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显俊,于留钱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225)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一种较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30%[1]。急性踝关节扭伤好发于运动爱好者、竞技体育运动员、穿高跟鞋的女性等人群[2],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急性肿胀和功能障碍,如失治误治,则可能导致踝关节持续肿胀、疼痛和关节不稳[3]。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制动、冷敷、针刺[4]等,但这些方法疗效不一,各有优缺点。近年来,临床应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取得了不错的疗效[4-6]。但临床中单纯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在缓解踝关节疼痛方面疗效并不确切。而耳穴贴压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为进一步探索更好地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们分别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和单纯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0例,并对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0例,均为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30岁;左侧29例,右侧51例。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踝关节扭伤诊断标准[7]:①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②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③踝关节局部压痛明显;④X线检查未见骨折、关节脱位或骨病等。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受伤至就诊时间<7 d;③Ⅰ度或Ⅱ度扭伤[8];④单侧损伤;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或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者;②患侧踝关节周围皮肤有溃疡者;③妊娠期妇女;④预计依从性差者。
2.1 分组方法共纳入80例患者,按入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肌内效贴联合耳穴组和肌内效贴组,每组40例。
2.2 治疗方法肌内效贴联合耳穴组,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肌内效贴组,单纯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
2.2.1肌内效贴贴扎 采用美国AQ9611型肌内效贴胶布。患足置于舒适体位,按压找到踝关节处压痛点后,将一块贴布剪成“X”形,中间的“锚”固定于压痛点,“尾”向各端延展并粘贴在患足上[图1(1)]。然后患足略向内偏跖屈位,将一块贴布剪成爪形,“锚”固定在外踝上方,“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图1(2)]。再剪一块爪形贴布,“锚”固定在内踝上方,“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两条贴布如双手交叉状覆盖包裹于肿胀处[图1(3)]。最后患足中立位,用一块“I”形贴布来稳定踝关节。内翻型踝关节扭伤,“I”形贴布的“锚”固定于外踝上方,垂直向下延展,适度力量下拉,绕过足底后贴于内踝上方[图1(4)];外翻型踝关节扭伤,则“锚”固定于内踝上方,“尾”固定于外踝上方。每次贴扎后维持24 h,连续贴扎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周。
图1 右侧踝关节内翻型急性扭伤肌内效贴贴扎示意图
2.2.2耳穴贴压 取踝、神门、交感、皮质下共4穴,用探针探查确认穴位后,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穴位上,并用手适度按压,以耳部产生酸、热、胀、痛感为度。每次贴压一侧耳穴,双耳交替贴压。每天按压耳部压豆3~5次,每次持续约3 min,每3 d更换1次耳穴压豆,共治疗2周。
2.3 疗效评价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评价踝关节功能。治疗2周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踝关节扭伤疗效评定标准[7]评定临床综合疗效:治愈,踝关节肿痛消失,关节稳定,踝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好转,踝关节疼痛减轻,轻度肿胀或皮下瘀斑,关节欠稳,步行欠力,酸痛;未愈,踝关节疼痛无改善,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
2.4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2组患者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的组间比较,以及踝关节疼痛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性别、损伤侧别、扭伤程度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综合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1 分组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3.2 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了2周的治疗。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27.735,P=0.000;t=21.165,P=0.00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t=-27.884,P=0.000;t=-11.759,P=0.000);且肌内效贴联合耳穴组的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肌内效贴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肌内效贴组。见表2。治疗2周后,肌内效贴联合耳穴组治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肌内效贴组治愈1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前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后者(Z=-2.175,P=0.030)。
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在初期常表现为踝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持续性的踝关节肿胀及稳定性变差[10-11]。急性踝关节扭伤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患肢制动、患处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早期无痛部分负重锻炼及对症治疗等,“RICE(Rest,Ice,Compression and Elevation)处理原则”应用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已被广泛认可。也有相关指南建议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应尽早地恢复运动,以减少一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但这种观点又与患肢制动理念产生了矛盾,让临床医生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产生迷惑。
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具有缓解疼痛、消肿及改善患肢功能等作用[13-14],且具有疗效佳、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15-17],目前在各类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X”形贴布贴法可通过4条“尾”对中间“锚”的拉力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爪形贴布贴法可起到消除踝关节肿胀的作用,“I”形贴布贴法则可起到稳定踝关节的作用;3种贴法一同使用,起到缓解疼痛、消除肿胀、稳定踝关节的功效。但为防止长期使用贴布产生不良反应,连续贴扎后应注意间隔休息。
表1 2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基线资料
表2 2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
作为中医的常用疗法,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耳部的穴位来激发经络,从而促进相应部位的气血运行[18-20]。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耳穴能够起到镇痛的效果[21-22]。耳穴踝穴行气活血、疏经止痛,神门穴镇静止痛,交感穴调经止痛、通利关节,皮质下穴缓急止痛、舒经行血;4穴合用,起到活血消肿、行气止痛、通利关节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和单纯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均可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