RCEP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企业 国际化的挑战

RCEP的签署虽然统一了区域内投资规则,营造了更加透明的跨国投资环境,但由于各成员国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乳制品企业在区域内实现乳业产业链资源整合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不少国际乳业巨头已深耕东南亚市场多年,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菲仕兰、联合利华在东南亚的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78亿元、53亿元,占公司乳业销售收入的20%、11%。除老挝外,东盟各国的乳制品进口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等乳业发达国家(见表4),中国乳业占东南亚市场的份额极小。RCEP签署后,国际乳业巨头为了避开关税壁垒、享受区域原产地累积红利,势必会增加对RCEP区域的投资布局。因此,中国乳制品企业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中国乳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仍不高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立即采取了“禁止进口或销售中国乳制品”的禁令,这对当年中国乳制品出口造成了重大冲击,中国乳制品的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RCEP签署后,虽然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投资门槛下降了,但海外市场对中国乳业品牌的认可度难以在短期内提高,这无疑会阻碍中国乳制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外投资中遭遇来自东道国及目标企业的偏见和不信任,也是中国乳制品企业跨国并购频频失败的重要原因。2011年光明收购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尽管光明首轮约束性报价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法国优诺怀疑中国乳制品企业窃取技术和品牌,最终还是拒绝了光明的并购方案。2020年蒙牛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乳制品企业LDD100%的股权,由于澳大利亚政府从中阻挠,导致蒙牛的收购以失败告终。

表4 2019年东盟各国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国及金额占比(26)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根据2007版HS编码,乳制品包括鲜奶(0401)、酸乳(0403)、奶粉(0402)、乳清(0404)、黄油(0405)和乳酪(0406)。

(三)中国乳制品企业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价格整体低于进口价格

从规模角度看,中国乳制品进口规模远大于出口规模,2019年进口乳制品262.8万吨,出口仅3.63万吨,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说明我国乳制品存在极强的进口依赖度。从进出口产品结构看,乳制品出口仍以80%的鲜奶和酸乳等液态奶为主,2019年出口液态奶2.87万吨,干乳制品0.76万吨,占比分别为79%和21%。中国乳制品进口干乳制品的占比更大,2019年进口液态奶和干乳制品的占比分别为35%和65%(见表5)。从进出口价格看,中国液态奶的出口单价为1 050美元/吨,进口单价为1 255美元/吨,干乳制品的出口单价比进口单价略高,但整体来看中国乳制品出口单价仍远低于进口单价。

表5 2019年我国乳制品进出口产品结构

(四)对中国乳制品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及跨国经营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RCEP在投资领域大多采用负面清单,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与国际高标准规则全面接轨,这就对各国投资主体适应规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光明、伊利、蒙牛等乳业龙头企业都是依靠本土化路径成长起来的,国际化经验不足,跨国经营、人才培养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相比发达国家乳制品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即使并购成功,并购后企业的员工、文化和经营理念整合依然存在较大困难。另外,由于国内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乳制品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标,这也加大了我国乳制品企业跨国并购后的经营风险。

五、RCEP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企业 国际化的对策

RCEP的签署为中国乳制品企业有效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高端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乳制品品牌在全球市场影响力弱及乳制品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强等,中国乳制品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中国乳制品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相关建议。

(一)深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高中国乳制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首先,中国乳制品企业仍应牢牢占据国内市场,通过逐步完善中国乳制品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乳制品质量,提高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其次,拓宽乳制品产品范围,并充分利用国内现有销售网络优势,将新、澳等国的特色乳制品引入中国,以满足国内消费者乳制品消费升级的多样化需求。再次,打通优质奶源的供给渠道,降低中国乳制品生产成本,可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西欧等乳业发达地区建立研发中心,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开展国际创新合作,提升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创新实力。最后,积极与东南亚的地方乳制品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逐步构建区域化乳业生态圈,使中国乳制品企业稳稳扎根东南亚市场。

(二)赋予品牌高端内涵,重塑中国乳制品品牌形象

首先,中国乳制品行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乳制品行业发展成果和产品的良好品质,科学客观普及乳制品营养知识,树立中国乳业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其次,中国乳制品企业需对标国际乳业标准,严格把关奶源、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问题,确保流入市场的乳制品品质符合行业标准,将追求安全卓越的产品品质视为企业品牌生命力的源泉。再次,利用资本优势适时并购新西兰、澳大利亚或西方乳制品小品牌,借助市场力量放大品牌效应,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最后,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入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国潮回归彰显文化自信,对企业核心产品IP形象可进行跨界联合,从而丰富中国乳业品牌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辨识度,让品牌成为中国乳制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名片。

(三)谋求产品多元化布局,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中国乳制品企业整体价值链相对单一,企业价值创造主要来源于常温奶、鲜奶和酸乳等传统液态奶的销售,而在奶粉、奶酪、黄油等高端乳制品的生产上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也极弱。为了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空间,我国乳制品企业应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在不断延伸乳制品产品链的同时,积极探索乳制品产品多元化布局,避免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将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突破高端乳制品的生产瓶颈。同时,可借鉴雀巢、达能等知名乳制品企业产品线的布局经验,将我国乳制品产品推向高端化、品牌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乳制品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熟悉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全面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RCEP签署后,我国商务部已举办了两次培训会,帮助企业学习RCEP规则。企业自身也应努力适应新形势,强化利用RCEP协定的意识,提升主动性,掌握与我国乳制品企业开展国际化业务密切相关的规则内容,适时调整在RCEP区域内的国际化策略和生产布局。另外,我国乳制品企业需要从资产规模、融资渠道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提升企业实力,围绕国际化经营战略,建立科学高效的跨国企业管理制度,将采购、生产和销售尽量本地化,主动承担起员工权益、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消除东道国对中国乳制品企业对外投资的偏见,让中国乳制品企业“走出去”更为顺畅。

六、结 语

RCEP区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的签署给区域内投资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活力。RCEP构建了贸易自由化程度极高、消费潜力巨大的多边区域大市场,而更稳定的区域投资环境、更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RCEP成员国间较强的乳业产业互补性,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乳制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但是,我国乳制品企业在RCEP背景下也面临诸如市场竞争加剧、品牌认可度不高、乳制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及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仍较弱等方面的挑战。中国乳制品企业应抓住RCEP区域内投资的机遇,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国内乳制品企业的资本、技术优势,利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优质奶源优势、挖掘RCEP区域的大市场优势,加强资本和技术输出、提升乳制品品质、重塑乳制品品牌形象。RCEP区域将成为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的先行先试区,企业要为进一步打开国际化市场积累经验,为优化乳业产业链、供应链作长远的布局。与此同时,中国乳制品企业也应理性分析当前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乳制品乳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企业标注乳制品食用期限
要不要改喝全脂乳制品?
活动预告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